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871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

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

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

《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

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

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

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甜、酸、苦、辣、咸。

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

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

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

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

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

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

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美的火敌。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

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

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1.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

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一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C.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

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当代人的美食追求。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鲜味化”,从而成为美味。

3.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

崇尚自然,讲究本味。

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

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

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阿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太史公曰: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郤:

同“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C.自矜功伐矜:

夸耀

D.谓霸王之业谓:

认为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①故遣将距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B.①因击沛公于坐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以待大王来②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范增说项羽曰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项羽缺少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④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⑤项王、项伯东向坐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的一番言辞,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地用“不自意”三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

B.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东向坐”的行为举止上着意表现出自己的谦卑的态度,以求得项王的原谅。

C.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又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信息拱手交给了敌方。

D.樊哙闯帐虽未得沛公允许,但吃生彘肩后,能慷慨陈词为沛公诉苦,问得项王未有以应,使宴会气氛有所缓和,也是立了大功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5分)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5分)

(3)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

地名;张处父:

词人好友;推官:

官职名。

②招魂:

《楚辞》的篇名。

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潇湘:

潇水和湘江在湖南零陵汇合后称之。

故人:

即指张处父。

羽扇:

即羽毛扇。

纶巾:

青丝做的束口的头巾。

三国时周瑜挥羽扇,佩纶巾,号令三军。

此处喻指自己年轻时代的风采。

儒冠:

古代读书人戴的

冠帽,喻指读书人。

9、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5分)

10、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9分)

11、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

“,,?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4)《荆轲刺秦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

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B.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耍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       ,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      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C.耸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简化的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6、写作(60分)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

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

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

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

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

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请依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座位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3分,总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13

14

15

得分

8.

(1)(5分)

(2))(5分)

(3)(5分)

9、(5分)

10、(6分)

11、

(1)(2分),.

(2)(3分),.,?

(3)(2分),.

(4)(2分),.

12、

(1)(5分)(   )

(2)(6分)

(3)(6分)

(4)(8分)

六、写作(60分)

作文题目:

2015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其余各项答非所问。

2.【答案】C【解析】A项“‘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B项对“鲜”的认识自古就有,“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属于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