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080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docx

沮漳河特大桥施工方案

沮漳河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编制依据

(1)《武汉至宜昌铁路新建工程沮漳河特大桥全桥布置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5)《新建铁路汉宜线汉口至宜昌东段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和遵守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要求的规定。

(2)沮漳河特大桥以铺架时间为控制点,统筹组织整个工程施工、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确保总工期。

(3)质量合格、安全无事故,遵守国家安全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执行GB/T19001标准。

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运用网络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5)以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机械、完善的施工工艺为原则。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确保工程质量。

(6)重视环保,珍惜土地,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水土保持。

(7)有效保护天然气管道、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

(8)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业健康安全。

1.3、工程概况

沮漳河特大桥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与宜昌市交界的万城灌溉区,地势平坦、开阔,多为农业耕地、鱼塘等。

桥梁依次跨越港北渠、港中渠、红卫渠、港南渠以及沮漳河等。

沮漳河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227+792.77,桥梁总长约6km。

沮漳河特大桥左岸以(48+80+48)m连续梁跨越荆江大堤(一级堤防),右岸以(40+64+40)m连续梁跨越枝江大堤(三级堤防)。

(48+80+48)m连续梁跨越沮漳河,桥轴线与沮漳河水流流向交角为71°。

该桥的99#~100#墩位于沮漳河河道中,95#~96#、102#~103#墩位于水塘中,91#和92#分别位于荆江大堤两侧,103#和104#墩分别位于枝江大堤两侧。

因此在施工道路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应分别从荆江大堤和枝江大堤向河道中进占布料。

表1-1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约工程量

桥梁工程

1

钻孔灌注桩(沮漳河特大桥)

m3

36751

2

钢筋

t

1700

1.4、工程地质条件

本段属江汉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桩号DK227+770~DK228+280段跨沮漳河,夹角约80°,平原表层为Q401粉质黏土,黄褐色,软~硬塑,局部夹少量淤泥质粉质黏土,厚2~8m,III,σ=120Kpa,其下为Q301粉细沙,稍密~中密;饱和,厚3~15m,I,σ=100Kpa,其下为Q3-201园砾土及卵石土,局部夹中粗砂,密实,饱和,最大厚度大于30m,钻探未揭穿,III,σ=300Kpa,平原地表水发育,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含水层要有:

(1)上部的上层滞水,主要赋层于表层第四系黏性土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随季节变化较大;

(2)下部砂层及园砾土,卵石土层含承压水,地下水稳定水位0-5m,水量丰富。

该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主要特殊岩土有软土。

桥址位于第四系冲洪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沟渠纵横交错。

第四系软弱土层主要分布在沟谷及水塘表层,此类土有结构松散、孔隙率大、高压缩性的特点,工程性质极差,基坑开挖宜产生变形、坍塌、机械震陷等危害。

1.5、工程水文、水位条件

桥址处沮漳河水文资料:

F=2469km2,Q设计=1870m3/s~3400m3/s,H设计=44.58m,V1设计平均=0.47~0.86m/s,流向左←右,线路法线与水流方向交角为25o

1.6、气象条件及地震参数

1.6.1、气象条件

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有严寒,夏有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本段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有严寒,夏有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6、7、8三月以东南风为主,间有东北风及西南风,最大风力7至8级。

其余各月以北风及北北东风为主,最大风力9级,多发生在9月。

全年平均气温16.6℃;一月份平均最低气温3.5℃;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8-8-10);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1-30);年平均降雨量1270mm。

雷暴日数平均每年36天,近20年最大积雪厚度17cm。

1.6.2、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全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1.7、交通条件

(1)铁路运输

本线路两端连接京广线和焦柳线两大干线,中间和荆沙地方铁路相连,在线路北边有汉丹线,铁路运输非常方便。

本工程施工时,通过上述铁路可将主要材料运至汉口、宜昌及荆州等既有车站后,汽车转运到工地。

(2)公路运输

沿线公路交通较为发达,国道、省道、县道基本成网。

纵向的有汉宜高速公路及318国道等,横向的有国道G107,另外还有省道S256、S325、S225、S253、S107、S323等在线路附近,同时县道和乡村道四通八达,形成以高速及国道为主,省道、县道和乡村路为辅的公路运输网络格局。

