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87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docx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0415发布稿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9-2015年)

前言

2006年,我省再次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0)》(以下简称《规划(2006-2010)》),并于2008年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2009年4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09〕469号文对我省上报的《规划(2006-2010)》作出批复,充分肯定了我省规划工作的领先示范作用,原则同意该规划作为我省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求在《规划(2006-2010)》基础上,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和浙江实际,对规划期进行衔接,形成新的规划。

按照上述要求,以及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矿产资源领域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依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及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和《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在《规划(2006-2010)》基础上,修编形成《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9-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期到2015年,并展望2020年。

《规划》是规划期内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我省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和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主要任务是对全省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进行统筹规划,以促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规划背景

一)第一轮规划实施至今的成效

2000年,我省编制并实施了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2000-2005)。

经过九年的努力,我省矿产资源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矿业经济快速发展。

过去九年,我省矿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效益明显改善。

到2008年底,全省开发利用矿种67种,年产矿石4.44亿吨,实现矿业总产值89.7亿元,利税总额14.70亿元。

与2000年相比,矿业总产值增长了216%;实现了年均矿石开采量增长低于矿业产值增长,年均矿业产值增长低于矿业利税增长“两个低于”的规划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我省矿业经济逢高回落,全省矿石采掘量、矿产企业利润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通过提高进入门槛,减少新设矿山数量等行政手段和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我省矿业结构趋向大型化。

2008年,全省大中型矿山比例由2000年的3.5%提高到45.5%,矿山平均生产规模比2000年提高了4倍多,形成了一批年矿石产量1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山。

在普通建筑用石、砂、土矿产仍占主导地位、非金属矿产继续保持优势的同时,金属矿产经济效益快速增长,部分优势矿产加工链得到延伸。

——矿山布局日趋合理。

过去九年,按照“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集聚”的总要求,我省矿山布局得到重大调整。

到2008年底,全省开采矿山总数降到2738个,比1999年减少了68%,禁采区内的矿山已全部关闭,全省主要城市周边,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露采矿山得到了关停及治理,开采区集聚了75%以上的矿山。

——矿产勘查逐年攀升。

过去九年,我省地勘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全省共投入矿产地质勘查费约6.771亿元,其中社会投资从2001年仅占全省矿产地质勘查费总额的9.3%上升至2008年的65.3%;完成了1:

5万区域地质调查3600km2、1:

25万综合地质调查64000km2;开展了萤石、铅锌、金、银、铜、钼、叶蜡石、膨润土、石灰岩、饰面石材等矿产的调查评价与勘查,普查以上矿产勘查项目420项,完成钻探工作量212378m,完成矿产地评价74处;提交了铜、金银、钼、铅锌、萤石、水泥灰岩、膨润土、高岭土、叶蜡石、饰面石材、重钙用大理岩等一批资源储量。

——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过去九年,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创新思路,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运行机制和资金筹集机制;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全面实施,累计收取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85847万元;创建21个省级“绿色矿山”;以“百矿示范、千矿整治”为载体,累计完成废

专栏1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内容

基准年

2005年底实际

规划目标

矿业经济

矿业产值(亿元)

28.38

75.4

3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

累计投入(万元)

——

15400

15000

新发现矿产地

——

萤石、膨润土、钠长石岩、重钙用大理岩等16个大中小型矿床

大中型矿产地10处

新增资源储量

铜(铜金属万吨)

——

6.09

50

铅锌(铅锌金属万吨)

——

28.4

金(金千克)

——

1254

5000

银(银吨)

——

116

200

叶蜡石(矿石千吨)

——

8610

5000

萤石(矿石千吨)

——

8973

8000

膨润土(矿石千吨)

——

29060

5000

饰面石材(万立方米)

——

2520

1000

开采总量调控

铁(矿石万吨)

146

129.6

150

铜(矿石万吨)

32

41.19

30

铅锌(矿石万吨)

30.5

23.99

45

萤石(矿石万吨)

