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759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4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单元测试

1.(2016届山东枣庄三中高三12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5分)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

帝问:

“汝蹇叔后乎?

”瑢顿首不敢对。

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

“朕且用义。

”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

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

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

帝与太子俱爱重之。

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

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

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

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

“何过虑?

”义曰:

“恐卤莽为后忧耳。

”帝两是之。

杨荣尝毁义。

帝不直荣。

义顿首言:

“荣无他。

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

”帝笑曰:

“吾固弗信也。

”宣宗即位,委寄益重。

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

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

遣医往视,问所欲言。

对曰:

“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

”遂卒,年七十三。

赠太师,谥忠定。

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

士奇常言:

“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明史·列传三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朕且用义且:

暂且。

     

B.能委曲导意委曲:

婉转地。

C.迨世宗营永陵迨:

等到。

D.杨荣尝毁义毁:

诽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且,将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A“且”解释为“暂且”不合文意,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如此题“且”就用现在的意思“暂且”解释,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手书赐之帝两是之

B.为更名“义”恐卤莽为后忧

C.时旧臣见亲用者即左右有谗荣者

D.帝与太子俱爱童之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

【答案】B

【名师点睛】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山东卷必考的题目,注意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命题的方式一般为课本一个句子,文本一个句子,首先明确课本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把它带到文本的句子中去,看是否得当,解释的是否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此题都是文本中的句子,难度有所增大。

(3)用“/”给文言文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B.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C.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D.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曰”“也”后断开,“万世”的主语是“圣见”前面的必须断开,圣见高远、出于至孝是并列成分,中间断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蹇义由于上奏论事都能合乎皇帝的意旨,加上他的诚实厚道,使得几代皇帝对他都很倚重。

B.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甚至皇帝巡视北京,都要蹇义“辅皇太子监国”。

C.在修筑先皇寝陵时,宣宗皇帝询问蹇义、夏原吉,他们赞同皇帝遵从先皇勤俭节约的想法,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

D.杨士奇拿张咏、傅尧俞、范景仁来比较蹇义,说他同时具备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待人诚信、没有心机的优秀品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原文“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可见“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C由原文“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可见“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系事件错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

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4分)

②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

“何过虑?

”义曰:

“恐卤莽为后忧耳。

”帝两是之。

(3分)

【答案】①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

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

②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

“为什么过分的谨小慎微啊?

”蹇义说:

“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

”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熟”“达治体”“见”“亲用者”“过”“卤莽”“为”“两是之”等词语和被动句的落实。

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蹇义,字宜之,巴人,起初名叫蹇瑢。

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

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上奏论事合乎皇帝的意旨。

皇帝问他:

“你是蹇叔的后代吗?

”蹇瑢叩头不敢回答。

皇帝赞赏他的诚实厚道,替他改名叫“义”,亲手书写赐给他。

任满三年应当提升,皇帝特地命他任满九年,说:

“我将要用蹇义。

”于是早晚服侍在皇上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没有忤逆触犯过龙颜。

惠帝即位后,推想太祖的意思,越级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蹇义永乐二年兼任太子詹事。

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

皇上与太子都爱惜倚重他。

七年,皇帝巡视北京,任命蹇义辅助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

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

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

仁宗登位,蹇义、夏原吉都以元老的身份被朝廷内外所信任。

皇上念及蹇义在代理国事期间的旧功劳,尤其厚待并倚重他。

蹇义对待原吉特别优待,然而过于周到谨慎。

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

“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啊?

”蹇义说:

“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

”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

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

皇帝(听了这些话)认为杨荣不正直。

蹇义叩头说:

“杨荣没有其他的意思。

即使左右有说杨荣坏话的,希望陛下慎重考察。

”皇帝笑着说:

“我本来就没有相信。

”宣宗即位,对蹇义委任托付更加深重。

当时正修筑献陵,皇帝想遵照先帝遗诏从事勤俭节约,以此事询问蹇义、夏原吉。

两人竭力赞同说:

“圣上的意见高瞻远瞩,出于至孝,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所在。

”皇帝亲自参加规划,三个月就建成献陵,宏伟壮丽不如长陵,从那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

等到世宗营造永陵,才渐渐崇尚奢侈。

英宗即位,蹇义斋戒值夜得了病。

皇上派医生前去探视,问他想说些什么话。

他回答说:

“陛下刚继承帝位,希望谨守祖宗的成法,始终不违背罢了。

”不久就去世,终年73岁。

赠官太师,谥号忠定。

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对待父母兄弟孝顺友爱,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

杨士奇常常说:

“张咏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傅尧俞待人以诚信,范景仁待人不设心机,(这些优点)蹇义同时具备了。

2.(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5分)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孔子曰:

“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

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

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

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

“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迂叟谢曰:

“叟愚,何得比君子?

