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11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准制订指南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2008级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指南

一、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思路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界定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以及进行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

它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

(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理念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要着力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明显,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

同时,近年来学校开设的一些新专业也亟需规范。

为解决这些问题,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确立以下理念:

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

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4、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

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河源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遵循新的课程理念,切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严格遵守开发规范。

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

2.规范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的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要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改革,能适应学生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可操作。

4.发展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一)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操作程序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当遵循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规范,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工作成果。

核心是开发过程,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承担。

最终形成三个成果,即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

开发程序如图所示: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程序

专业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改革思路、培养目标与方向

开发项目组

专业调研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行业技术专家

职业研发专家

工作项目、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分析

资深专业教师行业技术专家

专业(实训)课程

课程设置、指导性教学安排、教学条件及实训装备等

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标准

资深专业教师

行业技术专家

课程内容分析

目标、内容与要求

实施建议等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项目评估

教学指导委员会

颁布实施

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工作成果

(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操作方法

1.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

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调研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其内容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等。

成果形式是“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初稿)必须组织资深专业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充分论证。

2.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其要求是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包括专门化方向)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

要对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

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包括课程结构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中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技能考核项目的确定,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以及实训室的划分和功能的确定等等。

工作任务分析主要采用头脑风暴法,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与能力,以及行业技术专家的人选,要求务必以从事生产、服务与管理的第一线的行业技术专家为主体。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全面和完整,每个专门化方向,都必须有熟悉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专家参加。

主持人的要求:

熟练掌握工作任务分析技术,善于引导行业技术专家小组按照任务引领型课程开发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善于归纳、整合、提炼专家的意见。

行业技术专家主要指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等一类人员。

参与工作任务分析的行业技术专家,应注意符合以下条件:

1、具备高级工及以上相应职业资格;

2、在该领域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和丰富经验,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较宏观、整体、前沿性的了解;

3、善于表达与合作;

行业技术专家应具有代表性,覆盖与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

行业技术专家人数约为10~12位。

专业教师在参与分析时也可发表意见。

基本步骤:

1、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含所有专门化方向)按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

2、按工作的性质与要求,将每一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

3、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要求用简洁的操作性语言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前须向行业技术专家提出分析任务与要求,并作好如下充分准备:

1、介绍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背景情况;

2、介绍专业调研情况,提供调研报告(初稿);

3、介绍分析会的有关技术,如工作流程,有关概念的界定等。

要坚持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工作项目、任务和职业能力;

4、提供专人服务和技术支持,如设备、工具的准备,电脑、投影屏幕、泡沫板、纸片、分析表式等。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梳理后仍须经行业技术专家反复论证。

3.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是要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即“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转化为专业(实训)课程,形成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

它不同于过去所说的专业基础课,要避免用“知识”代替“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这些课程的倾向。

专门化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应涵盖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的考核要求。

工作任务模块到课程设置的转换流程如下图: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挑选出可单独成课程的模块

其它模块整合成课程

专业(实训)课程

相关性原则同级性原则

从工作任务到课程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有利于教学的原则。

工作任务与专业(实训)课程并不要求一一对应,一般可先将能单独成为一门课程的任务挑选出来,然后再将其它工作任务整合。

整合的基本技术要求是根据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并同时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两个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把工作内容关联程度比较高的合并在一起,同级性原则是指所合并的任务应当处于同一个层级上。

从任务转换到课程的工作主要由资深专业教师完成,行业技术专家可参与,并提供建议。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转化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都属任务引领型课程范畴。

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界定

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

工作任务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或设计。

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学科课程。

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

1、任务引领

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结果驱动

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3、突出能力

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落实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4、内容实用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做学一体

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工作任务编排模式

任务引领型课程根据任务之间关系的不同有三种基本模式:

1、递进式,即工作任务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2、并列式,即工作任务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而是按照并列关系排列的;

3、流程式,即工作任务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的。

任务必

任务

任务

任务

任务引领

任务引领

任务引领

任务引领

任务

(2)

(1)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