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71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docx

2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

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与走势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走过最为困难的年头,走过最为复杂的年头。

到了2012年,我们虽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形势依旧纷繁复杂。

在2013年,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如何安稳度过国内外经济深度转型调整期,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一、2012年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发展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复苏步履明显放缓,受此影响,我国经济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判断形势,科学果断决策,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经济增长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

2012年初,我国经济一度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比2011年第四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相当于上年全年经济增速回落的幅度。

5月份以后,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强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了经济缓中趋稳。

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降幅逐步收窄。

9月份以来,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企稳态势更加明显。

一些重要的经济预警指标开始回暖,9~11月份的PMI指数分别为49.8%.50.2%和50.6%,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由9月份的100.8快速上升到10月份的106.1。

全年经济呈现出增速合理、结构优化、物价稳定、就业增加的良好态势。

经济增长动力中,内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2年以来,中央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稳投资的政策措施,国内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前三季度7.7%的经济增速中,最终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和50.5%。

一方面,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消费保持了比较好的势头。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0.7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另一方面,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36.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

特别是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4%。

在经济筑底企稳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

2012年通胀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月份的4.5%逐步回落到12月份的2.5%,全年同比上涨2.6%,是最近三年来最低年涨幅。

特别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明显,前11个月上涨4.9%,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3.1个、2个和0.6个百分点,是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总体呈平缓回落态势,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不含保障性住房)同比下降的城市有41个,持平的有4个,即便是25个价格上涨的城市,涨幅也均未超过2%。

(二)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比较困难的市场环境下,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方向,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在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农业喜获丰收。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丰收。

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小麦、稻谷、玉米全面丰收,2012年粮食产量历史性地实现“九连增”。

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8万亿斤。

油料、糖料生产继续增加,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201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特别是”一快一慢”的态势与前两年形成鲜明的对照。

“快”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个百分点;“慢”是指,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放慢,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1%,比2011年同期提高16.8个百分点。

企业也更加积极主动立足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前三季度,全国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6.8%,增速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13.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科技支撑作用继续增强,航天、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重大创新成果,高性能中央处理器、核电超大型锻件等填补了多项重要产品和装备空白,特别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首次实现载人交会对接,“蛟龙号”创造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和深海勘探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四是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约23.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6%。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信息、创意、咨询、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加快。

五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完善并落实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从各地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制定了一批支持地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地位,促进东部地区转型发展。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

主体功能区战略顺利推进,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陆续出台。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重工业增速减缓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幅比2011年同期明显扩大,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改革开放在攻坚克难中稳步推进。

2012年以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国务院又取消和调整了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184项、调整130项,重点对投资领域、社会事业、特别是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

财税金融改革方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12个省市,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继续扩大;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

民间投资体制环境改善方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的42个实施细则如期出台,对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做出了明确规定,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激发。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顺利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电煤价格并轨改革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三年医改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顺利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启动实施,还出台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建立了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科技、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努力提高全球资源配置利用能力和水平。

完善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引导外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服务业拓展,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把稳定出口与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协调推进了一批境外油气、矿产开发和企业并购项目。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是就业形势总体比较稳定。

在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新的就业岗位需求仍然持续增加,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超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之内。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速。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增速。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国家连续第8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平均增加200元左右。

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高到人均24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出台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全国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比上年有所提高。

四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得到较好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顺利,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校。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发布实施。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设施条件继续改善,城乡居民免费、均等享受到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述情况充分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企稳的积极信号越来越明显。

这种良好的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有利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失衡格局的调整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国内因素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13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政府换届将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的发展热情。

十八大确定的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上下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热情,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将带来新的增长红利,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过去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政府换届后,逢“3”的年份经济增长要明显好于上年。

从投资周期来看,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要进行项目的可研分析和审批等工作,实际投资工作量不大,此后逐年加大投资规模,到五年规划的第三年投资增速最快。

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五年规划中各年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这表明五年规划的第三年投资增速要快于整个平均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

