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93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docx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打印教案2

课题

《古代寓言二则》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主备

张玉公

审核

蔡进友

备课

时间

2016914

教学

目标

1.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

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

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

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

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              内容      备注

年.月.日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

想要,打算。

 郑国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         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板书设计

重要语法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

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

“宁信度,无信自也。

教学后记

课题

《古代寓言二则》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主备

张玉公

审核

蔡进友

备课

时间

2016914

教学

目标

1.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

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1、听录音,听清读音

2、正音

涉        坠        遽       契       惑

3、散读,读准字音

4、齐读

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7、复述故事大意

四、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1、   掌握下列词的意思

涉江:

渡江                    其:

坠:

落、掉                    遽:

急速

契:

同“锲”,刻               是:

这里

所成坠:

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

刻的地方

求:

寻找                      行:

不亦――乎:

不也是吗          惑:

糊涂

2、   再读课文

五、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

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

“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六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结果找到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找到?

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是个什么句?

(反问句)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

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主备

张玉公

审核

蔡进友

备课

时间

2016914

教学

目标

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教学

重点

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告诉我们: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而我国古代的古诗词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词的世界,一同领略古代文化的美。

二、自学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交流展示

㈠.分别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诗词。

1.《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写得好吗?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3.《赤壁》中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找出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4.《浣溪沙》表达了作者什么?

㈢.集体朗读三首诗词。

五.精讲点拨

《次北固山下》

1.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

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

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

想一想为什么呢?

3.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

《赤壁》

1.你知道“赤壁之战”吗?

你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故事吗?

你一定行!

2.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你认为作者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句是哪两句呢?

《浣溪沙》

1.找找看,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而又幽静的景物呢?

2.你知道吗?

好的作品都能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词的下阕作者转而抒情,联系作者的经历,你认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迁移应用

1.《次北固山下》抒发了王湾刻骨的思乡之情。

可以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

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吧。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

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2.课后到图书馆找几首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来。

 

板书设计

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雪唱黄鸡

教学后记

 

课题

《诵读欣赏。

泰戈尔诗三首三首》教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课时

主备

张玉公

审核

蔡进友

备课

时间

2016914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结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像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一、情境导入

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

”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结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二、作者简介(让生汇报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师小结)

           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诵读欣赏

        

(一)初读:

感知形象

          1.学生先自由朗读,要求:

①用笔圈出生字、词

②边读边感知一下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③试着用你感觉到的孩子的语气去读。

          2.让学生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怎么读,给大家读一遍。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最后归纳总结:

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着恋妈妈,应该用舒缓、温馨、深情而又活泼的语调去读,特殊语句还要具体对待。

         (举例:

《金色花》①“孩子,你去哪里啊?

”(着急)

②“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惊喜,责怪)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调皮、撒娇)

(二)再读:

领悟感情

 1.配上音乐,找朗读较好的同学深情地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读

    要求:

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春恋、头脑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挚情感。

2.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情景(如:

有一个农庄,一位年青妇人勤劳、善良,她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整天跟在她身边,与她嬉戏,妈妈去牛棚,他为妈妈开门,妈妈挤牛奶,他为妈妈端盆,妈妈流汗了,他为妈妈擦汗,有时,他调皮地跑丢了,妈妈会焦急地找他,突然,他会“从天而降”,出现在妈妈身旁,有一天……)

3.师总结:

三首诗能表现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三)、三读:

欣赏语言

1.齐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较精彩的词语、句子。

2.四人一组,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感受

(四)、四读:

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个成年人民(作者)怎么会把儿童的心理感受写得那么真实可爱呢?

他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想象)

2.同学自由发言,谈谈以上问题

3.老师归纳:

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叫想象

      如:

清代作家沈复小时候把“飞舞的蚊群”想像成“群鹤舞空”,把丛草想像为森林,其中虫蚁为野兽,这些想象都是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表现,希望你们也认真观察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自己心中这个美好的世界。

4.下面发挥你的想象,模仿《告别》第3节,再分2个句子。

四、探究练习

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

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

(有妈的孩子,幸福享不了,因为沐浴着母亲,所以孩子如此幸福“金色花”使人想到金色的童年,想到母爱的温暖如阳光)

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

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说我“坏”?

(我想与妈妈时刻在一起,不想让妈妈知道辊在与妈妈捉迷藏,符合孩子调皮的特点,金色花也许就在自家院子里,这样我可以默默地跟随妈妈,关心着妈妈,这是一种无声的爱。

妈妈找不到我,着急、担心当我突然出现,他又惊又喜说我“坏”,只不过是调皮、淘气的意思)

3.你们天天与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当时会怎样想,心里的感觉又如何?

离家住校的日子,你想妈妈吗?

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

《告别》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4.《榕树》中的孩子也许离家很久了,他想家乡的榕树了吗?

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

为什么要把自己想成“风”“影子”“鸟儿”“鸭”,这些与榕树有关吗?

他到底要倾吐内心怎样的情感?

(榕树根深叶茂,能独木成林,是鸟儿的天堂,是故乡的象征,“风”“影子”“鸟儿”“鸭”是时刻在榕树周围的事物,作者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五、生活链接

1. 搜集以“母子”(母女)为主题的歌曲,诗词名句,回来交流,看一部这样主题的电影读几篇体现这习中挚爱真情的文章,感受一下人间真情,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是谁在时刻关爱着价钱,你感受了吗?

