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345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第二次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分析学生从课前调查实际来看,对于乘法,学生听说多,但真正理解少,没有达到真正建构。

从低中段儿童的认识特点来看,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弱,这给学生学习理解乘法的意义造成困难。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动手操作中,直观感悟,对比体验,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44页的内容,例题从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运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经历乘法的抽象概括过程,体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几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对现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现,而是进行创造性处理,旨在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勇于创新,发展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借助学生熟悉、喜欢、现实的公园娱乐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拓展练习,实践运用。

通过多次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小朋友,节假日你们喜欢到公园吗?

今天,你们愿意跟老师到公园游乐园一角去看看吗?

CAI出示情境图。

嗬,玩得真热闹,你看见什么?

生:

学生可能回答:

摩天轮、过山车、……

师:

你还看见什么?

你会摆什么图案?

生:

学生回答,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实际生活中亲历的公园游乐园一角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产生一种乐于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

师:

好,看来小朋友会用小棒摆这么多图形,那咱们来做个游戏。

请您先想一个最喜欢的图形,看一看,在规定时间内你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

生:

学生摆图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

说一说,摆了什么图形。

生:

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抽生回答。

师:

请你观察,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

学生数一数。

师:

算一算摆了这么多个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

学生写算式,写好后,把小棒收起来。

师:

抽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

谁摆的图形比他还多呀!

把这么多的数加在一起,写出算式的时感觉怎么样?

如果摆100个这样的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

写出算式感觉怎么样?

有办法让它变得简短些?

生: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代表性板书,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

9+9+9+9+6

生2:

6+6+6+6+6+3

生3:

11个3相加

3、对比体验相同加数连加和“几个几”的关系。

师:

这位同学用一句话就说出这个算式的意思,比一个一个地写简便吗?

谁愿意说一说其它算式的意思?

生:

学生同桌互说作业纸上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思考:

“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怎样更简短些”,通过一个个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目标,同数连加算法“有点烦”,需要简化。

把算式简便这个想法呼之欲出,成了全体学生追求方向,算式的改写,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学生对乘法意义体验充分,印象深刻。

4、认识乘法。

师:

刚才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使算式变短了,你们想知道数学家怎么想的?

揭示并板书课题。

⑴探究各部份名称和读、写法。

师:

先将11个3连加改成3×11,然后提问:

同学们看了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问

生1:

那个像“×”一样的符号叫什么?

板书乘号。

生2:

3表什么?

11表示什么?

尝试回答。

师:

教师小结:

3表示原来的相同加数3,11表示原来算式中3的个数,并让学生数一数。

因为有11个3相加,所以可以写成11乘3

师:

刚才同学说像叉号,你们看还像什么?

生:

像我们学过的加号。

因为乘法与加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数学家把加号一歪创造了一个新的符号×,读作“乘”。

师:

3×11读作3乘11,学生跟读。

3×11还可写作11×3,怎么读,自己读读。

师:

那你们看看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用乘法表示100个3相加,怎样列式?

⑵尝试体验。

师:

黑板上的算式能改成乘法算式吗?

再改作业上的。

师:

谁来读一读你的算式?

先读加法,再读乘法?

先读不容易听清几个几相加,怎么说就听清了。

生1:

再读一遍。

生2:

几个几相加。

⑶拓展练习。

3+3+3+2可以改成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自主创新。

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中掌握新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㈠CAI出示情境图。

⑴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游乐园情境图。

⑵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⑶学生尝试提问,解答:

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2×6=12(人)

摩天轮上一共有多少人?

4×5=20(人)

图上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3×4=12(把)

㈡把可以改写的算式写出来,再读一读。

3+3+3+2__________ 2+2+2+2__________ 

5+5+5+5+5__________   4+4+4-4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层次,开放性练习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成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知识,反思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3  5乘3

5+5+5=15        3个5

3×5  3乘5

 

              4×5   4乘5

4+4+4+4+4=20      5个4

5×4   5乘4

 

3×11  3乘11

3+3+3+3+3+3+3+3+3+3+3=33 11个3

11×3  11乘3

 

教学反思

通过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次执教,在教后反思如下:

反思一:

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让学生在直观感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主动构建乘法的意义。

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难到易。

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对话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从教学过程、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度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反思二:

新课标指出: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让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

反思三:

如何充分有效,用好用足教材主题图资源。

初次教学时只注意引入游乐园一角,但让学生在交流看到什么时,对过上车、摩天轮、小火车的叙述一带而过,忽略了其中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同数连加的初次体验,错过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因此在修改时,我将这部分内容加进去了。

反思四:

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第一次设计时,特别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探究怎样将3+3+3+3+3+3+3+3+3+3+3这个算式变短些,太过理想的预设,在教学实践中能否自然生成?

设计中明显忽视面临学生探究受阻,探究无果的教学现实时教师又该怎样适度点拨,适时指导的精细设计。

在教学后的再度设计,考虑了这一点。

反思五:

如何把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由于我长期从事高段数学教学,在初次设计中,提问的语句太长,问题太密这些都与低段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注意力的范围有限、集中力和稳定性弱都不相适应。

在再度设计时,我对提问设计时作了适当调整。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方案的修改设计

 

 

学情分析:

从上一个月的教学来讲,对于学习的新内容,学生听说多,但真正理解少,没有达到真正建构知识,形成感性认识。

这一点在讲角的初步认识时有很大的体现,学生认识角,听说过直角,单拿出一个直角图形可以认出,但是在三角板上指出直角,就有困难。

从我班学生特点来看,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这个特点会给学生学习理解乘法的意义造成困难。

因此,我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注重动手操作中,利用摆小棒形成对乘法的直观感悟,摸索到乘法的抽象感知。

教材分析:

教材例题从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运算,这样我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

介绍教材中出示的图片时也要注意语言,不能说小飞机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经历乘法的抽象概括过程,体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对现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现,而是进行创造性处理,旨在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勇于创新,发展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借助学生熟悉、喜欢、现实的公园娱乐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拓展练习,实践运用。

通过多次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小朋友,节假日喜欢到公园吗?

今天,你们愿意跟老师到公园游乐园一角去看看吗?

CAI出示情境图。

嗬,玩得真热闹,你看见什么?

生:

学生可能回答:

摩天轮、过山车、……

生:

摩天轮上每节车厢坐了4个人,做了5节,一共坐了20人。

生:

过山车上每节车厢坐了2个人,坐了6节,一共坐了12人。

生:

小火车上每节车厢坐了3个人,坐了4节,一共坐了12人。

师:

你还看见什么?

你会摆什么图案?

生:

学生回答,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实际生活中亲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