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组病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35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组病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口组病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口组病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口组病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口组病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组病重点.docx

《口组病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组病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组病重点.docx

口组病重点

一、名解

1.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的结缔组织

2.鳃弓branchialarch胚胎第四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

3.牙板dentallamina来源原始口腔黏膜基底细胞。

原始口腔黏膜基底细胞增生,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条弓形上皮带;其舌腭侧为牙板,唇颊侧为前庭板。

4.缩余釉上皮reduceddentalepithelium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细胞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5.上皮根鞘Hertwig’sepithelialrootsheath当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上皮呈双层,称上皮根鞘。

6.马拉瑟氏上皮剩余Malassezepithelialrest当根部牙本质形成时,牙囊外胚间充质细胞长入,包绕牙根的上皮根鞘断裂形成网状,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而剩余的上皮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表面,并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中,称为马拉瑟氏上皮剩余。

7.绞釉gnarledenamel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尖和切缘更明显,称绞釉

8.釉板enamellamellae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

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钙化程度低、窄而细长,数量较釉丛少,在釉质横断面容易观察。

其发生可能来自于一组釉柱的成熟不全或者是由于萌出后釉质因负重而产生的裂隙。

9.釉梭enamel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

此时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突起留在釉质内。

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

10.釉质生长线ncrementalline釉质周期性发育留下的间歇线/新生线neonatalline乳牙和第一恒磨牙,釉质在胎儿出生前后各形成一部分,胎儿出生时,釉质发育出现一个大的停顿,形成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11.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dentin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有胞浆突起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

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质牙本质界处。

12.骨样牙本质osteodentin/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dentin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tertiarydentin或反应性牙本质reactiondentin当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

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成牙本质细胞常可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以后这些细胞变性,在该处遗留一空隙,很像骨组织,故又称之为骨样牙本质。

13.前期牙本质predentin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存在的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14.龈谷gingivacol在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位置较高,牙邻接点下凹陷向山谷,称龈谷。

无角化鳞状上皮,上皮薄,上皮钉突数量多。

是牙周炎的好发部位

15.穿通纤维perforatingfiber牙骨质细胞间质内由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所构成的纤维

16.篮细胞basketcell位于腺泡和闰管的表面、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细胞形态扁平,胞体发出分枝状突起呈放射状包绕者腺泡表面,故称篮细胞

17.半月板demilune混合性腺泡的组合方式,浆液细胞以半月形附于粘液腺泡的一端

18.错角化角化不良dyskeratosis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分两种:

一为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另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细胞形态有一定异型性,可形成角化珠,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19.牙髓息肉pulppolyp是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特征性病变,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经髓孔突出,又称牙髓息肉

20.牙周袋periodongtalpocket/龈袋gingivalpocket/骨内袋intrabonypocket/骨上袋supragingivalpocket(慢性牙周炎)

牙周袋periodongtalpocket龈沟加深超过3mm,伴结合上皮向根尖方向移位,形成的病理性盲袋。

龈袋gingivalpocket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尚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

骨上袋supragingivalpocket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骨内袋intrabonypocket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主要由于牙槽骨发生垂直型骨吸收所致。

此时牙槽骨的高度变化轻微,但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显著。

X线表现,骨内袋的牙槽骨呈垂直性吸收,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

21.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是天疱疮的特征性病变。

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22.天疱疮细胞TzanckCell(天疱疮pemphigus)是天疱疮的特征性病变。

松解的棘细胞肿胀呈圆形有胞浆晕环绕着核。

这种上皮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深色染,常有胞浆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之为天疱疮细胞。

23.上皮肌上皮岛epimyoepithelialisland是舍格伦综合征的特征性病变。

光镜下观察,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性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

24.奥尔布赖特McCune-Albright综合征纤维结构不良中,多骨性病变并皮肤色素沉着和女性性早熟等内分泌异常,称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

25.含牙囊肿dentigerouscyst/萌出囊肿eruptioncyst

含牙囊肿dentigerouscyst又称滤泡囊肿follicularcyst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的一种。

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出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

萌出囊肿eruptioncyst发生在软组织的含牙囊肿

26.玫瑰花样结构rosette-likestructure是牙源性腺瘤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观察肿瘤上皮形成的不同结构之一,由梭形或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的结节状实性细胞巢,似玫瑰花样。