同时,2013年还是“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年,国家层面将对各级地方政府规划执行情况全面检查评估,各级地方政府为努力上交满意的答卷,将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无论是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还是从自身情况来看,我国在稳增长方面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从财政政策来看,201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约为1.5%,可以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投资缺口较大,财政支出需求也较高,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同时,我国仍具有一定减税空间。

从货币政策来看,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下降空间;2013年物价水平总体仍将保持相对低位,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基准利率相对较高,存贷款利率也有下降空间。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过高,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收费规范等方面有较大空间。

(三)“新非公36条”细则的政策效应将有助于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显示了中央政府在推进限权改革上的决心和魄力。

这次不仅取消了很多行政审批项目,更具突破性的是,为了防止行政权的扩张和新审批的滋长,一刀切地规定了新“两个凡是”:

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42个部门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减少“有形之手”对市场运行的干预,激发民营企业的创业热情。

(四)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特别是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为扩大消费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有利于消除后顾之忧,增强即期消费能力。

此外,我国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空间,信用卡消费基本覆盖汽车、安居、车险、旅游、培训、留学、百货等民生领域,激发了居民消费热情,日益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手段。

(五)自贸区建设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将有利于外贸稳定增长。

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贸区。

其中,已经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除与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外,其他9个自贸协定已经开始实施,情况良好。

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与韩国结束了自贸区联合研究,中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

自贸区建设为我国2013年外贸进出口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

2012年前10个月,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5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对外投资高增长对带动我国相关行业设备装备出口有积极影响,并将推动形成我国对外经贸新格局。

三、清醒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成绩、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还比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摆脱低迷仍困难重重。

第一,经济增长普遍失速,扭转低迷态势比较困难。

从发达经济体看:

虽然2012年三季度以来美国的增长、就业和房地产状况有所改善,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前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为O、-0.2%和一0.1%,且经济下行态势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三季度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2%,分别比一、二季度增速下降0.3个和0.1个百分点。

日本经济三季度环比折年率下降3.5%,远低于一、二季度的增长5.3%和0.7%。

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总体上仍处高位,欧元区失业率5月以来一直保持在11%以上,10月份达11.7%,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中西班牙是全球失业率最高的国家,达到26.2%。

从新兴经济体看:

2012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和南非经济逐季下滑,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2.9%和1.5%。

印度经济三季度同比增长5.3%,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巴西经济增速三季度也只有0.9%。

主要国家的重要先行指标表现依然不佳,特别是全球制造业出现“群体性萎缩”,预示世界经济短期内很难摆脱低速增长局面。

2012年11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发达经济体看,除美国为52.8外,欧元区为46.3,连续16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日本为46.5,连续6个月低于50。

从新兴经济体看,在外部市场条件恶化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打压下,俄罗斯的PMI降至52.3,巴西为48.7,连续8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2012年全年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将从2011年的5.4%下降到4.5%。

国际组织对2012年和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普遍不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10月份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3.3%,2013年增长3.6%,分别比7月份预测时降低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联合国2012年12月份估计,2012年经济增长2.2%,2013年增长2.4%,都比6月份预测时降低0.3和0.7个百分点。

第二,欧债危机依然高危,短期内有效缓解比较困难。

欧债危机时好时坏,但总体没有摆脱困境和危境。

目前,欧债危机加深的两大“引爆点”尚未拆除。

一是希腊的情况尚未有效改善。

虽然欧元区已批准向希腊发放491亿欧元援助款,但希腊在经济连续5年衰退、失业率高达26%的情况下,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不排除再次出现违约风险。

二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亟待救援。

西班牙陷入银行业坏账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双危机”,西班牙银行业2012年9月坏账率已达10.7%,总额达1822亿欧元,均创历史新高;国内不少地区财政困难加剧,要求中央政府给予财政援助。

意大利作为欧元区救助机制的出资国之一,在本身债务高垒的情况下,还得为救助其他欧元区成员支出大量资金,到9月底意大利政府债务为18840亿欧元,年度预算赤字预估占GDP的比重由此前的1.7%土调至2.9%。

