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855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docx

《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docx

测量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2.1工程概况2

2.2建筑概况2

2.3、结构概况3

三、测量工程4

3.1、测量准备工作4

3.2、测量仪器的选择4

3.3、控制精度4

四、测量施工布置5

4.1控制网建立5

4.2±0.00以下部分的测量9

4.3±0.000以上部分的测量10

五、施工沉降观测11

六、测量精度的主要保证措施12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上海世博村(B地块)公寓式酒店工程二标段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工程图纸及相关资料。

2)国家、地方行业现行的建筑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3)国家、地方有关建设工程规定或规划文件。

4)《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参考文献。

5)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世博村(B地块)公寓式酒店工程二标段

项目地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雪野路、浦明路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总面积

60000m2

工程性质

公寓式酒店

世博村(B地块)公寓式酒店工程位于世博基地西南面临江处,西临浦明(滨江景观道路),东侧为城市次干道雪野路,基地地形接近三角形。

基地西临黄浦江,近南浦大桥,处于浦江两处转折之间,西、南隔白莲泾面世博园区,北面眺望浦东陆家嘴。

“世博村B地块项目”主要功能以高档公寓酒店为主,并结合设置部分商业、健身休闲功能。

2.2建筑概况

二标段包含5幢高层建筑和一个地下室,地上面积约为47291平方米,地下面积约为12573平方米。

标段

楼号

建筑面积(M2)

二标段

13#~17#楼

47291

地下室(Ⅲ区)

12753

合计

60044

2.3、结构概况

1)基础形式

本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各主楼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台+底板的形式。

2)主体结构:

楼号

层数

高度

结构型式

13#楼

地上12层

约38.4米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5#楼

地上14层

约44.8米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4#楼

地上15层

约48.0米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6#、17#楼

地上16层

约51.2米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6#楼裙房

地上2层

约7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测量工程

3.1、测量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测量方案的讨论,工程重难点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3.2、测量仪器的选择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指标

全站仪(Topon)

SET2B

1台

总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控制的测量放线

角度测量精度2″距离测量精度±(3mm+2ppm)

水准仪

AL132-C

5台

标高测量控制

1mm/km

电子水准仪

Zeiss

Dini10

2台

高程控制网测量

0.3mm/km

激光铅直仪

LeicaZL

2台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1/200000

经纬仪

TDJ2E

5台

楼层轴线测量

2″

3.3、控制精度

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的测量允许偏差如下:

1)平面总控制网

项目

允许误差

测角中误差

±9″

边长相对中误差

1/24000

2)高程总控制网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30m

≤1.0m

≤3.0m

≥0.3m

4

L为往返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

km

3)楼层轴线投测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相临轴线

±3

30m

±10

4)楼层标高抄测

高度H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

±10

60m

±15

H>90m

±20

 

四、测量施工布置

4.1控制网建立

1)基准平面控制网测放

本工程属高层建筑物,基坑面积较大,现场影响测量工作的不利因素较多,场地狭窄,易造成控制点损坏或视线不通;基坑开挖深,边坡易变形,会直接造成控制点的损坏等等。

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建立一个稳固可靠、使用方便的控制网尤为重要。

⑴平面基准控制网建立

第一步:

首先对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差,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纸及现场条件,实地勘测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尽量远离基坑边,以免基坑变形对控制点造成影响),用计算机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作为坐标设计值。

第二步:

粗测。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图纸及现场情况,按各控制点的设计坐标值用全站仪将其放样到现场,作好控制桩,控制桩采用钢筋砼制成(为便于控制点的点位修正,采用200×200钢板)。

当控制点埋设完毕以后,和测绘院提供的基准点组成测边网或边角网,用全站仪进行测角量边。

通过计算机平差程序进行内业工作,经过对数据的预处理,剔除测量中含有粗差或错误的数据,再采用间接平差的方法计算出各点的平差坐标、点位精度、边长测量精度及控制网中最弱点位置。

第三步:

精测。

再控制点埋设三天后,将上一步得到的控制点的坐标值和其设计值比较,进行点位修正。

再用二级导线方法,用全站仪对控制网进行精密测量,同第二步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控制点的最终平差坐标及其点位精度。

第四步:

对测量数据进行简易平差,所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后,将计算成果上报监理审核再进行使用。

(将控制网的平面图附上)为防止各种因素可能对控制点造成损坏,观测完毕后,对各控制桩用栓桩进行保护,这样在控制桩遭到破坏时,可通过栓桩进行恢复。

⑵观测精度

为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所用仪器必须定期鉴校,并且在每次使用前,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其各项指标不超规范规定。

如采用边角网进行控制,在测量时,水平角的观测需采用方向观测法,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的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进行观测,采用2个测回,测角中误差<5”。

测距采用往返测进行,取二次读数均值作为观测值,往返测较差≤2×(3+2D)。

2)水准基准网建立

以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着使用方便、控制点不易被破坏的原则来建立水准网,按《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水准网的观测要求来施测(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得出各点的高程作为施工控制的基准。

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定期对布设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防止施工中出现差错。

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mm)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