27.影细胞ghostcell是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特征性病变。

影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红染,胞核消失而不着色,在胞核部位出现阴影,故称影细胞。

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影细胞灶,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28.牙瘤odontoma/组合性牙瘤compoundodontoma/混合性牙瘤complexodontoma

牙瘤odontoma为成牙组织的错构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伴乳牙滞留或阻生牙,肿物内含有成熟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织,X线表现为牙根之间不规则阻射团块。

混合性牙瘤complexodontoma下颌后牙区多见,牙体组织杂乱无章排列,不形成典型的牙齿结构。

组合性牙瘤compoundodontoma上颌前牙区多见,牙体组织形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牙齿结构。

二、填空

(一)时间

颌面部发育、鳃弓出现(胚胎第四周)、十个突起(额鼻突3周,上颌突24天,中鼻突侧鼻突28天,球状突5周)、面部融合和联合(胚胎发育6-8周)、初具人形(第8周)、唇腭裂面裂(6-7周的面突联合期)、腭开始发育(6-9周)、舌开始发育(第4周,奇结节→舌体的小部分或消失、2、3、4鳃弓→联合突→舌体后1/3)、乳牙开始发育(第2个月开始)→牙根完全形成(3岁多)、萌出后2~3年根尖孔形成

(二)好发部位

1、粘膜病

白斑(颊、舌、牙龈)、扁平苔藓(颊→舌→牙龈)、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颊部)

慢盘(下唇)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皮肤:

面颊部(蝴蝶斑);粘膜:

下唇、颊粘膜)复发性阿弗它溃疡(非角化上皮,如唇、颊、软腭等)

2、涎腺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慢性颌下腺炎(慢性唾液腺炎)(颌下腺)、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下颌下腺)、涎石病(下颌下腺)、舍格伦综合征(腮腺、颌下腺,双侧)

3、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大唾液腺—腮腺最常见,颌下腺少见,舌下腺罕见;小唾液腺—腭部最常见,其次为唇腺)、腺淋巴瘤(腮腺)、腺样囊性癌(腭部最常见其次为腮腺【舌下腺的肿瘤首先考虑此瘤】)、粘液表皮样癌(大唾液腺→腮腺;小唾液腺→腭腺)

4、囊肿

牙源性囊肿(含牙(下颌第三磨牙区)、萌出(软组织同前)、根尖(上颌切牙和单尖牙))

上皮样囊肿(鼻腭管囊肿(鼻腭管内)、腭乳头囊肿(腭乳头(软组织)))

球状上颌囊肿(侧切牙与尖牙间)

鼻唇囊肿(鼻翼下方鼻唇沟)

甲状舌管囊肿(颈中部甲状舌骨区)

鳃裂囊肿(颈上部下颌下缘,胸锁乳头肌前上1/3)

5、牙源性肿瘤

一般在下颌升支、下颌角,牙源性腺样瘤在上颌前牙区

(三)病因

龋病

1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弱酸,导致釉质脱矿,然后有机物分解。

2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分解釉质中的有机分子,形成螯合物,与钙离子螯合形成可溶性钙螯合物,无机物脱钙。

3细菌产生蛋白溶解酶,溶解牙体中的有机物,使无机晶体分解崩溃,形成通道,进入的细菌产生酸溶解其他无机物。

慢性牙周炎

一、细菌因素

1、非特异性细菌学说:

牙菌斑中多种细菌生长、繁殖,共同作用导致牙周组织损伤。

2、特异性菌斑学说:

牙菌斑中某些特异性细菌作为始动因子,造成牙周组织损伤,在此基础上,合并化脓性细菌感染,导致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二、创伤:

过度和不适当地咬合力

三、食物嵌塞:

垂直嵌塞和水平嵌塞

四、不良修复体

五、全身因素

1、生理性因素

2、营养代谢障碍

3、内分泌紊乱

4、重症系统性疾病

牙菌斑是牙周炎发病的始动因子,宿主易感性是牙周炎发展、加重的决定因素

粘膜病(不明,部分有)

白斑:

1.吸烟:

为白斑最普遍的因素;

2.局部刺激;

3.感染:

白念珠菌;

4.内因:

遗传、VitA、B缺乏、缺铁性贫血等。

扁平苔藓(不明)

1.免疫调节异常(细胞免疫—Ⅳ型变态反应)

2.内分泌紊乱;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精神创伤、紧张、慢性刺激等。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天疱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上皮细胞间的桥粒蛋白为抗原。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不明)

1、自身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2、情绪:

口腔上皮的Merkel细胞和它

含有儿茶酚胺的颗粒可能作为

神经生理通路,将传递心理

冲动并激起口腔溃疡。

3、其他:

消化障碍、精神紧张、睡眠不足、

铁质、VitB和叶酸缺乏等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不明)

1、槟榔

槟榔碱

添加剂

机械刺激

2、感染

以病毒感染为主,导致迟发性免疫反应

3、遗传

对刺激的易感性增加

4、其他

吃辣椒、维生素缺乏等等

(四)正常值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的有机物/无机物

牙釉质:

无机物

含量:

96-97%,成分:

羟基磷酸钙hydroxyapatitl,分子式:

〖Ca(PO)(OH)〗,存在方式:

晶体(六边形菱柱体),其他微量元素:

硼、钡、锂、镁、钼等

有机物

蛋白质

1釉质蛋白

在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上发挥重要

2非釉质蛋白

促成晶体成核,影响晶体生长形态

3蛋白酶

参与釉质蛋白的生长及分解

脂类

牙本质

无机物

占70%羟基磷灰石晶体

有机物

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粘多糖基质

牙骨质

无机物

45-50%,羟磷灰石

有机物

50-55%,胶原蛋白和多糖蛋白

牙周膜,牙龈沟,羟基磷灰石晶体

牙周膜:

厚度0.15-0.38mm

牙龈沟:

正常深度0.5-3mm,平均深度1.8mm

羟基磷酸钙(灰石)晶体:

釉质宽60-70nm厚25-30nm

本质长60-70nm宽20-30nm厚3-4nm

(五)X线特征

骨纤维结构不良(囊状透光区→磨砂玻璃样改变→斑块状阻射区)(病变骨区阻射性降低,呈磨玻璃样改变,病变与周围正常骨的界限不明显。

病变区纤维成分较多时,可表现为囊性密度减弱区,类似于囊肿或囊性肿瘤。

病变内固化明显时,则可见散在斑块状密度增高区),颌骨囊肿

含牙囊肿:

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囊腔内可含一个未萌出的牙冠

根尖周囊肿:

根尖区有一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区,边缘整齐,界限清晰,部分病例透射区周围有薄层阻射线

鼻腭管囊肿:

腭中线前部卵圆形投射病损

颌骨肿瘤

成釉细胞瘤:

多房性透光区、边界清楚,花边状、牙根截断状吸收、骨皮质变薄、可含一至数个埋伏牙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不规则透光区内有阻射性团块

牙源性腺样瘤:

边界清楚的单房性透射影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区,边缘呈扇形切迹

混合型牙瘤:

放射阻射性结节状钙化物

组合型牙瘤:

形态及数目不一的牙样物

(六)特征性病变

扁平苔藓(锯齿状上皮钉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淋巴细胞浸润带)、慢盘(基底细胞层溶解液化、过度正角化,角质栓塞),天疱疮(棘层松解、?

天疱疮细胞),舍格伦综合征(上皮肌上皮岛),骨纤维结构不良(纤维组织逐渐取代骨组织),鳃裂囊肿(淋巴组织、上皮组织增生)→舍格伦综合征、腺淋巴瘤(都引起两组织增生),甲状舌管囊肿(纤维性囊壁内见甲状腺或粘液腺组织),腺样囊性癌(筛孔状结构),牙源性腺样瘤(玫瑰花),牙源性钙化囊性瘤(影细胞)

三、大题

面部发育

唇裂形成原因

(1)是最常见的面部发育异常

(2)多见于上唇

(3)单侧多见

(4)常伴有切牙和尖牙间的颌裂及腭裂

(5)是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面横裂形成原因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面斜裂形成原因

侧鼻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牙齿发育

1、3种牙源性上皮,来源、形成过程、牙发育完后的存在部位、将来形成的牙源性囊肿

乳头层上皮:

