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24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docx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

附件:

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

(2008-2012年)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10月)

加快苏北振兴是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全面落实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指导和推进苏北地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一轮跨越,特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

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加大苏北发展支持力度。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各界倾力支持和苏北人民不懈努力下,苏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工业经济开创了多年期盼的良好局面。

(一)贡献逐步增大。

2007年,苏北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05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8.7%,占苏北地区生产总值41.3%,比2002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对增加财力、扩大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苏北地区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1.9%和27.6%。

第三产业占34.9%,比2002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工业从业人员占比突破20%,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70%。

(二)结构逐步优化。

苏北地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和区位条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轻重工业结构由2002年51.1︰48.9调整为2007年38.5︰61.5。

积极开展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56亿元,比2005年增长一倍。

按照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原则,推动企业和项目进入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省以上开发区工业产值已占苏北地区工业总量的50%。

(三)后劲逐步增强。

五年来,苏北地区完成城镇以上投资7100亿元,为前五年的2.8倍。

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徐州市中能多晶硅、禄恒液相甲醇,淮安市富士康科技城、淮钢特钢基地、银珠硝盐联产,盐城市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悦达集团纺织服装园,连云港市青年汽车零部件、中海集装箱和专用车、神鹰碳纤维和中复连众风电叶片,宿迁市梦兰、恒力工业园和泗阳上海纺织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实施,初步形成了国外资本、异地资本、本地资本竞相投入的发展局面,为加快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能源、装备、食品、纺织服装基地,加快建立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基地创造了条件。

苏北地区工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迎来难得机遇,也面对突出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主要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基础条件不够完善,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周边地区发展提速,传统产业压力增大;科学发展水平不高,尚未摆脱粗放发展模式。

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归根结底要依靠改革、发展、创新,通过思想大解放,实现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

二、发展机遇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初步迈入工业化中期,正处在产业发展加速、内生动力增强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振兴苏北工业,实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层次提升。

(一)战略地位已经明确。

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弱在工业。

增强苏北地区经济实力,潜力也在工业。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确定苏北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确定我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快发展连云港等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我国东部沿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省委、省政府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振兴苏北第一方略,全力推进沿海经济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

(二)区位优势逐渐凸显。

苏北地区地处沿海、连接南北、沟通东西,宏观区位突出。

徐州市位于陇海兰新铁路、京沪铁路交汇之处,是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个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连云港市位于陇海兰新铁路最东端、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过渡地带、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交汇点,是我省沿海开发的中心城市。

盐城市位于沿海中部,拥有全省70%的沿海滩涂和56%的海岸线,土地后备资源充裕;拥有两个一类口岸,与日韩近距相望,交往密切。

淮安市为苏北重要交通枢纽,是辐射2000万人口的苏北腹地中心城市。

宿迁市沿河布局,既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腹地和辐射地区,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三)资源优势更加突出。

苏北拥有全省三分之二的铁路,70%的海岸线,建港条件得天独厚。

土地资源相对充裕,沿海拥有成片盐田和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

全省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一半以上蕴藏苏北,其中岩盐、芒硝、凹土、石英砂等矿产储量位居全省之首或全国之首。

海洋生物资源种类较多,适宜发展海洋产业。

风力资源丰富,拥有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能电站,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

(四)发展氛围逐步形成。

苏北地区是革命老区,虽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苏北地区干部群众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精神状态好、发展信心足、工作干劲大,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好局面。

通过合力推进“四项转移”和开发区南北共建,推行重点项目责任制、“帮办制”,形成了亲商安商促招商、创新创业促就业的好势头。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立足区域共同发展,以优化基础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振兴装备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南北互动、城乡一体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

结合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环境、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本着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目标。

主要包括:

工业规模实现新跨跃。

2012年苏北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

工业占苏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8%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跃。

以园区化、一体化重大项目为依托,适度发展重化工业,轻重工业结构调整为35︰65。

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力争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

以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为载体,集中集约布局工业项目,发展10个千亿级和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工业发展增长极,力争各类园区工业产值占苏北地区工业产值的70%。