所有这些公路距线路较近,为本工程的材料运输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施工条件。

(3)水运

本工程所经地区水运发达,长江经过武汉、荆州和宜昌,沿线河网密布,航道交错,本工程的材料特别是地材水运为主,运至码头后由汽车倒运至工地。

1.8、施工工期

本标段沮漳河特大桥桩基主体工程因征地拆迁原因于2008年12月10日开工,主体工程于2010年2月28日完工,施工历时15个月。

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和总进度计划

2.1、工程总体目标

2.1.1、工程施工质量目标

依GB/T19001-2002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计划,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施工,做到施工无缺陷。

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确保结构安全,综合工程质量确保达到部级优质工程的标准。

(1)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按设计速度开通要求,经得起运营和历史的检验。

(2)杜绝设计、施工质量事故。

(3)合同履行率100%;服务满意率在95%以上。

(4)确保全线环保、水保达标。

(5)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齐全整洁,符合铁道部和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实现一次交接合格。

2.1.2、工程施工进度目标

保证投入足够的管理人员、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等资源进行工程施工,在合同实施的任何阶段,投入的资源确保能满足进度的需要。

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在业主指定认可的时段竣工及关键项目施工控制性工期的实现。

2.1.3、安全生产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和计划,消除一切隐患风险,确保全员健康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施工生产的规程、规范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第一责任人制度。

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杜绝特大、重大安全事故,杜绝人身死亡事故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减少一般性事故发生,各项安全监控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创建安全施工样板工地。

2.1.4、文明施工、环保和水保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标准;施工工地整洁有序,无烟头,施工标志齐全美观,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推行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施工作业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严格执行发包人、监理人的指示,服从发包人和监理人的协调管理,尊重工程所在地的民族习俗,与其它各承包人友好相处,共同创建文明施工。

以生态平衡不破坏、沿线无集体投诉为宗旨,严格按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水保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通过国家验收。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

工程绿化完善美观;

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

2.2、工程施工特点、难点及对策

2.2.1、本桩基工程施工桩号为DK224+773.86~DK230+809.47,总长6.034Km,施工战线长、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

如何提高沮漳河特大桥跨越荆江大堤、枝江大堤及沮漳河中的桩基施工质量,保证合同工期的提前实现是本合同工程的难点。

2.2.2、环境保护的要求高、任务重。

工程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水系发育,植被茂盛,环境优美。

本标段弃浆、废渣工程量较大,施工中必须统筹规划弃碴利用和弃碴方案,防止水土流失;桥梁工程的钻孔桩数量较大,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泥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2.3、本合同工程主要重点、难点见表2-1。

2.3、总体施工方案

通过对招标文件分析,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要求,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经验,采用本行业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并借鉴目前施工技术的先进成果,依据以下原则进行总体施工技术方案规划:

施工组织上遵循“分区平行、区内流水”作业的原则,技术保障上遵循“统一规划、专业控制、细节保障”的原则,技术装备配置上遵循“配套先进、质量保证、统一调配”的原则。

2.4、施工总进度计划

2009年5月底完成施工准备。

2010年2月底完成沮漳河特大桥桩基施工。

详见附件一《施工形象进度计划横道图》。

表2-1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分析表

序号

重难点

分析

主要对策

1

征地拆迁难度大

本工程线路长,征地及高压电网拆迁数量巨大,牵扯面广、影响范围广,难度大。

在项目部里设协调小组,负责与业主和当地政府协调移民征地及其他事项。

2

全标段的统筹管理及协调难度大

本标段沮漳河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数量多,控制工期的重点项目多

(1)采用倒排工期法,合理安排沿线各桩基的完工时间,配置足够的施工资源。

(2)对关键工程采取重点控制,提前备足各项资源,专职领导负责制

4

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高

由于标段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达100年,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本标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就本标段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1)正确选择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原材料;

(2)严格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配;

5

桩基工程

本工程开通速度达到设计目标值即200km/h及以上,工程对桩基工程有严格限制,保证桩基施工质量是工程的难点。

(1)优选成孔机械,减小对桩底土层的扰动;

(2)采用优质的泥浆材料,保证泥浆质量和清孔质量,控制沉碴厚度;

(3)加强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

6

沿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沿线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保护要求高。

(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强化施工环保管理;

(2)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

(3)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4)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5)施工过程中做好软基、桥梁钻孔桩施工等的水土保持措施和防止泥浆污染措施。

7

鱼塘、大小沟渠众多

本标段沮漳河特大桥跨越鱼塘及沟渠多,控制工期的重点项目多。

采用抽排水法,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