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细胞经历一系列转变而成,5~7层

1、在牙囊与成釉细胞之间起隔离作用

2、釉质成熟过程中参与水分及蛋白质的吸收

3、若缺失,釉质表面便会发生能牙骨质的沉积或釉质的吸收

4、成为缩余釉上皮

将来形成的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

Serre上皮剩余

来源:

牙板上皮细胞

形成过程:

在帽状期时牙板与成釉器有广泛的联系,到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断裂,并逐渐退化和消失,成釉器与口腔上皮相分离。

有时残留的牙板上皮细胞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称为Serre上皮剩余

发育后存在部位:

1,上皮珠(马牙)

2,牙源性上皮囊肿或囊肿的起源

3,长期存在于颌骨和牙龈中

将来形成的牙源性囊肿:

婴儿龈囊肿

马拉瑟氏上皮剩余

来源:

上皮根鞘

形成过程:

当根部牙本质形成时,牙囊外胚间充质细胞长入,包绕牙根的上皮根鞘断裂形成网状,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而剩余的上皮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表面,并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中,这就是牙周上皮剩余,也叫马拉瑟氏上皮剩余

发育后存在部位:

1,长期存在于牙周膜内

2,成为牙源性囊肿和肿瘤的组织来源

将来形成的牙源性囊肿:

根尖囊肿

2、成釉器,4层,早晚期的差别

外釉上皮

钟状早期:

连续单层立方上皮

钟状晚期:

上皮出现皱褶,血管长入上皮内,上皮连续性中断

内釉上皮

钟状早期:

单侧矮立方上皮

钟状晚期:

高柱状细胞,细胞核远离基底膜

星网状层

钟状早期:

细胞呈星形,借桥粒相互连接,细胞间为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对内釉上皮细胞有营养和缓冲作用

钟状晚期:

细胞萎缩,外釉细胞层与成釉细胞之间距离缩短,便于牙囊中的毛细血管输送营养

中间层

钟状早期:

细胞核居中,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数量不多

钟状晚期:

细胞间隙成大充满微绒毛,细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及糖原沉积

3、牙本质、牙釉质形成比较

1.先有牙本质,后有牙釉质

2.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有机基质为胶原和蛋白多糖或糖蛋白

成釉细胞分泌有机基质立即矿化达30%

3.本质:

分泌一层矿化一层

釉质:

分泌较厚再矿化

4.牙本质:

不断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有修复)

牙釉质:

磨损无新生(无修复)

牙体组织

4、各种牙本质(名词),透明层,牙本质牙髓复合体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pulpo-dentinalcomplex由于牙本质和牙髓在胚胎发生和功能上关系密切,故两者常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dentin构成牙本质小管的管壁,胶原纤维极少,矿化程度很高

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dentin构成牙本质的大部分,矿化程度较低,胶原纤维聚集成束

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dentin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多见,多边形,未矿化,无管周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predentin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未矿化的基质

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dentin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其构成牙本质的主体。

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mantledentin,在根部者称透明层hyalinelayer。

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dentin牙根发育完成,牙的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5、釉牙骨质界的三种方式

釉质牙骨质界:

1.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牙骨质覆盖釉质)

2.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牙骨质和釉质端端相接)

3.10%是两者不相接(牙骨质和釉质相互分离)

牙周组织

6、牙龈结合上皮由缩余釉上皮生成,本身的组织学特点、在慢性牙周炎时的改变

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龈沟底部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细胞呈扁平状,平行排列,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

细胞器丰富,胞浆中张力细丝较少与细胞表面平行,细胞间桥粒比牙龈其他区域的上皮细胞少,细胞外间隙增大,细胞与牙面以半桥粒连接。

慢性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增殖、钉突伸长,融合成网状,结合上皮向根尖方向移位

7、牙周膜的5种纤维(搞清顺序)

自牙颈部向根尖部:

1.牙槽嵴组(起于釉质牙骨质界下方的牙骨质,向外下走行,止于牙槽嵴顶)

2.水平组(在牙槽嵴组纤维的根方,起于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走行,至于牙骨质,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

3.斜行组(起于牙骨质,约45°角向牙槽嵴顶走行,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限制牙的转动,抗垂直力)

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

5.根间组(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牙骨质,只存在于多根牙,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牙髓

8、牙髓的主要细胞、怎样分层

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

分层:

1.靠近牙本质的一层为成牙本质细胞层

2.紧接着,细胞相对较少的组织为乏细胞层

3.无细胞层内侧细胞密集,称多细胞层

4.?

