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农民工子弟德育现状及对策同名45433.docx
《浅析当今农民工子弟德育现状及对策同名454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今农民工子弟德育现状及对策同名45433.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当今农民工子弟德育现状及对策同名45433
浅析当今农民工子弟德育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洋浦中学 陈秀芳
古曰: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可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纵观当今农民工子弟的德育现状,其道德面貌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表现出了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可喜局面。
但就学生个体而言,仍然存在着众多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和缺陷。
如:
心中无德、自私自利;柔弱无助、意志脆弱;自卑闭锁、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德育现状堪忧。
本文就农民工子弟德育现状的形成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作一简要浅析。
一.德育现状形成的原因
1.社会德育环境落后
社会是一个思想道德的大熔炉,社会德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盛行。
在城乡经济没有达到相对的和谐之时,"穷则思变"的农民工抱着"淘金"的心理涌向城市,而这些农民工子弟由于长期受到父辈淘金心理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
往往使得他们在金钱与道德博弈的过程中,采取铤而走险的方法,"一切向钱看"、"拿青春赌明天",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其次,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弟的家长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
另外,我国现在很多大的城市以受教育程度为户口准入标准,使得很多农民工子弟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导致了他们受教育的环境欠缺。
除了缺少高雅文化的熏陶外,更为重要的是边缘地带潜伏着"黄"、"赌"、"毒"等现象,同时,文化环境中充斥着色情、暴力和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内容,毒害着农民工子弟的心灵和言行;最后,法制环境的不健全,使得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娱乐场所屡禁不止,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学校德育效果欠佳
长期以来,学校在面对农民工子弟德育工作时,从德育目标、内容到德育的可操作性,学校基本上是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因材施教、类教有别"。
众所周知,农民工子弟所处的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从来就有别于城市的孩子。
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同时,往往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架空"。
没有从不同学生生活中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做起,往往导致了两种极端:
一是缺少教育的耐心,出现"破瓶子破摔";二是在没有了解农民工子弟的实际情况下,采取了打、骂等生硬的教育方式,导致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导致一个个原本活泼、有生气的"小老虎"变成了一只只驯服的"小羊羔"。
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创新与批判在格式化的教育过程中渐渐地消失了。
再者,由于农民工家庭的特殊情况,他们一般缺少与德育工作者的沟通,在家庭教育上没有及时和德育工作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德育教师在孤军作战,苦苦挣扎。
在一般的初中学校,德育只是班主任、学校领导的事,一般的科任教师则不闻不问了。
而恰好,这些孩子往往需要我们更多教育者的关注与呵护。
3.家庭教育失误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家庭教育、学校德育秩序建立起来之后,还需花大力气解决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环境良好熏陶作用。
就改善社会德育环境而言,首先,社会舆论必须倡导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观,媒体要增强责任感,倡导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其次,在优化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文化环境时,不仅要加大对不良文化传播的清理、加强对低层次文化娱乐场所的整顿,而且要抓好活动场所的建立,更多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欣赏的、满足他们兴趣的精神食粮等。
家长的道德修养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努力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的家庭,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加大对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监督。
而不是做表面的工作。
可以建立一个奖罚的评估制度,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
2.发挥学校德育优势
第一,在德育内容和目标上,学校要针农民工子弟的特殊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育,同时,德育目标和内容必须以普遍的社会实际为基础,不能脱离现实的轨道。
如果德育目标过于空洞,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为地予以拔高。
不但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相反地,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产生怀疑。
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尤其重视对农民工子弟进行德育目标、内容认同感的培养。
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教育,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质的飞跃。
第二,注意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内容的易接受性和规律性。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把高层次要求作为目标,把低层次的普遍实现作为侧重点,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层次。
道德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而我们的道德教育如果停在纯粹道德的层面上,就会使学生感到是"圣人教育过于理想化的道德规范,很容易成为一种空泛的说教。
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
第三,在德育工作方法上,改变过于陈旧,注重形式、轻视内化的方法。
有的学校或领导常常以活动开展的多少、形式的新旧来简单地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忽略了德育的内化能力。
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社会实践。
学会打破"课堂里的是课,课堂外的不算课"这样的传统德育观念。
认为只有课堂教学才是正规教育,剥夺了许多学生可以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东西,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只有大胆地进行社会德育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内化力量。
第四,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实践以促使学生的道德判断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成熟的道德行为要以成熟的道德思维作前提,但发展道德判断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个体的道德行为。
因此,要学会自律。
而自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养成。
学校不可能将学生与社会隔绝,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吸取正确的东西,抵制错误的东西。
3.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首先,农民工家庭的家长要屏弃浓重的"拜金主义"、"富则成功"的观念,树立正确教育孩子的观念。
积极地引导孩子认识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帮助孩子走好人生奠基性的一步。
家长要学会"智力投资",要认识到当今社会如果没有文化就是"文盲"。
同时,要具备"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先进的观念。
要认识到孩子的德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其次,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德育表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家风。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的教育才有威力,才能在孩子的思想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很难设想,一个出言不逊,懒散成性的家长能教好他的孩子吗?
