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本科060101人才培养方案.docx
《历史学专业本科060101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专业本科060101人才培养方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专业本科060101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本科060101)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建于1984年,2002年开办本科教育。
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实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有任课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9%;博士7人,占教师总数的41.2%。
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教师各1人,国外访问学者2人,“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4人。
安作璋、沈汉、姜生、哈全安等著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兼职教授。
秉承“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致力于形成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突出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规范管理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松紧适度、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提升“四维育人”(知识、能力、素质、智慧)和“双研”(教师科研、学生考研)水平;在全校首行本科生导师制,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本科毕业生考研保持了50%的录取率。
建有“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东亚文化交流研究所”、“欧美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其中“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市级40余项。
“专门史”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已经在德州地域文化、中国近现代教育、欧美文化研究三个方向形成了省内一定的学科优势。
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先后编纂《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34册1000万字),主讲“德州论坛”、“明德讲坛”及“董子大讲堂”、“长和大讲堂”、“德州晚报大讲堂”;参与德州市发展战略研讨、文化产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品牌研讨、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德州精神凝练以及岔河景区、减河湿地景区、运河景区、董子文化园、新湖景区、长河公园、德州市博物馆等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系统的历史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满足生活和工作需要,可到历史学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在中等初等学校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管理,或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文博档案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和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通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法纪素质:
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纪律法规。
3.身心健康素质:
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科学文化素养: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素养,具备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5.信息应用能力:
具有较好的信息获取、评价、交流、传递和应用的能力。
6.语言交际能力: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7.创新创业能力:
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学、史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教育法规,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教学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历史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内外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应用技能。
(三)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矩阵,是将专业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落实到开设课程等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为准确描述培养要求,借鉴Bloom将认知分成6个(依次递增)层次的来描述。
表1为历史学专业培养程度要求,表2、表3、表4分别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实现矩阵。
表1历史学专业培养程度要求
程度
名称
含义
关键词
教学环节要求
6
创造
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质,是知识、智力、能力等多因素综合优化而成,体现为思维的应变力,反应的流畅性和独特见解。
开发、建立、制定
解决、设计、规划
需要反复训练和测试,如论文写作中的反复性思索与改进
5
评价
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对评价对象各方面进行量化或非量化的测证明,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这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能力。
评价、检查、判断
批判、鉴赏、协调
有重要的训练和测试要求,如基于宏观与微观视野的具体材料的评析
4
分析
分析指具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
分析、辨别、解构
重构、整合、选择
有主要的训练和测试要求,要求透过具体现象看到本质
3
应用
应用指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
应用、执行、实施
开展、推动、操作
有训练和测试要求,如课程专题探讨
2
掌握
掌握指能理解所学内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
是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新建立建全个人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
掌握、比较、推论
解释、认证、预测
有一定的训练和测试要求,如课堂练习、课程问题研讨
1
记忆
记忆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
了解、认识、界定
复述、重复、描述
既要体现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
如课程讲授有直接性知识的传达
表2知识培养要求实现矩阵
实现课程和实践项目
培养标准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毛泽
东思
想和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体系
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
1
大学英语
2
大
学
英
语
3
大学英语
4
公共体育
1
公共体育
2
公
共
体
育
3
公共体育
4
计
算
机
基
础
大学生创
业
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军
事
理
论
与
训
练
A
大学
语文
与
应用
写作、
文学
艺术
修养类选修课程
B
传统
文化、世界文
明类选修课程
C
经济管理与法律类选修课程
D
科学
技术、
环境
保护
与可
持续
发展类选修课程
E
人际
交往
类与身心健康类选修课程
F
拓展
提高
与创新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
中国历史文选
史学概论
中学历史教学论
史学论文写作指导
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心理学
教育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中国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专业外语
中国文化史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文献学
山东地方史
外国历史文选
西方文化史
现代国际关系
美国史专题
英国史专题
1.1通识知识
1.1.1
思想
政治
知识
1.1.1.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
2
1.1.1.2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2
1.1.1.3掌握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知识。
1.1.1.4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中国梦和世情、国情、省情,了解时事形势。
1
1.1.1.5具备国防知识、国家安全知识、军事理论知识。
1
1.1.2
道德
法纪
知识
1.1.2.1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和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职业伦理规范。
2
1.1.2.2掌握法律、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2
2
1.1.3
身心
健康
知识
1.1.3.1掌握身体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
2
2
2
2
2
1.1.3.2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和心理健康标准。
2
2
1.1.4
科学
文化
知识
1.1.4.1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积累的知识精华和未来的发展趋向;掌握与科技发明和利用有关的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