117

79.11

100

石灰石(矿石万吨)

2583

5211.14

5000

叶蜡石(矿石万吨)

52

60.27

45

膨润土(矿石万吨)

16.7

14.22

25

明矾石(矿石万吨)

17.5

9.59

20

黄铁矿(矿石万吨)

23

6.35

15

高岭土(矿石万吨)

45.4

54.03

50

方解石(矿石万吨)

25

102.1

50

沸石(矿石万吨)

24.6

20.79

40

饰面花岗石(万立方米)

7.6

15.65

10

矿山规模

结构调整

矿山总数

8672

4160

5965

大型矿山数

48

1073

优化矿山

规模结构

中型矿山数

227

577

小型矿山数

8397

2500

布局调整

禁采区内矿山数

1653

17

0

限采区内矿山数

4044

2124

5965

鼓励开采区内矿山数

2975

2019

允许开采区内矿山数

统计在限采区内

资源利用水平

采选冶回收率

70

76.37

75

矿山生态环境

恢复治理

损毁面积(公顷)

11000

1700

4400

已治理矿山数占规划需治理矿山数的比率

0

37.1%

40%

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

0

72个

12个

弃矿山治理1220个,治理面积2230万平方米,取得了生态复绿、景观再造、新增土地等综合效果,并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废水废渣综合治理与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经验。

——矿业权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九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所有矿种采矿权的市场化配置,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激发了采矿权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内在动力,提升了矿业的整体素质。

截止2008年底,全省累计有偿出让采矿权11639宗,出让收入50.78亿元。

探矿权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和2008年共有偿出让探矿权17宗,出让金额3149万元;转让探矿权21宗,转让金额10077万元。

2008年底,全省共有探矿权390个,勘查面积3680km2。

矿业权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良好。

在省内地勘活动日趋活跃的同时,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势头持续升温,成为“浙商”对外投资的亮点之一。

当前,面对金融危机后新的发展环境,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我省矿产资源工作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矿产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资源保障程度极低;地勘体制改革进程缓慢,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滞后,基础性地质研究较薄弱;矿产开发的市场准入门槛偏低,资源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保护力度不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仍较繁重,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偏低。

二)发展形势

1、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复杂和更加严峻的国际矿产资源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后,虽然矿产品价格从2008年初的历史高点已经大幅回落,但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更加集中在实体经济,矿产资源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各国争夺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部分大宗矿产已经成为部分西方国家牵制我国发展的主要手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进,对矿产资源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获取国际矿产资源将面临着市场和政治等方面诸多不稳定因素。

国家继续把实现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将力争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国内地质矿产工作和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等多种途径来解决现代化建设的资源问题。

国家确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方针,依靠结构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时代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尽量降低资源的消耗水平和对外依赖程度。

国家将统筹规划,超前部署,全面加强地质矿产工作,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国家还将深化实施“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战略,组建跨国矿业集团,加快推进开发境外资源步伐,努力建立境外资源基地;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分配,通过贸易、开发等多种方式利用国外资源;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作为矿产资源消费大省,特别是大宗矿产对外依赖程度高的我省,在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时刻把握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全面加强地质矿产工作,配合国家实施全球资源战略。

2、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工作的新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矿产资源工作必须适应我省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1)加快建设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

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持续高速增长多年的浙江经济开始放缓,但我省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按照“保增长、促转型”的思路,将大力提升传统集群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部分临港重化工业;大力推进交通、围垦、水利等基础设施与城乡建设步伐;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由此,我省对能源矿产、钢材、有色金属和建筑材料等仍将保持较强需求。

应对这一局面,我省必须加快建立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

2)合理矿业布局,适应产业带、城市化、新农村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继续全面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及金衢丽三大产业带建设;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构筑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应对上述趋势,必须进一步统筹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的开发布局,使矿产开发与产业带、主体功能区、城乡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达到资源有效供应、生态友好融合。

