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38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3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x

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8议论性文本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8议论性文本阅读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及议论文的分类: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立论和驳论相结合。

2.依据论证方式的不同,议论文可分为:

立论文、驳论文。

【考点1】:

中心论点

①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标题的作用:

点明中心论点或本文的论题。

【考点2】: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分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

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的事实、典型事例(名人)、历史事实,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

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如:

已被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格言、名言、谚语和革命导师的言论等。

【考点3】:

论证方法和作用

论证:

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考点4】:

语言特征

1.某论据能否删掉?

为什么?

2.文中的几个论据能否颠倒位置?

为什么?

【考点5】:

段落的作用。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真题呈现】

(2015届湖南益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7分)

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熊建

①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

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

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

②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

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

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

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

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

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

④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

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

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

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XX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⑤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

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⑥加什么呢?

增加深阅读的比例。

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

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

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⑦减什么呢?

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

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

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

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⑧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

(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

(2分)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的方法,论证了的观点。

(2分)

(3)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

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

(3分)

【答案】

(1)(2分)增加深阅读的比例,(1分)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

(1分)

(2)(2分)举例论证(1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深阅读不受待见,浅阅读更胜一筹(1分)

(3)(3分)“无用之书”是指不过分追求功利性与实用性,能使人受益终身的书。

(1分)示例一:

青少年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多读“无用之书”,以拓宽视野、丰富精神和净化心灵。

如我读了《鲁宾孙漂流记》,鲁宾孙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激励我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

我将坚持多读“无用之书”。

示例二:

我们平时读书,不爱读文学名著,就连读教材也是功利性太强,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读了多年书,收获很小。

因此,我们要多读“无用之书”。

(理解“无用之书”1分,联系实际谈认识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注意“⑥加什么呢?

”“⑦减什么呢?

”两个关键点,结合下文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

首先要明白“无用之书”在文中的内涵,然后境界和自己的生活读书实际,写出认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

【考点1】:

归纳论点

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2.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3.怎样从文章中找出中心论点?

(1)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在第一段提出论点;有的文章在篇末才出现论点;也有部分文章论点不集中,需读者概括。

(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4.论点与论题(议论的话题,它并不包含作者的看法)的区别:

论题存在于论点中,一般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开头。

【考点2】:

议论文的分类和结构形式

(1)从论证方式看:

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

就某一现象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驳论:

就某一现象或问题,批驳对方错误的观点和主张,发表自己的观点。

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

(2)议论文三要素:

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

A:

逐层深入论述结构,简称“纵式”。

B:

并列展开论述结构,简称“横式”。

这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加以判断。

例题: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引出论点。

(3)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

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4)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格式: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考点3】:

论证方法和作用

①举例论证:

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

作用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论证。

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论证。

作用是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式。

作用是突出论证了观点,强调,让人印象深刻。

⑤引用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的方式来进行论证。

作用: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考点4】:

议论文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考点5】:

段落的作用。

开头一段列举事例的作用。

A.引出论点或论题;B.充当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C.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为51、7%。

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

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

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

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

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

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

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

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

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

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

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

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

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

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

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

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

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

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

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

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

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

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

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

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

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

2.第

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2分)不读书将使中国人丧失创造力。

2.(2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

【解析】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

根据具体内容判断。

所示文段中举了比尔盖茨的例子,根据文段第一句“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来说明论证的作用。

考点: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

敬畏规则

①国人对规则往往没有尊重的习惯。

从最简单的“排队”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②有人为了考验德国人的守规则,分别在两个电话亭上贴了“男”、“女”标志。

德国人果然按照电话亭上的标志,男女各进各位,就算一边排着长队,另一边的电话亭是空的,也没人不遵守这一规则。

美国人在邮局前排队,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

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

如果窗口服务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次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

甚至现在经济比我们落后的俄罗斯,在他们的语言里也没有“插队”这个词汇,他们的穷人在寒风里领取救命的面包时也非常自觉地排着长队,但是我们有些人有时却因为插队而大打出手……高贵与粗鄙,在规则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

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在这方面,国人还有很多事要做。

1.请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2分)

2.说说第②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分)

【答案】

1.(2分)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2.(3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法,用国外与我国的具体事例进行对比论述,强调了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具有说服力。

【解析】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

根据具体内容判断。

本文最二段一开始就举了德国与美国的例子,然后举了俄罗斯的例子,是举例论证。

作者用这些事例与我们国家来比较,是对比论证,根据作者发达的观点来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考点: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

为人宽厚,以和为贵

①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芝麻丁点儿的事而大动肝火,大打出手。

与之形成对比的人则对于个人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们胸襟坦荡,持有“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②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大度宽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稳固,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成就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

而那些度量狭小的人,不仅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善意的劝谏。

所以,小鸡肚肠的庞涓才会兵败马陵道,其人其事只能是贻笑天下。

③可见,为人宽厚,以和为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化陌生为知音,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而一心为己,不顾他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可以将好友变为夙敌,也可以使高尚变为猥琐。

④澳大利亚作家、演说家安德鲁·马修斯说过: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是啊,多一份包容,少一些隔膜,我们在人生路上才会让自己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⑤所以,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有一个宽容厚道的“心眼”。

1.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答:

2.请你谈谈对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2分)

答:

【答案】

1.(3分)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1分),列举了蔺相如和庞涓的例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全面有力地证明了论点,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2分)。

2.(2分)我们要学做紫罗兰,虽被人践踏但没有丝毫抱怨,还留人清香(1分),强调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宽容之心包容一切的重要性(1分)。

【解析】

考点: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分析句子内容,作者是以“柴罗兰”为喻写人,根据“毫无抱怨”“把香味留在人脚跟上”来理解所说的“宽容”的道理。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

自我雕琢

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

然而,令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

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

”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

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

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

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

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

因为这座石雕寓意非同一般,给参观者思考与启迪。

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

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

俗话说:

“心静乾坤大。

”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

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

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

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

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

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

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2分)

【答案】

1.(2分)自我雕琢是立身的根本,是成功的基石。

2.(2分)举例论证;通过李时珍数十年笔耕不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我雕琢需要恒心”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作者用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为例,说明了“自我雕琢需要恒心”的道理。

五、(16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四校九年级10月联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

难得淡定

①苏轼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

淡定。

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

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

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

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

“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

”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③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然。

太史公有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问和珅:

“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

”和珅答曰:

“一为名,一为利。

”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

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

这是在名前的淡定。

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

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

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④淡定,还指在胜败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

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

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

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

“前方战事如何?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

“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

”依旧从容安详。

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⑤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

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

“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叹息道:

“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⑥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2分)

3.文章第③段横线上填上一字。

并为该段论点再列举一例。

(3分)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3分)

【答案】

1.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

2.

引出论点;

为论点作道理论据;

增添文字趣味。

3.泰,事例略

4.示例:

人生难免起伏(如在考试失败或成功时),我们要像文章告诉我们的,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镇定地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从容不迫地思考与处理;不过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怀。

【解析】

1.试题分析:

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

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

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学生总结合理即可。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

(1)引出(全)下文;

(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