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63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x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目录

一、教材分析2

二、学习对象分析2

三、教学目标2

1.知识与技能2

2.过程与方法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四、学习重、难点3

五、教学方法3

六、课时安排3

七、教学资源及工具3

八、教学流程图4

九、教学过程5

第一环节——课堂引入5

第二环节——氯气化学性质的学习6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9

第四环节——知识小结9

十、教学反思9

 

一、教材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为:

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二、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学习了氧元素、氢元素以及碳元素的性质,而在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系统的学习了金属的相关性质,在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中已经对非金属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元素的性质。

基于此情况,学生应该可以依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知氯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能正确写出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氯气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学习兴趣,体会氯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氯气与水、与NaOH溶液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引导式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去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加课堂内容的信息量。

六、课时安排

本节课将用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通过案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将氯气用于战争)让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氯气化学性质中的氯气与金属(Na、Fe、Cu)、氯气与非金属(H2)之间的反应。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NaOH的反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氯气的用途。

七、教学资源及工具

教师事先要从互联网(XX网:

、搜狐网:

、新浪网)及教材上搜集有关的素材(案例、图片、Flash、视频等),利用电脑设计多媒体课件,同时需要能播放多媒体的教室。

八、教学流程图

 

 

 

 

 

图形说明:

开始、结束网络应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媒体选用

九、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引入

我们经常会从网络或电视中看到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以及氯气漂白等与氯气相关的信息,那么氯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

它有哪些性质呢?

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氯气的神秘面纱。

方法一:

多媒体投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氯气用于战争的图片及内容。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

当天下午4点,在比利时的小镇伊普雷,德军先发起一阵猛烈的炮击。

90分钟后,一片黄绿色的烟雾乘着轻微的北风向联军的堑壕飘去。

烟雾卷过战壕时,联军士兵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顿时窒息得喘不过气来;并觉得胸闷疼痛,头晕眼花,指挥官被这种情况惊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减缓胸闷,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士兵向低洼地带躲避,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有的士兵喷水但由于这种黄绿色的气体的量太多了也无济于事,就这样一个个的英法士兵倒下了,在这次战争中联军死亡5000多人,中毒15000多人。

后来经科学家研究此物质为氯气。

方法二:

播放一段一战或二战时将氯气用于战争的视频。

方法三:

投影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的图片及内容。

 

对槽罐车进行液碱稀释中和事故现场附近种植的油菜已被氯气熏得枯黄

新华网报道: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过来的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

据目击者描述:

“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就像探照灯光一样,‘唰’地射向高空,足有5米高,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熏得有些睁不开。

事发后消防队员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时值西南风,氯气迅速向西南方扩散,造成350人中毒进医院救治,另有28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附近居民采取应急措施,疏散到一高坡上。

教师课件展示: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氯气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归纳总结:

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

(3)比空气密度大;

(4)易溶于水(1:

2),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5)易液化,沸点高;

(6)有毒。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互相讨论。

第二环节——氯气化学性质的学习

性质决定用途,性质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它的化学性质,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Flash演示),同学们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知识,推测一下氯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养成由结构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1)与金属的反应

做好三个演示实验:

①钠在氯气中的燃烧;②铁在氯气中燃烧;③铜在氯气中燃烧。

(可利用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播放flash课件)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注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

(2)与非金属的反应

做好书上的氢气与氯气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补充红磷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可利用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播放flash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氯气比氢气和磷的非金属性更强。

让学生讨论:

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引导学生比较铁、硫、碳等在氧气中燃烧,以及铜、钠、氢气等在氯气中的燃烧,找出共同的特点并得出“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我们知道以前的自来水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来养鱼这些生活常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这一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问题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这一性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进入氯气与水反应的学习。

(3)通过实验探究法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

设问:

氯气能不能跟水反应,其产物是什么?

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请设计实验方法。

探究一:

氯水中有无Cl-?

向一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

 

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

氯水中有 Cl-。

探究二:

在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现象:

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结论:

氯水中有酸,而且有一种成分具有漂白性。

新问题:

氯水中哪一种成分具有漂白性?

是不是盐酸或氯气具有漂白性呢?

探究三:

把干燥的红纸条(或红布条)放入盛盐酸的试管中。

现象:

红纸条(或红布条)未褪色。

结论:

起漂白作用的不是盐酸。

探究四:

把干燥的红纸条(或红布条)放入盛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红纸条(或红布条)未褪色。

结论:

起漂白作用的不是干燥的Cl2。

探究五:

将湿润的红纸条(或红布条)放入盛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红纸条(或红布条)褪色。

结论:

具有漂白作用既不是盐酸,也不是是氯气,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另一物质,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次氯酸(HClO)。

得出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弱,具有很强氧化性,能杀死水里的病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且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纸张等的漂白剂,次氯酸不稳定,且见光分解放出氧气。

(4)氯气与碱的反应

教师向装满氯气的瓶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经振荡,黄绿色立即褪净。

由此过渡到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漂白粉)

重点分析氯气与NaOH、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离子角度分析反应,不仅巩固第一章所学知识,也能加深学生对氯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5)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氯气的用途

利用以下表格完成氯离子检验方法的学习。

(ppt展示下列表格)

溶液

实验现象

结论及离子方程式

加入AgNO3溶液后

加入稀硝酸后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蒸馏水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ppt展示以下问题)

1、氯气可以用来杀菌消毒以及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2、刚打的自来水为什么不能养鱼?

3、漂白粉或漂白精是什么?

其制造原理是什么?

第四环节——知识小结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的物理性质

二、氯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光照

3、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次氯酸不稳定2HClO=====2HCl+O2

4、氯气与碱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三、氯离子的检验方法Ag++Cl-===AgCl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安排,通过案例探究、实验探究、学以致用、知识小结、课堂反馈等,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2.注重有效教学,通过实验虽然突出重点,分化了难点,但学生对氯气与水、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依然较难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复习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