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675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docx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党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既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宣言》不仅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性质和任务,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根源。

这个《宣言》也就是唯物史观宣言。

《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郭杰忠(1964―),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江西南昌330077)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

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1](P416)今天,《宣言》出版发行160周年了,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出的灿烂硕果,让我们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巨大力量。

虽然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客观实际也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时代,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不会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没有变。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的:

“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但是“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至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2](P248-249)《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宣言》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了未来社会的走向和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对于如何分析社会现象、如何看待人类社会发展,人们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方法。

对于社会是如何发展的,要么归结为现象,要么停留在意识领域,而没有看到社会意识、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

《宣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辩证关系的原理,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是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标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标。

《宣言》认为由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因此都具有暂时的性质,其根源就在于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现代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最后取得统治地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样资产阶级的灭亡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胜利也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

生产力作为最活跃的因素,它总要为自己开辟道路,由此引起生产关系的革新以至上层建筑的改变,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个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P277)于是,“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这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2](P278)“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P284)而且,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还“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93)。

由此可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生产力作为社会解放和进步的起点,是人类社会动态发展的顺理成章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相对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先进的、进步的,它创造了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文明,为实现人的解放创造了许多方面的物质条件。

[3]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又造成了社会畸形发展和人的异化,造成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新的生产方式越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4](P744)。

“劳动资料不断地夺走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工人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奴役工人的工具”。

[4](P748)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人都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P29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方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这是对个人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就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单纯过程来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对于这个过程的一切社会发展形式来说都是共同的。

但劳动过程的每个一定的历史形式,都会进一步发展这个物质基础和社会形式。

这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就会被抛弃,并让位给较高级的形式。

当一方面分配关系,因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一定的历史形式,和另一方面生产力、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扩大加深时,就表明这样的危机时刻已经到来。

这时,在生产的物质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就发生冲突。

要实现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最大障碍。

这就是说,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不断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企图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但这种调节毕竟是有限的,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也是有限的,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因为这样不仅意味着资产阶级失去自己的统治和根本利益,而且等于宣告资本主义灭亡。

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却是不可抗拒的,生产力本身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革除生产方式无能驾驭这种生产力的矛盾,当生产力“达到了同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剥削者就要被剥夺了”[5](P267)。

  《宣言》所揭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前进的。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母体中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5](P32)基于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自己的历史使命同推动生产力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己的追求,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6],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这是对《宣言》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二、《宣言》在阐明人类社会整体统一性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

  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的有机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同区域的社会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随着需求的增加,市场的扩大,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2](P110)这是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呢?

就是资本主义开始全球扩展、建立起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的一个阶段,就是全球化开始加速发展、真正形成的阶段。

“大工业建立了由于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

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2](P273-27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2](P276)“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2](P276)“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2](P276)马克思的这些话已经过去了160年,但是与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却非常契合。

可见,资本主义经济带来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内在的逻辑,它发展的时间越久,这种趋势就越明显。

  如果从《宣言》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确实可理解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这一历史进程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显现,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高级阶段。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2](P276)也就是说,世界是联系的,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不是孤立的。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开放的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来准备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所含有的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制的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攫取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矿藏、每一个市场的要求,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种占领社会的每个角落、填满社会的每个缝隙的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要求填满人类社会每一个缝隙的这种特性,使它们不再像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经济形式那样,仅仅作为某个氏族、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经济形式就满足了,而是要求成为地球上整个人类社会统一的经济形式,也就是说,使地球上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在某一时刻都同时具有这种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经济形式。

  人类社会开始布满地球上可以占用的球面是与工业革命同时发生的。

大机器生产的出现使人类改造和影响自然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迅速向全球扩展,人类社会的汇流过程此时便发展成全球化的过程。

可以说,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其基础是经济的全球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的潮流中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