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407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docx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一: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讲思想改造最频繁、最深刻的领导人,也是思想改造最彻底的领导人,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专题]。

他讲思想改造具有自觉、严格、持久三大鲜明的特点。

第一,贵在自觉,这是自我改造前提。

1962年3月,他在《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

“自我改造的程度如何主要决定于自觉性。

”因此,“改造靠自觉”。

l963年1月召开的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他又说:

“只有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造,才会愉快。

不自满,有了缺点就改,就会进步;如果自满了,那就要退步。

人总是要不断地前进。

”因此,要“自愿地坚持自我改造”。

同年5月,他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干部会议上谈到过好“五关”问题时联系自己的经历,坦诚自己出身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受过资产阶级教育,跟打过交道,跟马歇尔也打过交道,在台湾还有那么多同学和朋友,经常接触外国人,有时还到资本主义国家访问,跟那些国家的领导人打交道。

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的情况,我就得注意自己的思想。

我今年65岁了,是不是已经修养得很好不必改造了?

我不敢这样说。

”他指出:

“廖鲁言同志用了我的话,他说,周总理都要思想改造,何况我们呢?

他的这句话是旬好话,我很欣赏。

我的确常说我也要改造这句话,现在还在改造中。

我愿意带头。

我希望大家承认思想改造的重要性。

要承认各种关系各种事物都会影响个人的思想。

要经常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

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

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

每个共产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

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

正因为认识到思想改造的重要性,才有自我改造的自觉性。

周恩来之所以能坚持自我改造,即在于他认为世界本无完人。

早在19世纪初,年仅l8岁的周恩来就给我们留下一篇被称之为“见识高超,理境澄沏”的佳作:

《诚论动物论》。

他在文中写道: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其能以一己之所行所言,范围世界之人类,虔心信仰,莫余外者,仅得数人焉;儒之孔,西之耶稣,佛之释迦是也”。

“三人以为人类之表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圣人”了。

然而即使如此,“夫三子亦犹人也,贵未及于天子,富未比乎陶朱,享寿亦若中人”。

简言之,即使那些被称之为圣人的人,也不是完善无缺的,况且普通人呢。

所以,周恩来在建国前夕为青年人所作的《学习毛泽东》的演说中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看到在旧社会里有这样的人,乃至在人民统治的社会里也有这样的人,一旦有了进步,就觉得自己过去什么都了不起,是‘天生的圣人’,把自己说得简直什么错误都没有,什么缺点都没有。

人家这样说他,他也喜欢听。

那就危险之至”。

联系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认识周恩来的这一结论,倍感亲切、深刻。

周恩来认为,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完人”,即在于人和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1962年,他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即阐明这一观点。

他讲:

“任何人都有局限性,都不那么完全。

没有绝对正确的人。

”“一个人总有长处和短处。

”“说一切都好,世界上没有这种人。

不承认英雄有缺点,这不合乎毛主席思想,不合乎辩证法。

说一切都正确,那就会骄傲,就会垮台。

”同理,时代也有其局限性。

因为时代总是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这种变化、发展、进步,正是以那些局限性的突破与超越。

所以,他借用一句古语说:

“后之视今,亦就今之视昔。

”基于此,他深刻地指出:

“我们今天也有局限性。

到了21世纪,我们被后人看来也会是很可笑的”。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过的那些可笑的言行,更证实周恩来这一论断的深刻性、预见性。

既然世界上没有完人,那么人人就都有自觉接受改造的必要。

对此,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鲜明的提出:

“所有的人包括共产党员在内都要自我改造。

”既然所有的人都要自我改造,那么就不存在专门改造别人的人。

对于那些有意无意专想改造别人的,“自居于领导,自居于改造别人的人,其实自己首先需要改造。

要对这种人大声疾呼:

‘请你自己先改造!