展望未来,虽然欧洲央行宣布在二级市场上开展”无限量冲销式国债购买”计划,欧洲稳定机制也已启动,欧盟领导人也就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达成共识,暂时降低了欧元区成员国的发债成本,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成员国债务很难削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除德国之外,其他欧元区主要国家债务占GDP的比例都呈持续上升趋势。

在经济低迷、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和欧盟的救援计划能否得到有效落实,需要进一步观察。

另一方面,内部分歧很难弥合。

德国坚持要求重债国实施严厉紧缩和向欧盟让渡财政自主权,欧洲央行要求重债国先申请主权救助并服从附加条款,而重债国对此均强烈反对,要求“无条件援助”。

特别是2013年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将举行大选,其国内反对提供援助的声音正在增强,今后德国政府能否排除政治干扰继续进行危机救援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第三,国际市场震荡加剧,实现平稳运行比较困难。

2012年以来,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也是乱象丛生,价格大幅波动。

国际原油和重要矿产品价格二季度大跌,三季度快速回升,四季度又震荡下行。

北半球一些地区的严重干旱增加了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快速上涨。

金融市场大落大起。

欧元兑美元汇率二季度下跌5.1%;截至目前,又比二季度末上涨4.4%。

黄金价格从1528美元上涨到1796美元左右后又回落至目前的1667美元。

欧美股市震荡上涨。

截至目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比2012年初上涨6.9%,纳斯达克指数比2012年初上涨15%。

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扰动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各类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货币超量发行,利率保持超低水平,加大了人们对全球通货膨胀的担心。

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2012年9月推出了不预设上限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又推出了第四轮,而且0~0.25%的低基准利率已维持了48个月,目前还看不到调整的迹象,通货膨胀隐忧值得高度关注。

第四,干扰因素作用叠加,消除不利影响比较困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干扰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一是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

一些国家不仅在传统领域搞市场封锁,而且千方百计对新兴产业设限,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世贸组织表示,由于各国政府将会更频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保护本国生产者,2012年全球贸易预期增长率将由此前的3.7%进一步调低至2.5%。

二是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悬而未决。

2013年1月1日起美国大批减税政策到期,强制减赤方案自动实施,客观上将迫使美国的财政政策转向严重紧缩,这不仅会冲击美国经济,也会拖累美国的信用等级,并进一步恶化全球主权信用环境。

以上诸多因素叠加重合,将严重打击全球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更多的变数。

(二)从国内看,发展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较大,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同时,国内外环境变化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进一步凸显。

第一,经济企稳基础不牢。

从外需来看,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贸易量增幅下滑,导致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共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案件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

加上我国部分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减弱,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

前11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7.3%,增幅比2011年同期回落13.8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7%。

受外需持续低迷、部分订单流向周边国家等因素影响,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仍然很大。

从内需来看,有效需求的扩大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方面,稳定投资困难加大。

受市场约束强化、预期收益下降、融资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企业增加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不足。

政府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受融资能力的影响,一些项目也放慢了进度。

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施细则巳按期出台,但政策效应的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消费保持较快增长面临一些障碍。

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消费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这部分群众的消费意愿短期内还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

消费市场环境不够规范,食品药品等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市场监管也不完全到位,还难以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方便消费。

消费的新增长点亟待培育,医疗保健和养老等服务消费需求潜力虽大,但有效供给不足。

第二,企业经营困难加重。

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矛盾加剧,部分企业订单不足、销售不旺,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使得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压力,一些企业出现缩短工时、部分停产的现象。

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在各类要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2012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37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0.27元。

二是小型微型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

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大企业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

三是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受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国内外市场环境稍有变化,企业生产经营就会处于被动局面、遇到很大困难。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

2012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0.5%,亏损企业亏损面同比扩大3.2个百分点。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生产经营困难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当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特别是前期扩张过快的行业,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2012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人才、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升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目前全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

三是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潜能远未释放。

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3%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水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工程设计及研发、软件及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不足服务业的40%,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第四,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2012年以来,财政收入呈持续回落态势,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