牙髓中央区细胞分布比较均匀,称固有牙髓或髓核

9、牙髓与牙周膜感觉的比较

牙髓:

神经丰富,感觉神经和节后神经分别来自三叉神经和颈上神经。

只传导痛觉,无定位感受器

牙周膜:

有丰富的神经和末梢感受器。

对疼痛和压力、轻叩和震动都有很敏锐的感觉,能感受各种刺激,有定位感受器

口腔黏膜

10、角化/非角化上皮比较

角化上皮

非角化上皮

厚的角化层,正角化

硬腭

牙龈

舌背

唇红

软腭

口底

舌腹

前庭

角化层不明显或不全角化

颗粒层明显

细丝层无角质蛋白颗粒含大量网状细丝

膨胀层弥漫的张力细丝

棘细胞多边形

细胞间隙明显

细胞间桥多

棘细胞椭圆形

细胞间隙不明显

细胞间桥少

11、3种?

非角质形成细胞的来源

1,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之间,来自神经嵴细胞,胞浆内含黑色素颗粒,产生黑色素

2,朗格汉斯细胞

位于棘层,也见于基底层,来自于造血组织,与免疫有关,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上皮更新

3,梅克尔细胞

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内有致密性膜被小泡,含神经递质,是压力或触觉小体。

13、固有层基底复合物(半桥粒......)

基底复合物basalcomplex

结构:

由基底膜、半桥粒和深部部分结缔组织组成

位置:

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处的一层连续无结构

功能:

起连接、固定和支持作用,同时具有选择性通透,有物质交换作用。

涎腺

14、导管,哪3级,各处在什么部位、功能

闰管(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连接腺泡与分泌管)、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排泄管(起始于小叶内,与分泌管相延续,出小叶后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前两者位于小叶内又称为小叶内导管,发育程度主要依靠腺泡分泌物的性质;后者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又称为小叶间导管。

闰管细胞具有碳酸酐酶活性,分泌HCO3﹣于腺泡腔,并从腺泡产物中吸收Cl﹣。

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腺泡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或分化为分泌管细胞

分泌管细胞内含多种酶,参与唾液某些成分的代谢,并为其浓缩提供能量

排泄管最后汇集成总排泄管,将分泌物排入口腔,混合形成唾液

15、腺泡,哪3种,各涎腺中是哪种

1、腮腺、味腺为纯浆液腺

2、颌下腺为混合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3、腭腺、舌腭腺、舌后腺为纯粘液腺

4、舌下腺及大部分小涎腺为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龋病

牙本质龋破坏方式(4种:

直接侵入、细菌酶导致胶原溶解、细菌产生的毒素导致成牙本质细胞坏死、产生的酸)

牙本质的几层(4坏死分解层、细菌侵入层、?

层、透明层)

由深→表面:

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牙本质受到刺激时第一反应是成牙骨质细胞胞浆突起的脂肪变性

牙髓炎

名解

根尖

16、根尖周炎的排脓途径

经皮肤、粘膜的瘘管或窦道(常见)

经龋齿穿髓孔(最佳)

经深牙周袋(少见)

17、根尖肉芽肿转化为根尖囊肿的途径

上皮团中央液化

增生的上皮包绕炎性肉芽组织

增生的上皮被覆脓腔

牙周病

18、慢性牙周炎,2种基本病变的方式、31min各种吸收在各种病中的表现、始发期早期病变病损确立期进展期的最主要改变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改变

龈沟上皮糜烂、溃疡

结合上皮增殖、钉突伸长,融合成网状,结合上皮向根尖方向移位

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的方式

牙槽骨吸收(水平吸收、垂直吸收、弥漫吸收)与牙周袋形成

龈袋——无牙槽骨吸收

骨上袋——水平吸收

骨内袋——垂直吸收

牙周袋periodongtalpocket龈沟加深超过3mm,伴结合上皮向根尖方向移位,形成的病理性盲袋。

龈袋gingivalpocket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尚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

骨上袋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