’”道理很简单,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

周恩来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始终坚持自觉的自我改造。

阅读周恩来的著作,凡是谈到思想改造问题,经常看到像“还是拿我来说”、“拿我个人来说”、“还是先从自己讲起”、“我现在还要改造”、“我愿意带头”这样一些表述。

他总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从我做起,自觉地剖析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的根源、危害,主动承担责任,公开作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l951年9月,他给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做报告时即坦诚:

“三十年来,我尽管参加了革命,也在某些时候和某些部门做了一些负责的工作,但也犯过很多错误,栽过筋斗,碰过钉子。

”他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从不掩饰。

十年后,他在同上海市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有位同志曾请他写一本书。

他说: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

”当然,“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二,贵在严格,这是自我改造的关键。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周恩来即在《我的修养要则》中规定:

“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首先,从思想改造的目的看,只有严格才能有所进步。

他在同知识分子谈思想改造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受过旧思想的影响,脑子里多多少少存在着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所以说话做事如果不多加思考,就常常会出偏差,甚至有时会发生大的错误。

只有自觉的、严格的自我解剖,才能不断清除自己头脑中那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保证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

他现身说法,就有过多次这样的经验教训。

正因为有过这样的错误,才使自己受到更多的教育,进而不断进步。

其次,从思想改造的途径看,只有严格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周恩来在谈到思想改造时指出:

“改造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其意义诚如他在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所讲:

“共产党人是靠集体生活的,一个人如果平常批评不得,或者不将心事告人,这个人的短处或弱点就很难在平时得到补救。

这种人不犯错误则已,一犯就会摔大跤,犯大错误。

”所以,只有自己勇揭疮疤,且欢迎医生动刀,才能根治疾患,保证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严格的自我剖析、自我改造,就是不能讳疾忌医。

l962年12月,周恩来在《要重视技术力量》的讲话中,对此曾有深刻的阐述。

他说:

“知识分子终归有自己的毛病,都有些尾巴,不要隐讳。

”谈到这里,依然联系自我实际。

“我有没有呢?

也有。

我在广州会议上就说过,我是‘原籍绍兴,生在淮安,江浙人’。

”“为什么要交代?

就是来自哪里要清楚,不要怕。

‘猴子变人’,几万万年了,尾巴没有了,还留着块骨头,坐起来就不那么舒服。

我们要知道改造是长期的,不要怕,要欢迎。

”之前,他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时,即预料到一些人会担心因严格的自我剖析而失掉个人威信,影响工作,甚至引起别人的嫌弃。

对此,周恩来认为,这正可以促进你自己的反省。

等到人家改变了态度欢迎你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安慰,彼此之间就会团结得更好。

再次,从思想改造的难点看,只有严格才能真正突破自己。

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究其因,即在于“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

”显然,这是思想改造的难点所在。

如何突破?

周恩来认为,一是勇于面对现实,自觉接受挑战,“要准备经过一个认识、斗争和痛苦的过程。

”二是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反省,一定要用党的尺度来衡量。

”尽管周恩来一生反复动员别人进行自我改造,但他总是现身说法,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给人以榜样、示范,让人倍感亲切,深受教育。

他正像鲁迅所说的那样: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第三,贵在持久,这是自我改造的保证。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周恩来强调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长期性的经典名言。

首先,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事物发展的无止境决定着思想改造的持久性。

周恩来认为自我改造“这是一辈子的事”。

“一万年后,在人们的头脑里,还会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新和旧的矛盾,个人和集体的矛盾,还会有思想改造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怎么能说到哪一年哪一月思想改造就完成了?

没有这样的事。

即使参加革命多年的同志,如果忽视了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还是要落伍的。

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改造看成是长期的无止境的工作。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始终把“活到老,学以老,做到老,改造到老”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自我改造不松懈。

正如建国初期他所说的那样:

“拿我个人来说,参加五四运动以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也是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改造。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

你现在担任了政府的领导,还要学习和改造吗?

是的,我还要学习和改造,因为我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没有明白的道理也很多,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识,这样才能够进步。

其次,从自我改造的途径看,学习实践的长期性决定着思想改造的持久性。

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曾提出自我改造的基本途径,即通过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自己的业务实践与理论学习来实现。

而学习实践恰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为“人生有限,知识无限,到死也学不完,改造不完。

”所以,他谆谆告诫大家,作为一个党员、革命干部、共产主义战士,要永远承认:

“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究的,学到老学不完,直到心脏跳动停止,你还学不完”。

即使是到了晚年,他仍坚持这个基本认识。

1972年6月,他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的报告中深有体会地说,这几年我常说按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

