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764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docx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I卷(选择题)

未命名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物质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B.稀盐酸C.CO2D.纯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澄清石灰水显碱性,故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钙能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氧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有明显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CaCO3)

H2O

搅拌、过滤

B

CO2(H2)

足量的O2

点燃

C

FeSO4溶液(CuSO4)

过量铁粉

过滤

D

NaOH(Na2SO4)

稀硫酸

蒸发结晶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错误;C、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稀硫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Fe

Fe2O3

加水、过滤、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Cl溶液

KOH溶液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点燃;B选项二者均不溶于水,无法鉴别;C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选项引进了新杂质;故答案选择C

考点:

物质的除杂

4.反应

,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

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酸B.碱C.盐D.单质

【答案】B

【解析】

氯气属于单质,盐酸属于酸,二氧化锰和水属于氧化物,氯化锰属于盐,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碱,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故选D。

点睛∶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5.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7种物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A.5个B.6个C.7个D.8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常温下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a(OH)2溶液和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K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NaOH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故选B。

6.某矿物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

A.稀硫酸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D.金属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稀硫酸与二者均不发生反应,无法鉴别。

此项不正确。

B硝酸银可与二者均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沉淀和微溶的硫酸银,无法鉴别。

此项不正确。

C氯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但可也硫酸镁反应形成硫酸钡沉淀,可以鉴别。

此项正确。

D镁与二者均不反应,无法鉴别。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项。

考点:

物质的鉴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②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③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④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⑤某农田的植物叶色发黄,可适量施用尿素

⑥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A.①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不能将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为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某农田的植物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氮肥所以可适量施用尿素;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保护

8.下列实验用品:

①pH试纸②无色酚酞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出来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出来的是PH试纸,因为三者的酸碱性不同,但是无色酚酞溶液无法鉴别,因为酚酞在硫酸和氯化钠中均不变色。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鉴别

9.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成功的是()

A.通过把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

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答案】B

【解析】A、通过把水煮沸可以除去水的可溶性含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家庭小实验能成功;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食盐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家庭小实验能成功;D、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作酸碱指示剂,用花瓣制作指示剂可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故选B。

10.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俗名

熟石灰

小苏打

酒精

干冰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钠

乙醇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选项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和消石灰;B选项碳酸氢钠的俗名为小苏打;C选项乙醇的俗名为酒精;D选项水没有俗名,二氧化碳的固态为干冰,故选D

考点:

物质的名称和俗名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

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C.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D.溶解、过滤、洗涤或蒸发、干燥的方法分离MnO2和KCl粉末

【答案】A

【解析】

A、不可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氢氧化镁不溶于水,碳酸钾和氢氧化镁不反应,故A错误;B、可以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B正确;C、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C正确;D、溶解、过滤、洗涤或蒸发、干燥的方法分离MnO2和KCl粉末,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故D正确。

点睛∶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氢氧化镁不溶于水,碳酸钾和氢氧化镁不反应,只有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反应生成至少一种沉淀,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12.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相应目的且合理可行的是(  )

A.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B.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制备Fe(OH)3:

过量的K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向两瓶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A、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均能与AgNO3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

Fe>Ag,Cu>Ag;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不能够达到相应目的,故A不正确;

B、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但不能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应向原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选项不能够达到相应目的,故B不正确;

C、过量的K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能够达到相应目的且合理可行,故C正确;

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应取样,加入Ba(NO3)2溶液,故选项不能够达到相应目的,故B不正确。

故选C。

1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塑料片掉落

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盐酸加入碳酸钠粉末中后,天平不再平衡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结论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热

气体X中含有氢元素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导致石蜡融化,故塑料片掉落,A正确;B中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正确;C中碳酸钠与稀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错误;D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蜡烛会自下而上依次熄灭,D正确。

故选C。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氧化碳的性质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如果一种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C.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溶液

D.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如果一种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是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

红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雾

B.水通直流电:

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最终正负两极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银白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蓝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

红色固体燃烧,产生白烟;故选项错误。

B、水通直流电:

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最终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2;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错误。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蓝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

主要区分: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16.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甲能跟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并能跟CaO反应生成碱。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是任何一种硫酸盐B.乙一定是酸

C.丙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和碱D.丁一定是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甲能跟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说明甲物质为盐类;乙能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乙物质为非金属氧化物或酸;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丙物质为金属氧化物或碱类物质;丁呈中性并能跟CaO反应生成碱,说明丁物质为水;故答案选择D

考点:

物质的推断

17.下列各组中,只用水或不另加试剂及相互反应就能鉴别的是(仪器可任选)()

①固体:

CaO、CuSO4、CaCO3、NaCl②气体:

CO、CO2、SO2

③液体:

