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22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十.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十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吉林中考模拟)“秦代和汉代对儒学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汉代对儒学“尊”的史实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

C.八股取士

D.百家争鸣

2.(2019·江西中考模拟)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中国步伐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统一

C.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D.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2019·山东中考模拟)如图中习总书记的这段话称赞的是

①张骞通西域

②玄奘西行

③鉴真东渡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9·吉林中考模拟)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开凿灵渠

B.实施“推恩令”

C.创立殿试制度

D.创立科举制

5.(2019·江苏中考真题)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B.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毕具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2019·黑龙江中考真题)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孟子B.韩非C.主父偃D.董仲舒

7.(2019·山东中考真题)“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2019·云南初三会考)汉武帝赐滇王金印,以其地设置益州郡。

这反映了汉朝实行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9.(2019·湖北中考模拟)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力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

B.图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秦朝分管监管的是太尉

C.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D.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0.(2019·内蒙古中考真题)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A.百家争鸣B.八股取士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文字狱

11.(2019·全国中考真题)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  ,管理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A.驻藏大臣B.理藩院C.伊犁将军D.西域都护

12.(2019·北京中考模拟)如下图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政权并立B.发展教育C.巩固统一D.文化交流

二、综合题

13.(2019·贵州中考真题)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2)明朝时期七下西洋的航海家是:

(3)名画《蒙娜丽莎》的创作者是: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音乐家是:

14.(2018·辽宁初一课时练习)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

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15.(2019·安徽初一期末)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古代帝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落实这个建议?

由此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汉武帝所采取措施的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秦代和汉代对儒学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A项符合题意;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沉重打击了儒家学说。

B项不合题意;明朝推行“八股取士”选拔人才。

C项不合题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解放。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题干“对儒学‘尊’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提高的儒学的社会地位。

确定答案A;“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八股取士”发生在明朝;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

可排除BCD三项。

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不是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民族大交融,这组搭配是错误的,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总书记赞扬了为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张骞通西域,也赞扬了下西洋的郑和。

①④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②③的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本题以“如图中习总书记的这段话称赞的是”为切入点,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通的相关知识。

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通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这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选项B符合题意;开凿灵渠是战国时期;创立殿试制度是武则天;创立科举制是隋朝。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搭配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6.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A选项不符合题意;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B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7.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

D。

8.B

【解析】

【详解】

根据“以其地设置益州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汉朝实行郡县制,B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题干未涉及分封制,A不符合题意;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创的,C不符合题意;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C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统治者分封了许多王国。

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故选项C说法正确。

图一是西周分封制,受封诸侯须听从周天子调遣,故选项A说法错误;图二秦朝分管监管的是御史大夫,不是太尉,故选项B说法错误;图四中是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项D说法正确。

故此题选CD。

10.C

【解析】

【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所以C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的局面,所以A不符合题意;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是明清时期的,所以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

本题关键词在于汉武帝时期,并且是关于汉武帝时期对诸子百家学说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答案。

11.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管理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D符合题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故AC不合题意;理藩院是清朝特设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故B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2.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统一道路的宽窄;汉武帝的推恩令。

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巩固统一。

故C符合题意。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二、综合题

13.

(1)董仲舒。

(2)郑和。

(3)达芬奇。

(4)贝多芬。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2)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七下西洋的航海家是郑和。

明朝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3)依据所学可知,名画《蒙娜丽莎》的创作者是达芬奇。

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4)依据所学可知,创作《英雄交响曲》的音乐家是贝多芬。

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为拿破仑所写的。

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