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631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docx

病理生理学陈增良呼吸衰竭

第九章呼吸衰竭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

2.呼吸衰竭发生机制是:

A肺泡通气不足B肺泡弥散障碍

C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D解剖分流增加E以上均是

3.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为

APaO2低于8.0kPa(60mmHg)BPAO2低于8.0kPa(60mmHg)

CPaCO2高于6.7kPa(50mmHg)

DPaO2低于8.0kPa(60mmHg),PaCO2高于6.7kPa(50mmHg)

EPaO2低于6.7kPa(50mmHg),PaCO2高于8.0kPa(60mmHg)

4.下列哪项不是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中枢抑制B煤气中毒

C气道异物D肺淤血、水肿E肺广泛纤维化

5.反映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

A肺活量B肺潮气量C肺总量DPaCO2EPaO2

6.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大量胸腔积水B气道阻力增加

C肺泡面积减少D肺泡壁厚度增E肺内通气与血流比例下降

7.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肺顺应性降低B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E肺循环短路增加

8.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

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

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造成

A肺泡稳定性增加B肺泡回缩力增加

C肺顺应性增高D肺泡表面张力减少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

10.Ⅱ型肺泡上皮受损可产生

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

C肺泡表面张力增加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高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

11.导致弥散障碍的原因有

A呼吸中枢抑制B小气道广泛阻塞

C喉头狭窄D多肺叶切除E肺顺应性降低

12.弥散功能障碍一般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是因为

ACO2溶解度>O2溶解度BCO2弥散力>O2弥散力

C气道阻力降低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E通气增加

13.功能性分流是指

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

C死腔气量增多DV/Q比率增高E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

14.死腔样通气是指

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D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E肺泡完全无血流而通气正常

15.中央气道阻塞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

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

C单纯PaCO2升高D单纯PaO2降低EPaCO2升高和PaO2降低呈一定比例加重

16.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

APaO2降低BPaO2增高

CPaCO2降低DPaCO2增高EPaO2降低伴PaCO2增高

17.喉头水肿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

C肺泡面积减少D肺泡膜厚度增加E解剖分流增加

18.肺动脉栓塞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

C肺泡膜厚度增加D肺泡通气/血流比降低E肺泡通气/血流比升高

19.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

A皮肤血管收缩B脑血管收缩

C眼结膜血管收缩D肺小动脉收缩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20.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原因是

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B血液粘滞度增高

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慢性缺氧致血量增多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21.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

A体循环血液回流量增加B血液粘滞度增高

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D缺氧致血量增多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22.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PaO2降低使ATP生成减少BPaO2降低使脑血管收缩

CPaO2降低使脑细胞内酸中毒DPaO2降低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23.ARDS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B肺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淋巴回流障碍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

24.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开始给氧时可:

A持续给高浓度氧B给纯氧C给高压氧

D间断给高浓度氧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

25.某患者,男,65岁。

咳嗽.咳痰.哮喘40余年,近期加重,并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幻觉和嗜睡等临床表现。

根据上述表现,应考虑患者最有可能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心性哮喘B肝性脑病

C肺性脑病D尿毒症E感染性休克

26.某患儿,女,2岁。

咳嗽.咳痰.气喘11天,加重3天。

体格检查:

体温39℃,脉搏120次/分,呼吸45次/分,双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啰音,动脉血氧分压6kPa。

根据上述情况应诊断为:

A大叶性肺炎合并心功能衰竭B小叶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C小叶性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D大叶性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

E大叶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27.某患者,男,60岁。

结核病史30余年,近期加重入院,现呼吸表现为频率和深度逐渐增强与逐渐减弱交替,每一周期之间有一呼吸暂停,这种现象称为:

A间歇式呼吸B潮式呼吸C抽泣样呼吸

D叹气样呼吸E库斯毛大呼吸

(二)B型题

A过量服用安眠药B气道异物C重症肺结核

D胸腔积液E肺动脉栓塞

1.阻塞性通气障碍

2.胸廓扩张受限性通气障碍

3.通气动力不足性通气障碍

4.肺通气、换气障碍

5.肺换气障碍

A气道阻塞B肺大部切除C肺纤维化

D肺内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E肺动脉栓塞

6.死腔样通气

7.通气不足

8.肺泡膜厚度增加

9.解剖分流增加

10.呼吸面积减少

(三)X型题

1、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可有下列哪些变化?