汽油、酒精、浓H2SO4、浓HCl④金属:

Cu、Al、Au、Hg

A.①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钙溶于水放热、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硫酸钡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和水混合现象不同,因此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利用倒扣的试管观察液面上升高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③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酒精易溶于水、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瓶口产生白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④铜是紫红色金属、铝是银白色的金属、金是金黄色的金属、汞是液体,颜色和状态不同,因此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18.某气体可能含H2、CO、CH4中一种或几种,实验依次为:

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通过无水CuSO4变蓝色且增重10.8g;③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增重13.2g。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B.该气体可能是CO和H2

C.该气体不可能是纯净物D.该气体一定含有CH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无水CuSO4变蓝色且增重10.8g,说明生成的水的质量为10.8g;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增重13.2g,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故组合可能有:

甲烷;甲烷和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这几种情况。

若只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44:

36,10.8g:

13.2g=59:

64,故不可能只有甲烷。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组成

19.下列出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入足量的灼热铜网

B.Ca(OH)2(CaO)——加入适量稀盐酸

C.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H2(水蒸气)——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气能与铜发生反应,而氮气不能与铜发生反应,正确;B、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错误;C、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确。

故选B

考点:

除杂质问题。

20.小亮的家庭实验室有如下物品:

a.试管;b.导管与橡皮塞;c.干电池;d.导线;e.小灯泡;f.6B铅笔芯;g.牙膏;h.肥皂水;i.铁钉;j.食醋;k.石灰水;l.水样(水样品),他所做的下列实验中,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探究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B.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验证6B铅笔芯能否导电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

【详解】

A、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加入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即探究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方法是加入食醋,看是否产生气体,若有,则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盐。

该方法是利用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燃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化合物。

鉴别硬水和软水用到的是肥皂水,若是软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若是硬水则泡沫较少并会产生大量的浮渣,利用的是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导电性,导电性属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

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铁易生锈属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多选题

21.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答案】AC

【解析】

【详解】

A、浓硫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分;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虽然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但又引入了水蒸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先加足量水溶解,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MgCl2、NaOH、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烧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据加酸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如下图象,结合图象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注:

本题中碳酸镁看作可溶)

A.酸溶液不可能为稀硫酸B.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或BaSO4

C.原固体中可能只含有二种物质D.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可能含有OH-和CO32-。

【答案】CD

【解析】

【详解】

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所以

A、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时,加入的酸可以是硫酸,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加入酸后,最后沉淀全部消失,而硫酸钡不溶于酸,不会完全消失,故B错误;

C、若白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加入酸后,沉淀消失,符合题意,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加入酸后,沉淀刚开始不消失,说明酸在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而能与酸反应的物质就是氢氧化钠,所以可判断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含有OH-和CO32-,故D正确。

故选:

CD。

23.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K2SO4BaCl2NaNO3NaCl

B.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MgSO4CuSO4NaCl

D.KClAgNO3KNO3NaCl

【答案】BC

【解析】

解:

A、

K2SO4

BaCl2

NaNO3

NaCl

K2SO4

------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BaCl2

沉淀

--------

无现象

无现象

NaNO3

无现象

无现象

--------

无现象

NaCl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

分解有两组现象是相同的,不能鉴别,故A错误

B、

HCl

Na2CO3

BaCl2

Na2SO4

HCl

------

气体

无现象

无现象

Na2CO3

气体

--------

沉淀

无现象

BaCl2

无现象

沉淀

--------

沉淀

Na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

分解每组现象是不相同的,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先根据硫酸铜是蓝色鉴别出硫酸铜,然后将剩余的三种液体滴入硫酸铜中,会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剩下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采用同A、B的方法,进行两两混合,其中KCl、NaCl与AgNO3产生相同的现象(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

2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CaCl2(CaCO3)加稀硝酸B.NaCl(Na2CO3)加稀盐酸

C.铁粉(Cu)加稀硫酸D.KCl(MnO2)加足量水

【答案】BD

【解析】A、混合物中加入硝酸,硝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硝酸钙对于氯化钙也是杂质,故A错误;

B、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冒出,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B正确;

C、混合物中加入盐酸,铁会与盐酸反应,但是铁是主要物质,不能除去,故C错误;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可以将二氧化锰除去,然后再蒸发就可以得到氯化钾,故D正确,

25.向一定质量的甲中加入乙,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质量的关系不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A.甲:

稀盐酸乙:

碳酸钙

B.甲:

CuSO4溶液乙:

锌粒

C.甲:

稀硫酸乙:

镁条

D.甲:

Ca(OH)2溶液乙: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当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反应时,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和锌粒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当65份质量的锌反应时,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变大后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镁条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当24份质量的镁反应时,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OH)2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当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逐渐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6.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