3)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此,必须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与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开发利用各种替代资源,搞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三废”治理。

4)大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适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继续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要加快地矿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地质勘查、矿山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三废”处理、优势非金属矿产深加工、矿山整治、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对矿产资源各项工作的支撑作用。

5)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适应改革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及省将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为此,需要大力推进地质勘查体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业权有偿取得等改革,提高地质矿产领域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矿产工作体系。

6)构建和谐矿业,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我省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区域协调、生产生活安全。

为此,需要高度重视矿业权有偿取得、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提高矿业经济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保持社会安定。

三)今后一个时期浙江主要矿产资源供需趋势分析

总的看,2009年到2015年,我国及我省经济总体上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时期,我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随着经济复苏而增加,但增速将比前一个时期降低,并且期间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波动性较大。

具体分矿种的需求状况预测如下:

——能源矿产需求总量继续上升,需求结构有所调整。

预计到2015年,全省煤炭、成品油(含燃料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分别超过16500万吨、2400万吨和85亿立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长6800万吨、900万吨和75亿立方米。

——金属矿产需求在回落后步入中速增长格局。

预计到2015年,我省生铁的生产性需求量达850万吨,铜的消费性需求达80万吨以上,金、铝、铅锌等金属的生产性和消费性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成品钢材消费需求量将达到4000万吨。

——萤石、叶蜡石等优势矿产需求随产品开发将有较快增长。

随着应用领域日趋广泛,预计到2015年,全省萤石需求量为140万吨,其中化工用萤石130万吨;膨润土约25万吨、叶蜡石80万吨。

——水泥、沙石、砖瓦等建材非金属矿产品需求将与现有基本持平。

随基础设施投资逐渐步出高潮,未来一段时期内建材产品需求将趋于稳定。

预计到2015年,水泥需求量为1亿吨,石灰石消耗量估计在1.2亿吨左右;石料3亿吨左右;各类砖300亿块;黄沙1.3亿方左右。

——硫、磷、钾等化工矿产品需求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预计到2015年,全省硫酸需求量为100万吨,磷、钾等化肥需求和现在基本持平。

结合我省的资源条件和开采能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矿产品的供求状况是:

除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玻璃原料、明矾石、沸石、珍珠岩、电石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等10余种矿产自给有余,硅灰石、萤石和膨润土等矿产基本自给外,需求量大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铝、铅、锌、金、银、钾盐、硫、磷等矿产的大部分或全部需依赖省外和国外供给。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切实提高地质矿产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主线,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任务。

二)基本原则

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总原则下,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

坚持全面增强地质矿产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的原则。

根据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矿产工作的新要求,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服务领域,扎实做好基础地质、资源供应、环境保护、国土开发、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全面适应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高效结合的原则。

大力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矿产工作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业秩序。

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山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三废”处理、优势非金属矿产深加工、矿山修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全面推进地质矿产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则。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个环节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评价、开采和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合理矿山布局,促进规模开采,集约经营,推进矿产开发利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整治,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

在积极挖掘省内资源潜力基础上,依托我省丰厚的资本实力、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政企联动,大力引导和推进省内企业跨省、跨国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提高全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程度。

坚持效益统筹的原则。

以人为本,统筹矿业活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建设和谐矿业;统筹矿产开发与土地、河流、地下水、森林、旅游景观等资源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建设生态矿业;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远、近利益,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省内资源开发与外部资源输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三)规划目标

1、2015年的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地质勘查体制、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地矿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地质矿产工作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矿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地质矿产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加强。

具体如下: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全面推进。

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地勘体制,全社会地勘投入8亿元左右,地质科学研究、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全面展开;以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优势非金属为重点找矿对象的思路全面确立,铀、钼、萤石、金、银、铜、钨、锡、铅锌等矿产勘查有新突破,提交6处中型以上金属矿床;6处大型以上非金属矿床,2处以上地热井;基础地质对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城乡建设、农业发展、海洋开发等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矿业经济稳定增长,资源集约型矿业基本形成。