A、PaO2增加B、PaO2降低C、PaCO2增加D、PaCO2降低E、PaCO2正常

2、主要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病因有:

A、肺纤维化B、麻醉药过量C、肺动脉栓塞D、气胸E、气道异物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呼吸衰竭的机制有:

A、气道狭窄B、通气动力减弱C呼吸面积减少D胸廓扩张受限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导致呼吸膜厚度增加的病因有:

A、肺动脉栓塞B、肺水肿C、气管异物D、肺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

5、关于呼吸衰竭论述错误的有:

A、常由多种因素同时或相继发生作用引起B、机体各种变化的基础是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C、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与原发病有关D、肺性脑病是由高钾血症引起E、患者常易伴发左心衰

6、呼吸衰竭导致机体器官损害的始动因素是:

A、酸碱平衡紊乱B、电解质紊乱C、高碳酸血症D、氮质血症E、低氧血症

二.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2.Ⅰ型呼吸衰竭3.Ⅱ型呼吸衰竭4.肺性脑病5.功能性分流

6.死腔样通气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二氧化碳麻醉

三.填空题

1.呼吸衰竭是由于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其判断标准一般以动脉血氧分压低于kPa,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kPa。

2.导致呼吸衰竭发生的基本环节是障碍,障碍。

前者主要以和的形式出现,后者主要以、、和的形式出现。

3.单纯的通气功能障碍常导致型呼吸衰竭,单纯的换气功能障碍常导致型呼吸衰竭,但临床上呼吸衰竭常是由多种机制同时或先后参与引起的。

4.由于而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型通气不足。

由于或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

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5.功能性分流是指部分肺泡的V/Q比值;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V/Q比值。

6.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可吸入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吸入、氧。

7.呼吸衰竭根据动脉血气变化特点,可分为和;根据主要的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和;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可分为和;根据病程急缓,可分为和。

8.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有、、、。

9.肺弥散障碍包括:

、、。

10.肺通气不足分为:

和两类。

四.问答题

1、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2.为什么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吸入低浓度(30%)、低流量(1-2L/min)的氧?

3.为什么吸纯氧可显著提高功能性分流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而对真性分流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却无显著影响?

4.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五.论述题

1.试述小叶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机制?

2.呼吸衰竭病人,可发生哪些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至少举3种)?

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3、为什么呼吸衰竭患者易伴发右心衰竭?

第九章呼吸衰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2.E3.D4.B5.B6.A7.C8.A9.B10.C

11.D12.B13.E14.C15.B16.A17.B18.E19.D20.C

21.C22.E23.E24.E25.C26.B27.B

(二)B型选择题

1.B2.D3.A4.C5.E6.E7.A8.C9.D10.B

(三)X型题

1.BCE2.ABD3.ACDE4.BDE5.DE6.CE

二.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机体在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7kPa(50mmHg),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称为~

2.Ⅰ型呼吸衰竭:

仅有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而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升高的呼吸衰竭。

3.Ⅱ型呼吸衰竭:

既有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又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升高的呼吸衰竭。

4.肺性脑病: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患者早期表现为兴奋、头痛、烦躁,严重时出现精神错乱、表情淡漠、嗜睡、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5.功能性分流:

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而血流未发生相应变化,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这种现象称为

6.死腔样通气:

部分肺泡血流量明显减少而通气量未发生相应变化,以致这部分肺泡的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这种现象称为~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指原无心肺疾患的患者因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导致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而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核渐进性低氧血症。

8.二氧化碳麻醉:

当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迅速而严重时,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称为二氧化碳麻醉.

三.填空题

1.外呼吸、8、6.7

2.肺泡通气、肺泡换气、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血流比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3.Ⅱ、Ⅰ

4.肺泡扩张受限、气道狭窄、阻塞、气道内径

5.降低、增高

6.高浓度、低浓度、低流量

7.低氧血症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通气性、换气性、中枢性、外周性、急性、慢性

8.呼吸肌活动障碍、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肺的顺应性降低

9.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过短

10.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

四.问答题

1.答: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①肺通气功能障碍:

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②肺换气功能障碍:

包括肺泡膜对气体的弥散功能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2.答: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体内既有低氧血症又有高碳酸血症存在。

严重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此时呼吸中枢的兴奋主要依靠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

若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可因外周化学感受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