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20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 讲稿.docx

校本教研与备课讲座讲稿

“校本教研和备课”的几点思考(讲稿)

景东教师进修学校杨灿

各位,大家好!

交流内容:

关于“校本教研”;关于“备课”。

一、关于校本教研。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几种“校本教研”的概念解释:

一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二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三是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特征

第一,主体是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第二,教学研究。

(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下到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三,研究对象。

(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

因而,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

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实践去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是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的。

多年来师范生最感枯燥无味的课程恰恰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是最有力的证明。

因为它和真实的教学情境有距离,也无法解决具体教学中的问题。

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任课教师才最有资格去研究它,解决它。

第四,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

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校本教研三要素

•自我反思:

教学前——前瞻性,教学预设、预测分析能力;

教学中——监控性,课堂教学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后——批判性,课后分析、总结、评价能力。

•同伴互助:

交谈——交换信息、经验共享、专题讨论。

协作——团队精神、分担责任和任务。

帮助——帮助指导。

•专业引领:

——研究性培训、理论讲座、教学现场指导。

(四)怎样做校本教研?

1、态度与认识

营造氛围(积极钻研、努力学习)

转变观念、目标定位(高、具体)

2、内容与形式

——专题讲座。

(促观念更新)

——课例研究。

(促教学反思)

——专家指导。

(促骨干成长)

——学术沙龙。

(促交流沟通)

3、案例列举

案例一:

专题讲座。

选择理论专题——确定专题——专题培训(请专家现场培训、专家视频观看、外出学习交流、经验交流)——自我反思。

案例二:

主题研究(主题教研)。

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实践上课(研讨课、示范课)——解决问题(总结梳理形成结论)

案例三:

课例研究(做课、磨课)。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设计合理性)——第一次上课——集体议课(研讨)——总结改进,修正不足——第二次上课——集体议课……精品课。

案例四:

集体备课

个人主备——集体备课(讨论)——实施备课(上课实践)——修正改进(个人、集体研讨)——课后反思——完善规范(主备课教师修改形成规范教案)。

案例五:

专题活动

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准备(制定活动计划、资料、任务布置)——个人反思心得交流。

案例六:

其他实践活动

1、“玩转数学天地,感受数学数学魅力”数学文化节活动。

“数学之星评选”(成绩优秀之星,计算、速算之星)

2、“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文化节活动。

(五)资料整理。

(流程资料规范整理)(存档、经验积累或者其它)

1、活动方案(计划)。

2、活动过程材料(教案、交流材料、反思……)。

3、活动总结。

4、图片、影像资料。

二、关于备课

(一)回顾什么是备课?

1、案例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

“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

“那位教师回答: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

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思考:

⏹哪什么是备课呢?

⏹备课=写教案?

(2)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陶行知

2、备课与写教案

(1)如何理解什么是备课呢?

“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

“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2)备课与写教案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

⏹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

(二)备课要求回顾

1,备教材

广义的教材泛指教学所用的一切材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亦称课本)、练习册、课外习题集、课外读物以及教学挂图、卡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

我们所指的“教材”都是狭义而言的。

(1)认真钻研教材。

(2)研究教材的步骤

①浏览全套教材

②通读某一册教材

③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

④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⑤精心组织教材、处理教材

⑥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2,备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

专家们调查结果显示:

①学生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

②学生课堂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

③学生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

④学生对未来课堂的向往是“在线学习”。

(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

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

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懂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

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

3,备教法、学法

何谓“教法”,它是指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的工作方法。

学法则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还有一些特级教师所创造的独特的教法,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

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有:

观察法、学思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学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等。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大搞题海战术,重复性作业,虽然学业成绩也能有所提高,但这种以牺牲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为代价的短效行为,从长远意义看,得不偿失。

作为教师,怎样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呢?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从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检查、总结、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

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又如何备好教法、学法呢?

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教法及学法体系,做到运用时心中有数。

其次,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均要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这前提。

第三,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要具有艺术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法。

4,备课的形式

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备课参与的人数、备课的先后时间,我们把备课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A、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来分,一本教材要划分出合理的小单元,就必须了解整册教材的大框架;要制定出每个具体的单元,又必须深入到每个具体的例题中,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教材的宏观、中观、微观这“三观”备课。

即1.学期备课;2.单元备课;3.课时备课。

B、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来分,可以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C、根据课时备课的时间先后来分,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矫正课。

(三)备课记录形式

A、目前大家比较规范的教案编写格式:

1、标题:

《可能性》教案

2、署名:

景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杨灿

3、教学课题:

可能性

4、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6、教学重点:

7、教学难点:

8、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的准备)

9、教学过程:

(1)、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2)、实验验证,探究新知

(3)、拓展知识,应用深化。

(4)、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0、板书

B、书间笔记

1、重点

2、难点

3、教学目标

4、教学程序摘要

5、知识点备注(重难点)、补充(拓展延伸、典型练习题)

感谢聆听,

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