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

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liáo):

一种鸟。

②“若夫”四句:

语出《庄子·逍遥游》。

③迂叟:

作者自称。

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

⑤纴(rèn):

纺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厚:

巩固

B.南北轩牖,以延凉飕延:

迎接

C.事物之理,举集口前举:

借取

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盥:

洗涤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举,该字应注意其一词多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曲肱而枕之吾尝跂而望矣

B.皆以蔓药覆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吾病者、学之未至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

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

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

其次,辨明词性。

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

“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

再次,对比古今。

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

最后,注意特殊虚词。

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

(3分)

②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4分)

【答案】

(1)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

(2)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

【解析】

试题分析:

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友”意动用法,以……为友、“窥”究查。

第二句中“弃”抛弃、“推”推荐、“且”尚且、“岂”难道。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如此题中的“学者”“庶几”“区区”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4)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

(4分)

【答案】方位介绍;形状描摹(景观特点);景观命名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针对文本内容的筛选。

抓关键词,在理解文言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整理。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对象“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语句进行整合。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内容分析筛选题。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对象,然后到文中找相关的段落、语句进行整合,对于文言文还考查考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参考译文】

孟子说:

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

颜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

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像那“鹪鹩(jiāoliáo,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

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

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

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

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

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

开门往东,南北的窗子可以吹来凉风,前后多种植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为种竹斋。

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为了辨识它们的种类名称,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

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作为屋子。

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它,四周种植草木药材等作为藩篱,把它命名为采药圃。

药圃的南面有六个围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二个,每种(花)只种了两丛,(为了)辨识它的名称形状罢了,不求多种。

围栏的北面有个亭子,把它命名为浇花亭。

洛阳城距离山不远,但树木丛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园中砌筑石台,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轘辕,直到太室(都能看见),把它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

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

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

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

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

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

“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

”我(非常)抱歉地说:

“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

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

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3.(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15分)

种师道字彝叔。

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

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两郡。

议役法忤蔡京,迁庄宅使、知德顺军。

又诬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

以武功大夫知怀德军。

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师道曰:

“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

”彦坚无以对。

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

召诣阙,徽宗访以西夏边事,对曰:

“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

妄动生事,非计也。

”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

帝复访之,对曰:

“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

”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

知渭州,督诸道兵筑席苇城,敌至,坚壁葫芦河。

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

阴遣偏将曲充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

卒城而还。

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

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官军小怠,列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

令曰:

“今日城不下,视此。

”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

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完颜氏兴兵叛辽,贯谋因之伐燕地。

师道谏曰:

“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

”贯不听。

既次白沟。

辽使来请曰:

“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贯不能对,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责为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

延庆败绩于卢沟,帝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

金人南下,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宜授师道兵柄。

上曰:

“种师道老矣,难用。

”翰见师道于殿门外,师道不语,曰:

“国家有急,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

”师道始言:

“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

”翰叹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

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

金师退,师道请屯兵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

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

既而种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

太原陷,又使巡边。

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大臣以为怯,复召还。

既至,病不能见。

十月,卒,年七十六。

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

(《宋史》)

(1)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本来

B.无乃不可乎恐怕

C.国家有急危难之事

D.朝论以大敌甫退刚、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句是坚决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2)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B.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C.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D.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可从虚词和结构对称的角度进行断句。

(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种师道颇有领军才干,但是年轻之时,被列入朋党名册,弃置十年,并非因其诋毁先烈,而是因议论朝政违背了蔡京的心意。

B.童贯抽调内郡的弓箭手到边境来扩充军力,皇帝向种师道咨询此事,种师道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给边境郡县带来滋扰。

C.种师道提议占据要道,截断金兵的粮道,以逸待劳击败金兵。

许瀚把师道的意见上报,认为其人可用,朝廷于是授予种师道兵权。

D.金兵退却后,种师道提议在要地屯兵,但是被朝廷驳回,不久后,种师中和姚古两路大军战败,朝廷惊动,才又启用种师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倒数第二段实无兵自随一句看,只是授予官职,并未授予兵权。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从倒数第二段实无兵自随一句看,只是授予官职,并未授予兵权。

选项事件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

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②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答案】①征讨臧底城,约定(1分)十天(1分)必定攻克。

不久逼近(1分)城下,敌人守备很牢固(1分)。

②驻扎(1分)河阳,估计(1分)敌人必定大举进攻(1分),急忙上奏折(1分)请求钦宗驾临(1分)长安来避金军锋锐。

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