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三等

往返各一次

12√L

3

6

0.3

二等

往返各一次

12√L

1

3

0.5

 

 

 

4.2±0.00以下部分的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运用全站仪,借助于其能测距、能测角的优点,采用极坐标放样的方法进行控制和细部放样。

每次放样前,先根据图纸,计算出各轴线上两点的坐标。

在每层楼板(底板)砼浇筑完毕,砼终凝后,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放出各轴线点,用经纬仪和钢尺结合进行细部放线。

2.高程测量

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基坑边的临时水准点处。

基坑内要引入三个临时水准点,此三个点的误差≤2mm,取其平均值使用。

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垂吊而下。

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

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如下图)。

基坑开挖前要测地面方格网标高,上报监理审核,开挖后也要测地面方格网标高,以便土方量的计算。

4.3±0.000以上部分的测量

结构施工至±0.000以上时,外控法已经不再适用了。

建筑物轴线控制采用内控法,将控制点引测到±0.000的楼面。

同建立平面基准控制网类似,先根据图纸确定好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用计算机求得其坐标。

在±0.000楼面砼浇筑时,在内控点位置埋置200mm×200mm铁件作为控制桩。

根据已经建好的控制点通过粗测、精测两步确定出内控点的准确位置。

内控点90度角误差≤10”,边长误差≤2mm。

以内控点为基准来进行建筑物的平面轴线控制。

水准点引入三个,其误差≤2mm,取其平均值使用。

水准点也要从外引测至楼层内部,作为施工标高的控制依据,在室内柱子及墙体上定出+0.50m的标高线上,并弹墨线标明,以供室内地坪线抄平和室内装修用。

1.楼层控制测量

在每栋主楼首层楼板上预埋8块200×200mm钢化玻璃板,将控制点投测到钢化玻璃板上,并在控制点上方的每一层楼板上都预留200×200mm的通视孔。

控制点投测后要进行复核:

用经纬仪复核90度角,误差10”,用钢尺丈量内控点距离≤2mm.

±0.000以上的轴线控制测量采用瑞士产WILDZL铅直仪,向上传递控制点,用对讲机作为上下联络的工具。

此铅直仪测量精度高,可以很好的保证视准线的铅直度。

在总结了多次高层测量经验以后,我们对铅直仪接收光标靶进行了改造,以适应高层远距离测量的目标定位。

在基准点上安置铅直仪,在基准点上方的预留测量洞口水平安置一300×300mm有机玻璃板,另取一10×lOmm的不透明薄板,中间打一个lmm的小孔,覆盖在有机玻璃板上,下面测量人员通过铅直仪观测,用对讲机通知上方的测量员移动带孔的板,直到小孔正好落在铅直仪十字分化线交点为止。

用彩笔透过小板的孔洞把点标记在有机玻璃板上,作为该层控制点。

同样的

方法,将其余点均传递到该层。

控制点做好后,用全站仪进行复核,经审批后使用。

2.高程控制

以基准水准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塔楼和裙房基准柱上作为标高丈量的起始点。

各层标高控制,采用经检定的50m钢尺顺基准柱往上丈量,确定H+0.5标高,作为该层抄平测量后视点。

以后每层标高控制点均从标高起始点开始量测,不得以层间丈量确定楼层水准抄平测量后视点,当高度超过50m后,重新定出标高丈量起始点,以防误差积累。

高程从五零线上量三个点,并进行校核,误差≤2mm。

五、施工沉降观测

1)±0.000以下沉降点的设置

在底板砼浇筑前,应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基础底板砼浇筑完毕后,在底板上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的方法测定沉降观测点的初值。

初始数据当天测三遍,取其平均数为起始数据。

以后定期或根据需要测量其即时值。

作好记录,画出沉降曲线,作为沉降分析的依据。

2)±0.000以上沉降点的设置与测量

地上部分施工时,按设计确定的位置和数量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在离建筑物基础埋深2~3倍的范围外,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埋设至少3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

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定期观测,做好观测记录,画出沉降观测曲线。

同时也要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情况。

如沉降观测曲线(一般为个别点)发生突变及无规律变化时,先分析原因,查清是否是由于观测错误、还是由于沉降观测点遭到破坏缘故,分别进行重测或重新以此次测量值为初值重新测量和绘制沉降观测曲线。

如确实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及业主、设计院,共同分析原因,定出对策。

3)护坡的沉降观测

在申元岩土工程公司上报的监测方案里已有详细的叙述。

六、测量精度的主要保证措施

1、所用仪器(全站仪、经纬仪、铅直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全部检定为合格,并在其有效期内。

2、每次测量时,要仔细认真,一般要进行多次观测,使之能自我校核,保证测量的数据不出现粗差、错误。

3、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列表计算,并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4、测量时,测站及后视方向应尽量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造成的误差累积。

5、全站仪、经纬仪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垂直角大于45o。

6、进行测角和方向放样时,后视要长于前视,要取盘左、盘右均值。

7、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8、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注意: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②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③固定观测人员;④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9、为减少日照、风荷及旁折光的影响,竖向控制点的传递最好选在日出前、日落后一小时、多云、阴天及无风的天气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