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018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

精编资料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身边的力单元内容分析...第五课时:

力和机械第六,七课时:

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搭纸桥各课时具体设计...

第五册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身边的力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感受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测量、简单机械、物体结构与承重力关系等几方面内容。

教材先通过各种常见的体育运动、生活活动和大自然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力,并了解力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力的大小和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介绍榨汁机、推土机等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功能,通过自行车三角架、桥等对物体形状结构与其承重力的关系展开研究。

本单元是“运动和力”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前期对力和运动(推和拉、沉和浮等)具体感知基础上,首次对力学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直接接触和分析,通过本单元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力这一抽象概念形成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一些初步的对力的分析研究能力,对今后各种具体的力(如摩擦力、弹力、压力等)的学习研究会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

▪单元活动框架图:

体育运动中的力及作用

1、发觉身边的力及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力及作用

来自大自然的力

身边的力

各种大小的力

2、力的大小和测量

学会使用测力计

简单工具的应用

3、力和机械

简单机械的功能用途

物体形状结构与承受力的关系

4、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搭纸桥(实践应用与探究)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感受力的各种形式和作用,初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等基本属性,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了解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及其作用,初步认识物体的承重能力与他们的形状、结构有关。

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交流与表达、设想与验证的能力。

体会研究力的意义,感受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对力的各种形式、作用、大小、方向等形成较清晰的认识,发展学生对身边力的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关键:

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发现。

内容处理、安排建议

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观察、预测、测量、解释、假设与验证、实验与制作等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和探究机会,增加对力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力的探究兴趣。

如可以通过观察体育运动的图片录像,亲自动手拉木箱、拧瓶盖,用箭头画出力的方向,预测在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现象、分析敲钉子时出现的各种力等活动,感受力的各种形式,体会力的作用;通过“看一看、测一测、比一比”引导学生学会测量力的大小,并比较生活中各种大小的力;通过观察交流、尝试用简单工具和机械解决问题,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作用;通过“搭支架”、“造桥比赛”等活动探究物体形状结构与承重能力的关系。

在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具体事物和现象分析提炼力的属性,加深对力的领悟,并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对一些常见力的作用、方向较易理解掌握,但对反作用力等一些特殊的、抽象的力较难理解,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具体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如推墙壁、站在滑板车上互推等)。

另外,教学中提出的要求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本单元不要求学生形成力的抽象概念,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和现象描述其中出现的力的基本情况。

对简单机械的作用、物体形状结构与承重能力的关系,只要初步感知即可。

本单元内容丰富,且生动有趣,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

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可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测量、比较、制作与试验等能力。

如在研究物体形状结构与承重本领时,应鼓励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尝试用多种形状结构进行比较试验。

同时可通过简单工具机械的应用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作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运动中的力、发现力的作用

第二课时:

生活中的力、感觉力的存在和各种形式

第三课时:

来自大自然的力、自然力的利用

第四课时:

力的大小与测量

第五课时:

力和机械

第六、七课时:

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搭纸桥

各课时具体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联系各类体育运动,发现身边的力及其作用,感受力的存在。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力的各种形式、不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力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

感知身边的力及其作用。

三、活动设计:

1、活动一:

寻找体育运动中的力

活动目的:

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的力的现象,感受力的存在。

活动器材:

体育运动图片或录像

2、活动二:

感受力的作用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力的作用,认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器材:

球类

四、教学过程:

(一)寻找体育运动中的力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使小球运动。

说说是怎样让小球运动的。

2、观察:

观察课前收集到的各种体育运动的图片。

观看体育运动的录像。

3、交流讨论:

哪些物体在动?

是靠什么动的?

例:

球是怎么回移动的?

怎样使它往前移动得远一些?

很重的杠铃是怎么会被高高举起的?

……

4、观看轮椅篮球赛的录像或照片,再次组织讨论,说说有哪些力存在?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类体育运动的图片、录像。

✧通过反复观察、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中各种力的存在。

(二)感受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说说上述体育运动中各种力起了哪些作用?

哪些地方用到了力?

