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41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

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

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

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

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

(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

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

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

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

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学习。

(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

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

2、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

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讲明游戏的要求:

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

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

)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

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

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

)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2、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

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2、拓展性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第一课时七的乘法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

3个星期有多少天?

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

怎样算最简便呢?

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板书课题:

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

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点?

(学习之间相互交流)

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

师:

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

4、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

师生交流:

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

编出了几句口诀?

3、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7×1=77×1=7

一七得七

2×7=7×2=

二七()

3×7=7×3=

三七()

4×7=7×4=

四七()

5×7=7×5=

五七()

6×7=7×6=

六七()

7×7=

七七()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

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

乘法口诀怎样编?

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

是几个7?

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

4、说一说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

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

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

应该对应哪个算式?

对应哪句乘法口诀?

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

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

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学生活动:

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

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

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背开火车背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抢答游戏。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

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五、随堂练习

六、拓展性学习

□+◎+□=45□=()

□+◎=35◎=()

◎+○=45○=()

 

第二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5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7×3=7×6=6×4=

5×2=7×2=7×4=7×7=

6×3=6×5=7×1=7×0=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三七()六七()

四七()()七三十五()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除15题外,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第15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看谁算得快。

7×2=5×7=6×7=7×5=

4×7=7×7=7×4=6×4=

7×3=2×7=6×6=5×6=

6×5=7×6=3×7=5×5=

5、接龙背口诀。

1—7的乘法口诀。

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回答。

四、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

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

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

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

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

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

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4个2是多少?

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

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

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

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5×67×43×5

4×65×56×32×6

7×23×77×72×4

6×64×45×2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4可以说成()的()倍。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

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教师画出线段图。

【设计意图】:

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五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目标:

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

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7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令。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让形式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9题。

1、第4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要使学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个7,5的4倍就是4个5。

2、计算。

5=□5=□

2=□4=□

7×4=□6×3=□

7=□7=□

6=□6=□

7×6+77×4-47×2+7

7×7-77+6+75×7+5

3、指导练习第7—8题。

三、练习作业。

 

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学准备:

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

6×43×35×27×3

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1)7的5倍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6个4相加得多少?

4)7和5相加的多少?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

有几个这样的一排?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0  81624324048……

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

二八()三八()四八()

五八()六八()七八()  八八(  )

【设计意图】:

用加法算出相应的结果,为编制口诀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

5、指导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6、组织学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81页1~4题。

2、独立完成81页5题。

3、背诵8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性学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     6×6=3624=□×□   

36=□×□24=□×□×□   36=□×□×□

 

第七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

(一)

教学内容:

课本82页练习十八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

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七题。

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

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

3、引导完成8~9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

(强调有几个几?

4、解答第10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

【设计意图】:

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学习。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61=□×□+□

39=□×□-□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5×7+21=7×□

 

第八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页11—15题。

教学目标:

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

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了令。

2、背一背。

【设计意图】:

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出示小黑板)

8×2=□7×3=□8×6=□2×8=□

6×7=□4×6=□5×7=□4×7=□

5×8=□8×3□8×8=□8×5=□

5×6=□7×8=□6×8=□6×4=□

4、第13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

5、第14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联系解决问题。

应先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再画示意图,帮助解答。

二、拓展练习

(补充相应的练习)

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3、24=□╳□=□╳□16=□╳□=□╳□

4、6+☆+☆+☆=30☆=()

三、课堂随练。

四、课堂小结。

第九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课本P84及练习十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1)、出示相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