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题.docx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A组)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2a3-a3=2C、
D、(a3)2=a9
2.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
5、下面计算错误的是()
A.
;B.
;C.
;D.
6、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7、已知
,则
=__________.
8、若ax=2,ay=3,则ax+y=
9.
(A)
(B)
(C)
(D)52
10、已知2x+5y-3=0,求4x
32y的值
11.计算:
(1)
=。
(2)
(3)
-
=___.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B组)
1、(x-3y)(x+3y)=.
2、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B)
(C)
(D)
3、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B.
C.
D.
4、若
中不含
得一次项,则
的值为________;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_______
5、已知
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为()
6、.已知x2-a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的值为_____.
7、多项式
是一个完全多项式,则M等于(填一个即可)
8、当x2+2(k-3)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
9、若(x+2)(x-3)=x2-x+k,则k的值为( )
(A)6(B)
(C)-6(D)2
10、已知实数a、b满足
a-3
+(b+2)2=0,则(a+b)2010
(a+b)2009=__________.
11、已知
(A)
(B)
(C)
(D)
12、若
,那么A等于()
A.
B.
C.0D.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C组)
1、(____________)
(-12xy2)=-2x3y+3x2y2
2.
3、(2x+3y)(2x-3y)-(2x+3y)2
4、20132-2012×2014
5、(x+2)(y+3)-(x+1)(y-2)6、
7.(x-3)(x+3)(x2-9)8、
(
9、
10、(1+a-b)(1-a+b)
11.[(x+y)2-(x-y)2-4x2y2]÷(2xy)12、(x+y-z)(x+y-z)
13、化简求值
,其中
14、已知x=
y=-1,求
的值
15、化简求值
,其中
16、如果x2+y2-2x+6y+10=0,则x+y=。
17、如图所示,从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是b的小正方形,小明将图甲中的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如图乙所示的矩形,这一过程可以验证()
(A)a2+b2-2ab=(a-b)2(B)a2+b2+2ab=(a+b)2
a
(C)2a2-3ab+b2=(2a-b)(a-b)(D)a2-b2=(a+b(a-b)12.4
18、如图,在边长为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
的小
正方形
(如图1),将余下的部分剪开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2),根据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关于
的恒等式为()
(A)
(B)
(C)
(D)
19、在显微镜下,人体内一种细胞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成圆,它的直径为0.00000078m,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A组)
1、如图,AB∥C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
2、如图,直线l与直线a、b相交,且a∥b,∠1=80°,则∠2的度数是( )
A、60°B、80°C、100°D、120°
3、下列图形中,有对顶角的图形是()
4、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个数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同角的补角相等. D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6.一个角的补角的余角等于65°,则这个角等于________°
7、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A、30°B、60°C、90°D、120°
8、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9、如右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
A∠EDC=∠EFCB∠AFE=∠ACDC∠3=∠4D∠1=∠2
10、如图,直线
被直线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1=∠5;②∠4=∠6;③∠4+∠5=180°;④∠2+∠7=180°.其中能判定
∥
的条件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B组)
1、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解:
∵∠A=∠F(已知)
∴AC∥DF()
∴∠D=∠()
又∵∠C=∠D(已知)
∴∠1=∠C(等量代换)
∴BD∥CE()
2、如图,已知AB=AD,AC=AE,∠1=∠2,清说明BC=DE的理由
解:
∵∠1=∠2()
2
∴∠1+=∠2+()
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已知)
∠BAC=∠DAE(已证)
=AE(已知)
∴△ABC≌△ADE()
∴BC=DE()
∴△ABC≌△A’B’C’(AAS).
3、已知:
如图,AB∥CD,AD∥BC.求证:
∠A=∠C.
证明:
∵AB∥CD,(_______________)
∴∠B+∠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BC,(已知)
∴∠A+∠B=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B+∠BCD=180°,∠B=∠D.求证:
∠E=∠DFE.
证明:
∵∠B+∠BCD=180°(已知),
∴AB∥CD()
∴∠B=∠DCE()
又∵∠B=∠D(已知),
∴∠DCE=∠D()
∴AD∥BE()
∴∠E=∠DFE()
5、已知:
如图BC∥EF,BC=EF,AB=DE;
说明AC与EF相等。
解:
∵BC∥EF(已知)
∴∠ABC=∠__________()
在△ABC和△DEF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l=∠2,DE⊥BC,AB⊥BC,那么∠A=∠3吗?
说明理由.
(请为每一步推理注明依据,每空1分)
结论:
∠A与∠3相等,理由:
∵DE⊥BC,AB⊥BC(已知)
∴∠DEC=∠ABC=90°()
∴DE∥AB()
∴∠1=∠A()
∠2=∠3()
∵∠l=∠2(已知)
∴∠A=∠3()
第三章三角形(A组)
1、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4cm(B)5cm(C)9cm(D)13cm
2、(2011江苏南通)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8,4B.4,9,6C.15,20,8D.9,15,8
3、已知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一边等于5cm,另一边等于11cm,则周长是________.
4、(2012黑龙江)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和5,它的周长是.
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A、17B、22C、17或22D、21
6、(2012湖北随州)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_______________。
7、(2012山东德州)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D)三角形的中位线
8、(20XX年山东济宁)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9、(20XX年浙江)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B.
C.
或
D.
或
10、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
ABCD
第三章三角形(B组)
1/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
C、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D、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相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尺规作图作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
、
于
、
,再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大于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作射线
由作法得
的根据是()
A.SASB.ASAC.AAS D.SSS
C
B
5、.如图,①若AB=DC,AC=DB,则△ABC≌△DCB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A=∠D,∠ABC=∠DCB,则△ABC≌△DCB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1=∠2,∠3=∠4,则△ABC≌△DCB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A=∠D=900,AC=DB,则△ABC≌△DCB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6、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C≌△DCB,需要添加条件是______(只需填写一个).
7、如图,已知∠ABC=∠DCB,现要证明ΔABC≌ΔDCB,
则还需要补加一个条件是(只需添加一个)
8、.如图:
点C、F在BE上,∠1=∠2,BC=EF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ABC≌△DEF
9、如图,已知∠A=∠C,要证明⊿AOB≌⊿COD,根据
“ASA”还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
10、如图:
EA∥DF,AE=DF,要使△AEC≌△DBF,则只要()
A:
AB=CDB:
EC=BF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