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193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一、《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花边饺子》选自教科版四年级上册12课。

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许多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

“吃饺子”一度是计划经济时代普通家庭改善生活的主要生活方式。

《花边饺子》围绕“妈妈”和“儿子”两代人包饺子展开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

文章朴素的文笔,娓娓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拮据、破天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了解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两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孝顺、敬爱母亲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文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敬爱母亲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情感。

【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的两件事。

2、难点: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板书“花边饺子”。

出示:

花边饺子图。

2、师:

瞧,这是刚煮出来的热腾腾的花边饺子,正冒着热气呢!

望着它,你想说什么?

(学情预设:

①真想吃上一碗饺子!

②想起了妈妈做的饺子。

③想起了吃饺子时的快乐。

……)

3、师:

对于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来说,花边饺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花边饺子》。

(板书完整课题)

4、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

课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什么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看看作者围绕“花边饺子”写了哪几件事?

2、检查生字词:

拮据、破天荒、威风凛凛、调馅儿、洋荤、大吉大利。

3、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两件事。

4、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把这两件事连接起来了?

(出示过渡段。

三、品读文字感悟母爱儿

1、师:

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那我们赶快去看看妈妈的花边饺子是怎样做成的吧?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来。

2、出示句子和花边饺子图:

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地一捏一捏,便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3、师:

从这段文字中你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4、师:

可为什么妈妈要给我们包花边饺子呢?

5、师: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第1—2自然段,找出理由。

6、解决问题:

(1)母亲疼爱儿子,把肉馅的饺子捏上花边,留给孩子吃。

①出示句子:

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②师:

是啊,母亲为了把仅有的一点肉留给我们吃,在饺子上耍了一小小的“花招”给饺子捏上花边,做了一个记号。

③师: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再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你还能从哪个字,哪个词或哪句话中读懂什么?

④指导书写“馅”。

⑤指导朗读。

(2)妈妈为什么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仅仅是为了美吗?

①生活拮据。

你能给“拮据”换一个词吗?

②还从哪个词知道家里难得吃上一顿饺子?

(破天荒)五六十年代,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日子,要吃上一顿饺子,吃上肉,可不容易啊!

(3)理解“花招”:

母亲为了区别带肉馅的饺子,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喜爱,给肉馅的饺子捏上了花边,这就是母亲耍的花招。

7、师:

爱的形式很多,你还能从1—2自然段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疼爱?

8、师:

是啊,就是这样疼爱孩子的母亲,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句子)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

①你能给“浸”字换个词吗?

放进去读一读。

你打算改吗?

为什么?

②创设情境,引读。

(望着这花边饺,我们就想说: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想起母亲的花边饺,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

9、小结学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这一部分内容?

四、深入文本 感悟儿孝母

1、师:

那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后来,我学着母亲的样子,给母亲做了花边饺子。

此时,你有疑问吗?

(预设:

“我”为什么要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2、请同学们默读第4—9自然段,找到相关句子用“~~”画起来,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内学习。

①指名说。

②出示句子,引读: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③师:

可为什么“我”就要用“花边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呢?

3、师:

母亲那么容易就吃到了带粮糖馅儿的花边饺子,那是因为母亲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

4、回归课题,总结板书:

花边饺里浸满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同时也浸满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敬爱,所以作者取题为《花边饺子》。

生读课题。

5、领悟写法:

作者抓住生活中包花边饺子这样的平凡小事,以小见大,抓住细节描写,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母亲的孝顺与敬爱。

肖复兴先生的许多作品都是如此,如《荔枝》、《母亲》等。

五、拓展延伸 学会感恩

1、简介肖复兴与母亲的关系。

他在《母亲》一文中,这样写到:

世上有一本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2、出示句子:

世上有一本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肖复兴

3、出示图片、配乐(感受爱、回报爱)。

师述: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我们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

每当看到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每当看到母亲卸去疲惫的样子,每当听到母亲亲切地说:

“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那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

作者的母亲是这样疼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便是母亲的爱!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4、母亲的爱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出示诗:

《母亲的爱》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

海,没有母亲的爱深;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

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

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5、小结: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里,正因为有了爱,我们才能茁壮成长,除了母亲,还多许多关爱着我们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们吧!

教学反思:

通过观看王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感到前面的这个教学设计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学生对于字词的交流学习还比较少,围绕“母亲疼爱儿子,儿子孝敬母亲”为主题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阅读比较少。

我认为: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真正体现大语文教学的思想理念,这一点是我以往做得不够的;还要在语文课中真正落实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做到了。

其次,语文课要有文学味。

要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体会语文课的文学美,感受文学的魅力,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也做到了。

第三,语文课要有情感味。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中,在学生的细细体味中,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做得还不够。

 

三、王崧舟《去年的树》研讨稿:

王崧舟老师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今天有幸听了王老师的《去年的树》,感觉诗意语文,不仅是理想和信念,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王老师的语文课堂。

一、全文不写外貌、不写表情、不写心理,用浅近的语言体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

王让学生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既让学生领悟了文本内在隐藏的诗意,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此举甚妙,一举两得。

教学看的是成果,现场立竿见影,听着孩子们的一次次朗读,看着他们的一次次进步,我从内心就断定了这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我也会经常的设计情境设置环节,现在方知我的设计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还清楚地记得我当时上课的流程,我和王老师一样抓住了友谊,也抓住了显示友谊的词语“天天”,看似我牢牢抓住重点,可实际上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涉及了最表层。

王老师设计了好多情境,抓住“天天”体会友谊的深厚,如:

“当桃红柳绿,阳光明媚,鸟儿站在树上天天                   ,树呢,天天                ;当星空点点,微风四起,鸟儿站在书上天天                  ,树呢,天天                 ;当细雨蒙蒙,秋风吹过,鸟儿站在树上天天                     ,树呢,天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孩子们立刻不由自主地根据老师的导语说出下言,在一次次的配乐中朗读着文本,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大树与小鸟之间友谊的深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二、语文要回家,语文课上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会语言文字的表达。

2011版新课标中就说明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立足于课堂。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自然不能机械化地训练,每一次都需要浓浓的场景氛围,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情境,不能把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只放到习作课,只放到口语交际课,要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要学会创设语言文字表达的情境,尽量扩大语言运用的容量,因为语言运用的频率很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品位。

文章自身就有语言美,而孩子们的语言运用也要做到美,在课堂上要有相应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把握好语言环境的基调、语言环境使用的节奏。

三、王老师语言文字运用落实的三个融合:

1、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情感的熏陶联系在一起;

2、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内容理解融合在一起;

3、学习语言运用和思想的梳理融合在一起。

王老师这三个融合仔细想来非常正确,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两者孤立,文章有文章自己的主线,我们创设的语言文字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文本内在情感的领悟或熏陶,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完成我们设定的教学重难点,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为了让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更深。

所以必须做到这三个相融,不能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听了王老师的课,也想提出几点与老师们共勉:

语文教学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王崧舟老师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诗意语文”,是因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素养发展了个人的教学特色。

麻木效仿只能成为第二或第N,效法不好甚至会成为“东施效颦”。

我们要学习的是名师大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确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发扬自己的教学特色。

适合学生的、符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让我们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