全省全社会矿业总产值预期达到130亿元,较2008年年均增长5%;矿业利税预期达到22.1亿元,较2008年年均增长6%。

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机制得到完善,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全省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比例提高到60%左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单位矿业产值能耗率比2008年降低10%。

——矿业结构优化升级,矿山布局更趋合理。

全省矿山数量(不含工程性开采的石料矿山)调减到2500个以下,比2008年底减少200个以上,矿山平均开采规模进一步提高。

矿山企业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链。

省市县三级相结合的矿产资源规划区得到科学划定和有效管理。

配合产业带、都市圈、城市群和新农村建设,基本形成一批大型建筑石料供应基地和石灰岩、金属、萤石等矿产开发基地。

——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不欠新帐,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工程,全省绿色矿山数量在200个以上。

逐步还清旧账,废弃矿山得到科学、经济、合理治理,列入第一轮规划治理矿山的治理率达到100%;矿山污染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得到防治。

——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比较完善,外部资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采矿权市场得到完善,探矿权市场稳步推进,形成合理的矿业利益分配机制,政府科学调控和市场高效运作有机结合,基本建成和谐矿业。

矿产资源储备机构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与完善,在省外国外建立起一批资源供应基地。

专栏22009-2015年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

规划内容

基准年

2015年

指标属性

矿业经济

矿业产值(亿元)

89.7

130

预期性

矿业利税(亿元)

14.70

22.1

资源勘查

矿产勘查投入(亿元)

——

8

新发现矿产地

——

6处中型以上金属矿床;6处大型以上非金属矿床,2处以上地热井

新增资源储量

铁(矿石万吨)     

——

1000

铜(金属万吨)

——

15

铅锌(金属万吨)

——

100

锑(金属万吨)     

——

1

钼(金属万吨)

——

10

钨(WO3万吨)    

——

1

金(金属吨)

——

5

银(金属吨)

——

500

叶蜡石(含地开石、伊利石)(矿石万吨)

——

800

萤石(CaF2万吨)

——

750

开采总量

铁(矿石万吨)

112.3

≤120

铜(矿石万吨)

38.39

≤40

铅锌(矿石万吨)

19.37

≤25

饰面花岗岩(万吨)

27.05

≤20

建筑石料(亿吨)

3.31

≤3

水泥灰岩(矿石万吨)

5132

≤12000

叶蜡石(矿石万吨)

76.95

≤80

膨润土(矿石万吨)

16.19

≤20

明矾石(矿石万吨)

21.92

≤20

黄铁矿(矿石万吨)

4.37

≤5

高岭土(矿石万吨)

40.34

≤60

方解石(矿石万吨)

92.01

≤120

钼(矿石万吨)

18.85

≤35

约束性

钨(矿石万吨)

1.27

≤350(金属吨)

萤石(矿石万吨)

147

≤190

矿权设置

矿山总数(个)(不含工程性开采的石料矿山)

2738

≤2500

探矿权(个)

——

550

新建矿山

最小规模

建筑石料(万吨/年)

30

萤石(万吨/年)

1(硐采)

5(露采)

水泥灰岩(万吨/年)

30

叶蜡石(万吨/年)

5

资源利用水平

开采回采率(%)

露采

90

≥95

硐采

70

≥80

采选综合回收率(%)

60

≥70

综合利用率(%)

60

80

矿山生态环境

第一轮规划治理率(%)

75

100

矿地整理(平方米)

≥33000

绿色矿山数量(个)

21

≥20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结构

大中型矿山比例(%)

45.5

55

预期性

2、2020年展望目标

地质矿产勘查。

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达到较高水平,对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城乡建设、农业发展、海洋开发等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攻深找盲”为重点的矿产勘查工作取得突破,查明一批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优势非金属矿产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山数量进一步减少,矿业布局合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得到完善。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废弃矿山得到全部治理,20%以上的生产矿山达到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