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57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届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东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一)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3.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从目的和结果看,下列与中国辛亥革命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德意志王朝战争

2.以下对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已经处在垄断时期

B.已经具备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3.1917年10月24日晚,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信件,申述了自己的立场——“情况已经万分紧急。

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不能等待了!

等待会丧失一切!

”那么,下面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列宁希望立刻推翻腐朽的沙皇专制政府B.客观反映出中央委员会的内部分歧严重

C.列宁当时在中央委员会内部地位不够高D.客观反映出两个政权并列局面的复杂性

4.有研究者发现,西方国家思想界是在“把马克思逐出欧洲”和“回到马克思”这两种观点之间是相互转换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

A.资本主义有周期性危机B.工人运动有高潮有低潮

C.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D.西方反共政策时断时续

5.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关键词。

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两极格局的瓦解

6.在近代有人曾说:

“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却又说:

“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碍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

“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

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

”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8.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9.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一届人大

1954—1958年

二届人大

1959—1963年

三届人大

1964—1975年

四届人大

1975—1977年

五届人大

1978—1982年

5

4

1

1

5

A.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

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10.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13.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图1(20世纪50年代初)图2(20世纪70年代初)图3(21世纪初)

①图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

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有重大意义

②图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2握手的主角是卡特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图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15.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

“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16.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D.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17.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

“‘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18.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

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19.“(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D.关贸总协定签字仪式

20.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2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那么农妇夜织的主要目的是()

A.缴纳田租B.以绢代役C.供应市场D.增加收入

22.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

“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23.《韩非子》载: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手工业者受到歧视④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

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

60

熙宁十年(1077年)

2421.3

5117.2

28:

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

26.盐引是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的产物,它一身兼具“债”与“仓单”的所有性质与相关的“交易”特征,是历史悠久的“复杂货币”。

明初规定:

商人要获得盐引,需运粮到北

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那么,明

代这种政策引发了()

A.徽商的迅速崛起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重农抑商的空前强化D.农商皆本思想的发展

27.《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

”答曰:

“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B.推行抑商政策

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D.农民的负担较重

28.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

“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29.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

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

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30.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D.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31.严复认为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的主张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关于这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大力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B.其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D.提倡在中国实行文学革命

32.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

33.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34.陈旭麓说: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射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里的“新陈代射”指的是()

A.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进程B.统治阶级内部觉醒出现“变局论”

C.西学东渐之风日益盛行D.中国经济逐渐沦为资本主义附庸

35.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1895年8月,李鸿章给张裕公司的准照中写道,“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并为该公司题词“酒国有长生”,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大力支持张裕公司的发展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李鸿章认为酿酒业是兴国利民之举D.“实业兴邦”成为清廷的一种共识

36.《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37.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38.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39.《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40.《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其中第41题16分,第42题11分,第43题13分,共40分)。

4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和生存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让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取得席位,那就会使我们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亚洲商会上的演说(1958年12月4日)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外,从长远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对外政策报告(1970年2月18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

(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哪些成就?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7分)

(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

试结合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评论这种观点。

(5分)

42.(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3分)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材料三: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3分)

4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

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7分)(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历史试题答案卷

第II卷

注意:

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题号

41

42

43

总分

得分

41.

(1)

 

(2)

 

(3)

 

 

42.

(1)

 

(2)

 

(3)

 

43.

(1)

 

 

(2)

 

(3)

 

山东省东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0CDBABBDCCC11-20BCDDBCCCAA

21-30DCBCCABDDD31-40BBBBDDDABA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其中第41题16分,第42题11分,第43题13分,共40分)。

41.(16分)答案:

(1)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

(2分)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和“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分,如果只答“一边倒”不给分)

(2)变化:

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承认中国。

(1分,如果只答“承认中国”不给分)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