你可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可以给他们做一件事,也可以超越时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赶快行动吧!

[附]:

                  泰戈尔诗二首

玩具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帐,一小时一小时地在那里叠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想到:

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的一早晨的好时间浪费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耍树枝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了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在那里做游戏了。

                 云与波

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

“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

他们答道:

“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来了。

“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

“我怎么能离开妈而来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壁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呼唤道——

“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施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

我问道:

“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们队伍里去呢?

他们告诉我说:

“来到岸旁,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你就被带到波浪上来了。

我说:

“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他而去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跳舞着奔流过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进,进,笑哈哈地撞啐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有感而发 

课型

新授

课时

两课时

主备

张玉公

审核

蔡进友

备课

时间

2016914

教学

目标

1)了解有感而发,是写作的根本原则;

(2)理解关注、体悟、思考生活,是我们心灵感动、真情流露、灵魂净化、创写佳作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教学

重点

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说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往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即会脱口而出,如数家珍。

相反地,对于陌生的人和事,说起来往往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为之,磕磕绊绊,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甚至“咬断笔头,开不了头”“刚开了头,言语不周”,这样的文章必然内容空洞苍白,语言干瘪枯燥,读之味同嚼蜡。

    怎么办?

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只有“为心声”,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实意。

对于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手写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

二、品味经典  自主表达:

    写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个体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本质、情感用准确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品味冰心的经典作品《往事》

                         往        事 

                             冰心

    那天大雪,郁郁黄昏之中,送一个朋友出山而去。

绒绒的雪上,极整齐分明的镌着我们携行的足印。

独自归来的路上,偶然低首,看见洁白匀整的雪花,只这一瞬间,已又轻轻的掩盖了我们去时的踪迹。

——白茫茫的大地上,还有谁知道这一片雪下,一刹那前,有个同行?

有个送别?

我的心因觉悟而沉沉的浸入悲哀!

苏东坡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

那几句还未曾说到尽头处,岂但鸿飞不复计东西?

;连雪泥上的指爪都是不得而留的……于是人生到处都是渺茫了!

生命何其实在?

又何其飘忽?

他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树林里,到天空中,渺无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

……

——摘自《冰心散文选集》

自主探讨:

  

1、文中写了生活中的一件什么事?

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

表达方式是什么?

2、作者在这种情境下发现了一个什么迹象?

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触?

3、作者在行文上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往事的感触的?

请说说作者的构思。

品评:

文章开篇记述某一大雪天送朋友出山时的偶然所见:

留在雪上的足迹刹时又被大雪所遮盖,无复追寻。

此景骤然触动了作者一颗敏感的诗心,联想到人生过往踪迹难以寻觅。

并进一步引申苏东坡的诗句表达的感情、思想,借以发表议论,点明题旨。

表达了对生命渺小无痕、短暂易逝的慨叹,期望人们把握今天,只争朝夕。

此情此感来得自然天成,毫无半点的虚伪矫饰,可谓是“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这就是我们今天作文训练的要求。

三、搜索生活  激活情感:

经历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我们已步入了少年时代,回顾过去的岁月,令我们怀念、兴奋、激动、沉思。

往事历历在目,许多许多已然成为记忆中的珍品,细细品味,犹如一杯杯醇香的美酒,令人回味,更令人引发遐思与憧憬。

请说出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并说出令你心动、深刻、难忘的感受或感想。

评点引导:

   同学们刚才所谈的往事很真切动人,发自心灵的深处,感受真挚,感想深刻,每句话都流动着情感。

同学们的倾诉都在告诉我们,最真的情感来自于心灵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考,只有深切的去感受,才能品尝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今天,我们就给同学们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

面对依依往事中的酸甜苦辣,把你对生活的感悟象冰心一样写出来,使我们更能理智的认识生活,正确地对待生活。

四、知识链接

自主阅读,交流探讨:

学习本单元后的知识短文:

             

明确:

(1)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2)“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五、作文训练:

(一)审题指导:

1、根据自选的题目要求,自由谈自己印象深刻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师生合作,共同解题,明确写作要点。

第一题:

写作点拨:

写作此题,同学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跨进中学大门,每位同学肯定会有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

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自与小学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这些感受虽很新鲜,但也零碎。

对这些感受,怎样取舍,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来写呢?

怎样有机、有序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呢?

动笔之前,应认真选材,好好构思。

友情提醒:

不能把文章写得支离破碎,或者是浮光掠影地搜罗一些材料,加以堆砌。

要确立明确的中心,要有一条便于组织写作材料、便于行文的线索。

第二题:

写作点拨:

这篇作文的要求明确:

要写在爸爸或妈妈过生日的那天,自己的所为、所思、所感。

思什么,做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写作本文,最大的难处在于如何写出新意。

这需要在写作前好好动动脑筋。

当然也不能为了求新,故意编造离奇的故事,写得好要能做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二)范文导读:

                   我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古诗,什么“皎皎河汉女”,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

我每背一首,就得到妈妈一个及时的奖励:

一张欣慰的笑脸,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

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

   长大后,小人书、连环画已经被古典、西方文学所代替。

我读着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会有一种蚕吃桑叶般的快感,同时有个声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