他还说把读好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书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改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发挥集体领导能力,这对他自己永远是一个改不完的任务。

这实际上是他的经验之谈,正因为他坚持终身自我改造的信念,才有他“时时前进”的精神状态。

再次,从思想改造的特点看,旧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决定着自我改造的持久性。

“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说话或者写文章,如果不经过很冷静的思考,旧的东西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比如家庭影响,他坦诚自己是出生在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而“这样的家庭不能不影响我的思想”。

至于社会影响那就更大、更长久。

他认为,中国这个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旧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习惯势力,很容易影响你,沾染你,侵蚀你,如果失去警惕,这些东西就会乘虚而人”。

“所以思想改造不可能把旧的思想一刀斩断,而要长期进行。

解放以后,我每次讲知识分子问题,总喜欢把自己的切身经验对大家说说,这样比较亲切些。

拿我自己说,受共产党教育三十多年了,是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残余已经完全没有了呢?

不是的,甚至于封建思想残余有时候脑子里还蹦一点出来”。

总之,旧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决定着思想改造的长期性。

只有不断地学习、改造,才会不断地前进。

党员学习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心得体会二:

周恩来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长期集决策者、指挥者和执行者于一身,他的领导实践是全方位的。

周恩来的领导思想是他长期的、多方面的、并且独具特色的领导实践的总结,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组成部分。

他把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理论,运用于领导实践并作了杰出的发挥。

他坚持领导者必须自我改造,才能改造被领导者,同时改造自己的领导。

他强调,做一个好的领导者,首要的“要有确定的马列主义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要用革命的精神改造工作”。

①这是周恩来领导思想的一大特征,是他毕生领导实践的真实写照。

自觉把个人溶于领导集体之中

周恩来是列宁关于领袖是一个集团的学说的坚定实践者。

他强调领导者必须自觉地“把个人完全溶化在集体当中”,②“个人与集体结合起来,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

③这是改造领导的一个基本方面。

首先,周恩来说过:

“党的领导不是党员个人领导。

党是一个集体,是有组织的。

党的领导是组织领导,不是个人领导。

”④他在这里直接讲的是党的领导,其实是无产阶级的普遍的领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一个基本点,是同剥削阶级的英雄史观根本对立的。

我们共产党人的领导者,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为实现党的领导而担负领导工作的;都必须置身于集体之中,组织之中,而不能自居于集体之上,组织之上。

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

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实践充分证明了的。

国际歌里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不仅是讲领导者同群众的关系,也包括了领导者同领导集体的关系。

其次,领导集体必须有一个核心。

拥护核心,也就是拥护领导集体。

毛泽东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周恩来可以说是最早的发现者、推举者和促成者。

他竭尽全力维护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对此,有人有所非议,说周恩来是受了中国封建“忠君”思想的影响。

其实,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忠诚不二,首先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连美籍作家韩素音都看出了这种区别。

她说:

周恩来“发现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天才,在这个天才的身上,他倾注了自己对中国深挚的感情。

”⑤而且,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敬仰、信服,是在长期合作共事中形成的,是在同“左”右倾错误路线的斗争与比较中形成的。

即使“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当时处境复杂,他仍顾全大局、一心为党。

他以特有的方式,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机智,牺牲自己,艰难地维护党,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损失。

历史证明,周恩来是反对个人崇拜的。

他在号召人们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的同时,就强调“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看成孤立的神”。

⑥尽管“文化大革命”个人崇拜达到狂热,他佩带的像章也特殊,毛泽东像占1/3,为人民服务5个字占2/3,形象地说明,在周恩来的心中,崇敬毛泽东与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统一。

再次,善于定位,即找到自己在领导集体中的恰当位置。

任何领导集体,核心只有一个,不能人人都当核心;任何核心也离不开其他成员的辅佐。

周恩来总是从领导集体的整体功能来观察其中不同角色的不同作用,包括自己的作用,既知人,又知己。

周恩来虽被人誉为“政治天才”、“行政奇才”,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但是他从来都自认为“不是帅才”。

他斥责党内“少数有领袖欲的人想造个人地位”是“资产阶级政客官僚的卑污恶浊”,“是破坏党的最恶劣的倾向”。

⑦他没有任何个人的权力欲望,绝不看重权势名位,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已经融于他的历史和生活情趣之中。