节能减排实现新跨跃。

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和能耗准入管理。

积极推进高技术含量、高投入强度、低能耗、低排放的大项目,适当提高产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实现省定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综合效益实现新跨跃。

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力争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0%,提高2个百分点。

结合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力争工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30%,提高10个百分点。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强度提高20%。

四、调整优化空间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是苏北地区工业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

根据苏北地区工业生产力布局现状和新一轮结构调整方向,更加注重产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

按照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各类要素协调的空间布局要求,结合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地确定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在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发展工业。

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节约原则,主要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建设工业项目。

(一)沿海产业带。

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人口集聚、交通运输等潜在条件较好,以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发展要素集聚能力逐步增强,发展潜力较大。

重点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南北挂钩共建园区,积极推进建设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连云港港、灌河口港(港口群)、滨海港、射阳港、大丰港等沿海港口工业区。

结合沿海地区区位特征和重点港口开发进程,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布局和发展以利用特定自然资源、国外资源为主的海洋产业、新能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新型造纸产业,高起点相机发展冶金材料和船舶产业。

鼓励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有序进入已经依法批准建设、具备环保条件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各类专业园区。

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五小”工业。

(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该区域交通便捷,劳动力丰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集聚功能开始显现。

根据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依托区域中心城市,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械装备产业、新型医药产业、资源型非金属材料产业(水泥、玻璃等)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产业。

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控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引导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以外分散布局的现有企业进入园区。

(三)腹地中心城市。

该区域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

依托淮安市和宿迁市,强化城市功能,呼应沿海开发和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准入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南北挂钩共建园区,积极发展资源加工业和清洁型工业。

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

利用大运河自然和文化遗产,加强生态建设,打造沿运河旅游风光带。

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调优调高调轻工业结构,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总体要求,结合苏北实际,自觉遵循工业发展一般规律,主动把握产业转移总体趋势,积极优化基础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振兴装备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优化基础产业

1.能源工业。

以苏北沿海地区为重点,重点发展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工业结构。

(1)加快发展核电。

在完成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工建设2×100万千瓦田湾二期工程,积极推进江苏第二核电站和田湾核电三期工程。

(2)积极发展风电。

充分利用本地区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灌云、赣榆等地规划建设陆上及近海风力发电场,力争形成15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装机。

(3)有序利用生物质能。

结合有效利用秸杆等农林产业废弃资源,在沿海及其他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秸杆发电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秸杆发电装机容量和农村生物质能气化供应点。

(4)其他能源工业。

支持连云港、盐城滨海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接受设施,并在苏北地区规划建设相应的天然气电厂。

对沿海港口及其他燃煤火电项目开展建设条件比选,择优推进前期工作。

优化燃煤发电布局,推进“上大压小”,结合苏北地区用电负荷变化情况,逐步将发展重点转向沿海和煤炭基地。

积极研究规划区域热电联产。

2.化学工业。

结合苏北地区资源分布、市场需求和区位特征,按照专业化、园区化、规模化要求,区别对待,有序发展化工产业,提升发展水平。

(1)突出发展石化产业。

坚持现有企业改扩建与布局新建相结合,发展石化产业,形成1000亿元级产业链。

依托连云港港口条件全力推进1000万吨炼油配套100万吨乙烯项目,并加快推进连云港原油储备基地、输油管道、原油码头、深水航道等重大配套项目。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依托沿海港口,适度发展具有较大规模的其他基础化工项目。

(2)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

以徐州市丰沛地区为重点,依托依法设立并且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开发区或化工集中区,高起点建设100万吨以上煤化工项目,开展延伸加工,形成500亿元级产业链。

(3)有序发展盐化工产业。

以淮安市和徐州市丰县、盐城市滨海县、响水县为重点,依托依法设立并且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开发区或化工集中区,结合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高起点建设100万吨以上制盐、30万吨以上离子膜烧碱、50万吨以上纯碱项目,通过延伸发展塑料制品等,形成1-2条500亿元级产业链。

(4)其他化工。

积极利用生物技术改造提升农用化学工业,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用化工产品。

完成各类小型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加快向开发区或化工集中区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