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023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

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

1.(2018·广东汕头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

C.神经元的兴奋传导与内环境中的Na+、K+有关

D.人体内的大部分代谢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D

解析:

肾上腺素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B正确。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神经元的兴奋传导与内环境中的Na+、K+有关,C正确。

人体内的大部分代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2018·吉林吉大附中模拟)如图甲~丁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丁均属于内环境

B.甲中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

答案:

C

解析:

根据单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丁不属于内环境,A项、D项错误;甲中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B项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项正确。

3.(2018·安徽质检)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

C

解析:

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该反射活动最终引起唾液的分泌,故效应器为唾液腺,B正确;食物引起的味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属于反射,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在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细胞之间会传递兴奋,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4.(2018·河南新乡一中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答案:

B

解析:

图中a细胞产生了抗体,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该病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D错误。

5.(2018·名校联考)现有四个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给予坐骨神经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肌肉在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下能收缩。

若将四个标本分别浸泡在如表所示的任氏液(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中,再给予坐骨神经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则肌肉可能不收缩的是(  )

标本编号

标本1

标本2

标本3

标本4

任氏液中添加的物质

烟碱

肉毒杆菌毒素

马拉硫磷

箭毒

作用机制

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打开Na+通道

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抑制胆碱酯酶(能分解乙酰胆碱)活性

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关闭Na+通道

A.标本1、标本2B.标本1、标本3

C.标本2、标本3D.标本2、标本4

答案:

D

解析:

烟碱可打开Na+通道,使兴奋正常传递,故标本1中的肌肉可以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可能导致标本2中的肌肉不会收缩;马拉硫磷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被分解,故标本3中的肌肉会持续收缩;箭毒可关闭Na+通道,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可能导致标本4中的肌肉不会收缩。

6.(2018·黑龙江哈尔滨九中四模)在母乳的初乳中包含了婴儿期生活最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可以帮助抵抗肠道病原体。

初乳中含有特殊糖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可保护抗体在消化道内免受破坏,确保其到达肠道后仍具有活性。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体抗体分泌与巨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相同

B.蛋白质会被消化道消化,母乳中的抗体不能在婴儿体内发挥作用

C.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是在婴儿的肠道里起作用

D.抗体的合成不一定消耗能量

答案:

C

解析:

抗体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母体抗体分泌的方式为胞吐,巨噬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根据题意,初乳中含有特殊糖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可保护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在消化道内免受破坏,确保其到达肠道后仍具有活性,故抗体(蛋白质)不会被婴儿的消化道消化,在婴儿的肠道里起作用,B错误、C正确;抗体的合成一定消耗能量,D错误。

7.(2018·广东东莞模拟)“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B.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机体发热说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D

解析:

胃部因病毒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B错误;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机体发热说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8.(2018·长沙一模)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

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能横向运输

B.②组胚芽鞘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被阻断

C.拔掉②组云母片后将恢复弯曲生长

D.该实验可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答案:

B

解析:

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由远地侧向近地侧发生横向运输,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②组胚芽鞘形态学上、下端之间没有阻碍,故可以完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②中由于云母片的阻断作用,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因此胚芽鞘不弯曲生长,而拿掉云母片后,生长素从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近地侧生长快,因此胚芽鞘将恢复弯曲生长,C正确;①和②对照说明重力的作用可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②和③对照说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D正确。

9.(2018·安徽黄山三模)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吸走1mL

B.浸泡插条时应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进行处理

C.从图二的结果可知,2,4-D溶液的作用有两重性

D.2,4-D溶液进入植物体内后,通过参与细胞代谢影响生根效果

答案:

D

解析:

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做吸走1mL的操作,才能保证试管中的溶液量相等,A正确;浸泡插条时应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进行,B正确;由图二可知,低浓度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的2,4-D溶液抑制插条生根,体现了2,4-D溶液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植物激素不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

10.(2018·山西名校联考)图甲为某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情况,图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该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如果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对应于图乙中的m,则a处的生长素浓度应该(  )

A.大于m且小于nB.等于i

C.大于n且小于iD.大于i

答案:

A

解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该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a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处;同时,在生长素的作用下,a处的生长速度快于b处,从而导致该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故a处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m且小于n。

11.(2018·湖南益阳期初调研考)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枝条留芽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C.扦插时无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D.本实验需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答案:

D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要设置清水空白对照组和设置生长素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A错误;枝条上的芽属于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并非是越多实验效果越好,B错误;扦插时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C错误;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D正确。

12.(2018·安徽质检)巢湖水产中银鱼是重要的资源,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据图推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B.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C.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D.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答案:

C

解析:

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因此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应在b点之后开始捕捞,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C正确。

13.(2018·江西红色七校第二次联考)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

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

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不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答案:

A

解析:

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比例,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影响角蒿子代数量,可能会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可通过样方法统计小孔数计算盗蜜频率,D错误。

14.(2018·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小的是(  )

A.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所用的诱虫器的金属网孔眼太小

C.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山雀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过于明显导致山雀易被捕食

答案:

B

解析:

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发病率,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大,A项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所用的诱虫器的金属网孔眼太小,会使收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减少,进而导致所得数据偏小,B项正确;利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若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则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大,C项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调查山雀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过于明显导致山雀易被捕食,则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大,D项错误。

15.(2018·八校联考)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答案:

D

解析:

第20年至第30年λ值等于1,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增长率为0,D正确。

第1年至笫5年间,种群的λ值保持稳定并且大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第5年至第10年间λ值大于1,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从第10年起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B错误;第10年至第20年λ值小于1,种群的数量在下降,C错误。

16.(2018·河南开封一模)如图为某一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

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

D.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答案:

D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A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则d应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含量越多,C错误;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D正确。

17.(2018·山东济宁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

B.③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能量为动力,使碳元素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C

解析:

图中AC之间为双箭头,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流向大气二氧化碳库,因此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①②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A正确;③表示同化作用,其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正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图中B是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A→D→E,C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物质为载体,能量为动力,使碳元素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D正确。

18.(2018·湖北武汉检测)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

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答案:

C

解析:

a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是从有生物的基础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是从没有任何生物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初生演替,A项正确;图中C点到D点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说明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B项正确;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达到最大,C项错误;E点时生物多样性最大,说明已达到了顶极群落,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统中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等条件决定,D项正确。

19.(2018·高考命题预测)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并整理如表所示。

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个体数

92

187

58

55

57

52

60

74

85

112

注:

表中“1+”表示该种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

答案:

A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的比例,A错误。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三种类型;分析题意,该鱼在2+时进入成年,7+时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58+55+57+52+60)(74+85+112)≈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可通过年龄组成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正确。

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由于天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制约,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D正确。

20.(2018·郑州质检)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

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

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答案:

A

解析:

小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项错误;贻贝等动物可以属于初级消费者,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B项正确;海星移除后,由于被捕食者数量增加,种间竞争加剧,导致部分物种被淘汰,物种数量下降,C项正确;通过海星的捕食可以调节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

21.(2018·湖北黄冈模拟)玫瑰是人们喜爱的观赏花种,但玫瑰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极低,故常通过扦插来繁殖。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插条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预实验:

取生长状态相似的多株玫瑰植株上的一年生枝条,剪成长度相同的插条35支,切口上平下斜,每个插条保留2个芽和一片嫩叶,去掉成熟叶;将插条随机均分成7组,采用浸泡法处理24h后扦插,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生根数目,结果见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D

E

F

G

NAA浓度(ppm)

0

2

4

6

8

10

12

生根总数

10

15

35

35

25

20

15

平均根数/株

2

3

7

7

5

4

3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处理插条的方法除了浸泡法外,还可使用________法,后者的NAA浓度比前者________。

(3)表中数据能否说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各组需要处理和扦插多个插条,最后取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

在进一步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探究的NAA浓度范围是________ppm。

答案:

(1)NAA的浓度(不同浓度的NAA) 

(2)沾蘸 高 (3)否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插条生根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4)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 4~6

解析:

(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控制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总数或平均根数/株。

(2)处理插条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后者处理的时间较短,所以需要的NAA浓度较高。

(3)表格中A组为对照组,与A组相比,其余组的生根数都较高,说明都是促进作用,所以不能体现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

(4)由于实验具有偶然性,所以实验中各组需要处理和扦插多个插条,最后取平均值,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的误差。

表格数据显示,当NAA的浓度为4ppm和6ppm时,生根数最多且同为35,所以为了进一步确定最适宜的浓度,应该在4~6ppm设计实验。

22.(2018·山东烟台质检)剥制神经—肌肉标本如图甲所示,浸润在液体A中,保持标本活性。

图乙为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液体A的成分应和________相似。

与神经细胞内液相比,液体A中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渗透压应等于神经细胞细胞内液渗透压。

(2)当兴奋传导到图乙的突触前膜,引发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Ach(乙酰胆碱),Ach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肌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填“外正内负”或“外负内正”)。

(3)巴西蝰蛇毒蛋白可与乙酰胆碱抢夺受体,中毒症状为肌肉________(填“松弛”或“震颤”)。

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中毒症状是肌肉________(填“松弛”或“震颤”)。

答案:

(1)组织液(或“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钠离子浓度较高、钾离子浓度较低 

(2)突触小泡 外负内正 (3)松弛 震颤

解析:

(1)神经、肌肉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需将神经—肌肉标本浸润在与组织液相似的环境中。

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因此液体A中钠离子的浓度较高,钾离子的浓度较低。

(2)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肌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膜兴奋,其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巴西蝰蛇毒蛋白与其争夺受体,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作用于肌膜,因此肌肉不能收缩,表现为松弛。

毒扁豆碱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持续与肌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持续性兴奋,表现为震颤。

23.(2018·辽宁锦州模拟)为研究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是否与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有关,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在天竺葵的叶片不同部位滴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水、14C葡萄糖,如图甲所示;48小时后在同一叶片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

原来滴加14C葡萄糖的部位已被切除。

(1)图中滴水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

(2)从天竺葵叶片进行的实验中可以看出,14C标记的葡萄糖向着________的地方移动,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________有关。

(3)根据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黄瓜在开花时,遇到暴风雨而花落,可用________处理促使子房膨大而获得________(填“有子”或“无子”)果实;若用高浓度IAA处理反而导致落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

(4)草莓的“果实”实际是一个膨大的花柱,其膨大与其内的“种子”(即瘦果)有关。

当将瘦果去除时,花柱就不能正常发育,用IAA喷施没有瘦果的花柱时,其又能膨大。

说明瘦果使草莓的“果实”膨大的原因是________,所以瘦果能使草莓的“果实”膨大。

答案:

(1)作为对照 

(2)有生长素 调运养分 (3)适宜浓度的IAA 无子 两重性 (4)瘦果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解析:

(1)图中滴水处理的作用是形成空白对照。

(2)由图乙结果可以得出,放射性糖集中在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的一侧且分布比较均匀,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功能,从而促进果实发育。

(3)黄瓜在开花时,遇到暴风雨而花落,导致不能形成种子,无法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则可以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促使子房膨大而发育成无子黄瓜。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会抑制果实发育,所以用高浓度IAA处理反而导致落果。

(4)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瘦果能产生生长素,促进草莓的果实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