2.玩海绵球、玩具保龄球、乒乓球等游戏。

3.交流讨论游戏中出现的力和它们的作用。

4.小结力的作用。

(力能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也能使运动的物体改变速度和方向。

✧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充分感受力的作用。

✧注意安全教育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认识,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活动,发现身边的力及其作用。

2、尝试用箭头表示和描述力的方向。

3、能与同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将收集到的关于力的作用的证据与原先的设想进行比较,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会描述身边的力及其作用,初步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形式的力所起的作用

三、活动设计:

1、活动一:

推拉小木箱

活动目的:

认识物体移动的方向总跟力的方向有关,感受生活中各种力的作用。

活动器材:

小木箱、小车、木块、瓶子、牙膏、切开的橙子、海绵块等

2、活动二:

体会力的不同形式和作用

活动目的:

1.进一步体会力的不同形式,并尝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

钉子、铁锤、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力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请学生演示开门、关门,推、拉、拎小木箱。

2、观察思考:

里面用到了哪些力?

门、小木箱是朝什么方向移动的?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3、交流讨论

4、分组根据桌上材料进行活动,体会各种形式的力。

5、尝试用“作用”一词进行描述、交流。

6、说说生活中其他的各种力。

7、完成《活动部分》p18

✧引导学生关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分别给各小组提供瓶子、牙膏、橙子、海绵块、布条、铁丝等物品,让学生体会力的不同形式。

✧除考虑力的名称外,还应引导学生把力的作用与物体的状态变化联系起来。

(二)体会力的不同形式和方向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进行敲铁钉和拧螺栓等活动

2、交流感受

3、讨论:

有什么办法在图上把力表示出来?

4、尝试用箭头表示力(包括上一活动中旋瓶盖、挤橙汁等)

5、滑板推人游戏

a)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b)试验,并作记录

c)解释实验现象

6、完成《活动部分》P19、22

✧引导学生关注①里面出现了哪些力;②敲击时钉子对锤子的反作用力;

✧提供记录纸

✧也可进行推墙实验,让学生感受墙对人也产生反作用力。

✧注意安全指导

 

第三教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力。

2、了解自然力的利用及其破坏性,形成对自然力的正确态度。

3、通过设计制作会动的玩具,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动力玩具。

三、活动设计:

1、活动一:

认识大自然的力

活动目的:

1.了解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力。

2.体会自然力的作用与危害,形成对自然力的正确态度,树立辩证价值观。

活动器材:

图片、录像等

2、活动二:

制作动力小车

活动目的:

通过思考设计一个利用人力或风力、橡筋弹力、磁力等会动的玩具小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活动器材:

橡筋、磁铁、木片、竹丝、车轮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的力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思考:

除了前几节说到的各种力,大自然里有没有其他力呢?

2、讨论:

风力的作用和危害(结合播放有关录像)

3、说说大自然里的其他力

4、交流:

a.人类是怎样利用或化解大自然的力的?

b.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大自然的力?

✧引导学生注意区分自然力与非自然力。

✧注意利用台风、洪水等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加强学生真切感受。

✧收集相关图片资料扩充学生认识,如讲述《草船借箭》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

✧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设计制作动力小车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明确要求:

制作一个会动的玩具,可以利用人力、风力、橡筋弹力、磁力等

2、独立思考设计

3、小组交流讨论

4、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制作

5、交流展示作品,并解释其中的力及其作用。

✧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让学生事先调查、观察一些会动的玩具。

✧注意指导合作,并提醒学生根据别人建议改进自己作品。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力的来源、作用等。

✧此活动也可以在课余完成,结合兴趣课等进行交流、展示、评比。

 

第四教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力有不同的大小。

2.初步了解测力器的构造、原理,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力的单位。

3.通过对各种大小的力的讨论,体会力的多样性及科学技术的神奇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测力计的使用。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

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测力器的构造、原理,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器材:

测力计、不同轻重的物体、记录单等

活动二:

讨论各种力的大小

活动目的:

通过讨论、推算感受力有不同的大小,有的力很大,知道使不同物体运动需要不同的力。

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伟大。

活动器材:

特重物、小车、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讨论:

力有大小吗?

怎样知道拎这两包东西所用的力的大小?

你有哪些办法?

2.观察:

出示测力器,各小组观察测力器构造。

3.解释:

测力器的工作原理

4.测量:

使用测力器测出拎一千克物体所用的力。

5.认识力的单位。

6.用测力计测量拉不同小车所用的力,并作记录。

7.说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或比较力的大小

✧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作出推测和解释。

✧注意测力计的读数方法指导。

✧拉小车时应匀速

✧记录时应有单位N

(二)感受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