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443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彭阳英

 

2007年2月编

 

1、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

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网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学会表演,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竞赛组,每组4人。

各小组提前将参赛诗词曲目报上来。

  2、让学生准备好朗诵咏的配乐磁带、歌唱伴奏带。

  3、从每组中抽出一人组建小评委团

  教学过程: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

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

教学反思

2学生学习了《卜算子咏梅》后,进行默写,同桌互批。

临近下课,我看到学生一个个喜气洋洋,心想不会有人默错了吧。

可当我询问时,却了解到陈淳炜(他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好,错别字特多)默写三遍了,还是没有全对,正在摔本子,发脾气,还嘀咕说:

"我再也不默了!

"同学们一听发出了哄堂大笑。

我看到陈淳炜脸红到脖子根,头埋得低低的,身子在不停地摇摆。

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

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也正在这时,我分明看到学生紧盯着我,目光中不乏恐惧,他们正在无奈地等待一场"暴风骤雨"的降临。

我的脚步异常缓慢了,我清晰地意识到,我面临着一场来自学生的考试。

来到陈淳炜的身边,我弯腰轻柔地问:

"把你的默写本给我看看,好吗?

"他迟疑了一阵子,扭捏地拿出了本子。

我仔细分析他的默写情况后,微笑着故意大声说:

"呀,陈淳炜

,祝贺你!

因为你早就会默写了。

"他一下子抬起了头,疑惑地看着我,同学们也露出了迷惑的神情。

这时,我亲切地对他说:

"你默写了三遍。

每遍只错一个字,第一遍把'俏'写成'悄',第二遍把'丈'写成'仗',第三遍把'她'写成'它'。

各次错误不同,说明你已会写每一个字,你之所以发生错误,是因为在书写时没有当心。

再默一次,愿意吗?

"他羞涩地点点了点头,开始默写。

恰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转身走到讲台前,对全体同学说:

"让我们耐心等待两分钟。

"教室安静极了,在同学们的等待和期盼中,终于传来了石志豪同桌的声音:

"他默全对了!

"掌声骤然响起,同学们的脸上写满感动、兴奋。

陈淳炜又一次脸红脖子根,但分明有掩饰不住的高兴。

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行文字,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大声诵读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爱心创造成功!

"

毛泽东诗词欣赏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绝 1961.09.09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清平乐 会昌  1934 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 蒋桂战争  1929 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

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

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

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

偏僻安静。

    恐怖:

惊慌、害怕。

    宪兵:

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

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

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

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

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创造心理学认为,过分胆怯和自我批判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

为此,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该提倡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之心。

还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做到“善于”提问,这里最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发问,从能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设问,从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发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发问等。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还要善于点拨释疑,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通过读书、思考去探索答案,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下面是我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一个片断。

  师:

学完了这一课,对课文中的某一点、某一方面,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全班同学讨论回答。

看谁提出的问题有质量、有深度,能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

  生:

(质疑)在那万分紧急的关头,假如李大钊同志向敌人开枪,当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师: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同学们讨论时,可以从李大钊同志被捕的情形、当时周围的环境和李大钊同志的为人处事等方面考虑。

  生A:

他如果开枪了,他当然可以跑得掉,就可能不被敌人抓住了,不至于后来被送上绞刑架。

生B:

敌人封锁得那么严密,李大钊不可能用枪把敌人全消灭。

我认为他还是会被敌人逮捕的。

  生A:

我也认为他开枪不行。

你想当时街上聚集着群众,他身边还有自己最疼爱的女儿。

如果开枪,就会危及群众和女儿的生命安全。

  生C:

李大钊是一个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革命者。

在当时情况下,他一定会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决不会意气用事。

他宁可自己被捕,也不会随便向敌人开枪。

 

3、灯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

郝副营长:

“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

"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

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