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他自己独特的视角。

他从来也没有感怀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却极为敬仰张良、萧何、诸葛亮。

就是说,就领导者的个人人生价值来说,关键并不在于是不是帅才。

在领导集体中,每个成员都能依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找到恰当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英雄的业绩。

在领导集体中,角色不同,领导方法也有所不同。

周恩来非常赞赏邓小平作为帅才“举重若轻”的领导风格,但是他要求自己作为执行者只能是、必须是“举轻若重”,为的是让毛泽东集中精力作战略性的和理论上的思考。

毛泽东深知周恩来总管一切、日理万机的才能和辛苦,称之“确有吐握之劳”,⑧“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⑨

周恩来讲的“举轻若重”的“重”,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是勤勤恳恳,不辞劳苦,二是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三是周到全面,不失之偏颇。

他逝世后,献出他生前1950年到1976年的工作日历,其中工作安排,都是一分钟追一分钟,连吃饭的时间都挤没了。

又次,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团结。

周恩来指出:

“团结是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的。

”“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钢铁和水泥是性质不同的物质。

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变成钢筋水泥那样强有力的东西。

科学家能把自然界不同的物质组合、统一起来,难道不能把有不同见解和脾气的人统一起来吗”⑩这些精辟论述既反映了周恩来的领导集体观,也反映了他的团结观。

其一,领导既是集体,矛盾是客观存在。

周恩来指出,即使共产党内,政治信仰和世界观相同,大的方面一致,由于各人所处具体环境的局限,加之出身成份不同,成长和改造都有其过程,仍然会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才能、性格和脾气。

而且,这种不同不一定是坏事,经过合理的组合,可以形成新的、统一的力量。

其二,既有矛盾,就要善于求同。

求同存异,有些同志把它解释成限于外交方针。

这就窄了,低了。

其实,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处理各种矛盾包括领导集体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方法。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

它是以承认矛盾普遍性、事物差异性为前提的;是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是以追求统一性为目的的。

在领导集体内,对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的方针政策,必须同而不能异;但具体执行,因地制宜,有灵活性,即允许异。

要善于化异为同,抑异扬同;同时敢于容异,并使异异互补,使异在重新组合中产生新的功能。

其三,画大圈圈,不画小圈圈。

他批评搞小圈圈的人,缺少无产阶级的气概,“不像个领导者,反倒像个孤立主义者”。

11他从不分亲疏,他是在党内搞五湖四海的典范。

为此,他善于协调,包括各方利益的统筹,包括非原则问题上必要的妥协。

其四,相忍为党,与人为善。

相忍为党是周恩来的一句格言。

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周恩来一开始就反对,因此,受到粗暴对待。

但周恩来在负责纠正李立三错误时,却是同志式的。

三中全会上,李立三仍被选入政治局。

“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忍辱负重是出了名的。

他肚子里装着多少委屈,却“永远地埋葬在心底”!

其五,是严守纪律。

在周恩来看来,无产阶级严格的纪律,并不只是约束被领导者的,首先是约束领导者的,是领导集体坚强有力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纪律问题上,他从不讲情面,不计得失,不怕得罪人,更不原谅自己。

总之,周恩来的领导集体观,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是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的表现,是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彻底决裂的。

既坚持领导又不被感觉是在领导

周恩来说:

“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

”12这不是说不要领导,而是说坚持领导的方式和态度,不被感觉是外在的强加。

其中固然有领导艺术问题,但从根本上说,是群众路线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

这是改造领导的又一重要方面。

群众路线,毛泽东赋予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科学内涵,成为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工作路线。

周恩来则是群众路线这一概念的首创者,而且,他把群众路线化为马克思主义领导者的崇高品德和崭新精神境界。

“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首先是说,在革命队伍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本来就不是截然区分的。

周恩来说过:

我们的工作人员,“是以工作为区别,而非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来区别。

”13进一步说,领导者是依存于被领导者的。

周恩来曾向党的高级干部指出:

“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

”14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首先要求领导者不要摆官架子,不要生怕别人不感觉、不尊重他这个领导。

两千多年前,老子说过: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第17章)这话不失为群众路线最古老的思想素材。

不过,老子向往的是统治权的消解,主张为政“自然无为”;而周恩来的话则表明共产党人最自觉的领导方式。

它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引导,来不得半点强制。

不感觉领导者在领导,既是说广大被领导者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又是说领导目标化为被领导者的内在要求,领导的功能并不在于消极的管束,因此,不感觉领导是外来的力量。

究竟怎样才能使群众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呢?