可见"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以及语言行动等无不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再者,鉴于农民工家庭的实际情况,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学会看到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的头等大事。
要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时间,毕竟孩子是需要大人关注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要注意规范孩子的一言一行。
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教会孩子以礼待人,教会孩子学会分享快乐,去掉孩子自私的毛病。
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良好人格,家长对孩子应进行趋向、期望的行为训练。
家长应注意多和子女进行沟通。
为了达到相互理解,父母要放下架子,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和孩子谈心,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后,要将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结合起来。
孩子的成长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
家长必须加强与学校、社会的联系,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和德育工作者取得联系,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做到"防范于未然"。
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朱维同
合肥市第二十九作为安徽省首个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试点学校,2000年以敢为人先争一流的勇气和决心创办农民工子女特色教育,2005年又被合肥市教育局确定为定点学校。
历经七年艰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办学规模从而000年创办之初的1个试点班36名学生扩大到如今的30个班1796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占72.8%,来自15省56市、县)。
学校先后获得了合肥市“合肥市特色初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绿色学校”、“花园式单位”、“优秀中学生团校”、“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先后接待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原省委书记郭金龙、合肥市吴存荣等省市领导同志的视察。
创办农民工子女特色学校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办好农民工子女特色学校,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学校来说,如果没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的教师队伍作支撑,办好农民工子女特色学校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始终坚持“以师为本”思想,既要培育农民工子女成才,更要造就优秀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者,使他们成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专家”、“学者”,建设一支适合我们学校校情的“名师”队伍,进而真正把二十九中特色初中教育打造成全省教育界的一块品牌。
一、以师为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要建设好干部、教师、职工三支队伍。
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来严格要求校长及其领导的班子;“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农民工子女特色教育的基本保证”来要求教师;以“全面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保障”来要求职工,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人心稳定、努力上进、科研见长、师德高尚的专业型师资队伍。
1、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道德建设。
师德的灵魂是爱生,学校在贯彻《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时,将充分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评判,树立榜样,批评不足。
学校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开展“微笑教育”和“宽容教育”,杜绝各类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
针对“农民工子女——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学校要求教师要以最大的热心、爱心、耐心,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无论家庭好坏,成绩优劣,教师都要以公平公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聊天,谈思想,谈家庭,谈他们自己的抱负和目标,拉近老师与学生的之间距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这些农民工子女真切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热爱他们的浓浓亲情,给学生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感染力。
2、营造自身优势,吸引优秀教师投身特色教育。
随着农民工子女特色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办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需要建立一支百人以上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学校本着“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引进优秀教师和优秀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来校工作,尤其是花大力气引进40周岁以下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一批骨干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现在学校在职教师学历本科率已经达到95%以上,我们还计划采取引进和培养双重渠道,从08年开始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为我校恢复高中办学储备师资力量。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推进“135”名师工程。
针对我校中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学校历来十分重视他们的成长。
在培养时我们注重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
在形式上采用多样化,师徒结对、新老挂钩、开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讨班、备课组集体指导等形式;在内容的选择上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在目标上要求“一年适应教学工作,三年出好成绩,五年走向成熟成为骨干”。
力争在近两年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四年内培养出一批在合肥市乃至全省都叫得响的骨干教师。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师岗位聘任制。
我们积极完善“分级聘用,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即学校相关部门聘用班主任,班主任和教师双向选择),优化学生评价教师的测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实行“优劳优酬,奖勤罚懒”的内体改分配方案,为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