周恩来一贯强调在领导态度和领导方法上,要坚持说服、协商、务实和交友。

所谓说服,可以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本质规定。

周恩来强调,说服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抓紧思想政治的领导”,把组织领导提高到思想政治领导水平。

他于1928年任党中央组织部长时亲自起草《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党中央《告全体同志书》的一部分),是把组织领导提高到思想政治领导的范例。

一年后,毛泽东起草古田会议决议这一我党思想上政治上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充分吸收了周恩来的论点。

周恩来曾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并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被公推的,而是要争的。

这种争,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改造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而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路线。

领导者要教育改造被领导者,把被领导者提高到能够接受、执行领导者的纲领、路线的水平。

“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决不是命令。

”15这可以说是周恩来早年领导实践就已形成了的领导风格。

比如党的六大之后,顺直问题曾是党中央开始工作之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顺直问题不解决,全党涣散不能转变。

周恩来从苏联回国,第一次参加研究顺直问题的中央常委会,就明确提出:

顺直问题“主要是缺少政治的指导”,“主要的还是政治的说服”,“不应是两条路线”。

16周恩来毅然挑起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担子,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划清极端民主与民主集中制、惩办主义与铁的纪律的区别。

“最后得到顺直全党的拥护,才把顺直的党挽救过来。

”17

说服,就不是力服。

它崇尚真理而不凭借权势,符合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规律;表明对被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也表示领导者自身的信念和力量;要求领导者自觉并有能力做诲人不倦的导师。

周恩来深刻地指出:

“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有时需要经过等待的过程,等待群众的觉悟”。

18这个等待过程虽是痛苦的,但的确不能急躁,要有很大的坚持性、忍耐性,不屈不挠,才赢得心悦诚服。

周恩来惯于寓理于事,据事论理,从近及远,以小喻大,情理交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深刻的震憾力,以致对手也不得不折服。

一位美国记者就说过:

在周恩来面前,任何不信任或怀疑的判断,几乎都会烟消云散。

协商。

周恩来特别欣赏“协商”,说“这两个字非常好”。

19他说过:

“新民主主义议事的特色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使大家都对要讨论决定的东西事先有了认识和了解,然后再拿到会议上去讨论决定,达成共同的协议。

”20周恩来认为,协商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方法,既充分发扬民主,又避免了只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可能发生的简单化、形式主义倾向。

因此,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特征和实质性内容,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经程序。

周恩来一直在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行思考与探索。

早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基本完成的1956年,他就及时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强调扩大民主“更带有本质的意义”。

21他极其敏锐地指出,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过分集中也可能危及民主。

他说:

我们“专政的权力是相当集中相当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忽视民主”。

22“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使民主扩大”。

23并且提出了一些设想。

他说:

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我们不能学,但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24

周恩来把协商当成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环节。

协商,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平等关系中实现的。

不平等,以上制下,还谈何协商。

周恩来一再讲过,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

“必须双方合作,互相影响,才能很好地领导”。

25

协商,是以承认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

周恩来说过:

“政协不是一盆清水,如果是一盆清水就没有意思了。

”26其实,何止政协,任何组织团体也不可能是一盆清水。

因此,领导者必须通过协商,来协调不同意见,不同利益。

当年毛泽东号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但是怎么治?

河南、安徽、江苏各有本省的利益,持不同的意见。

周恩来多次邀集各地负责同志,充分听取他们各自的主张。

最后,他综合提出打破省界,上中下游的利益都要照顾到,标本兼施,蓄泄并重,三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既合理解决了上中下游的矛盾,治理工程也经历了特大洪水的考验。

协商,同“一言堂”是对立的。

周恩来批评有的领导者自以为自己的意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谁还跟你争辩。

“辩证法就讲矛盾的统一,只有通过争辩,才能发现更多的真理。

”27“一个人不要给自己打保票……我们要造成一种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