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37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2.宋代农学家陈敷说: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

“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

“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精耕细作的传承

B.人地矛盾的显现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3.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三国时期的“布衣”的穿着最不可能是哪一种材料做成的

A.毛B.麻C.丝D.棉

4.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到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5.“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

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6.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这说明

A.传统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关

B.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C.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

8.有学者说:

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反映了“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9.《颜氏家训》中说: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是

A.重农抑商

B.集体劳作

C.自给自足

D.合作经营

10.清朝雍正年间的土地买卖契约,详细记载所买卖土地的坐落,面积和买成双方。

除了买卖双方及证人签字画押以外,官府也加盖了官印。

官府在土地买卖契约上加盖官印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

B.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依据

C.致使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

D.进一步保护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2.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

这一观点体现出该学者

A.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B.注重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对新航路开辟给予全面肯定

D.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

13.王觉非主编的《英国近代史》载: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牛顿

B.爱迪生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14.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5.“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6.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17.1857年,由英国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

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欧美地区发展不均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C.世界经济秩序不公平

D.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

18.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

上述主张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发起了严重的挑战

19.“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21.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A.求富举措

B.求强举措

C.育人举措

D.外交举措

22.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23.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2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出于这种考虑,洋务派决定

A.创办军事企业

B.创办民用企业

C.派遣留学生出国

D.创办近代海军

25.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

“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6.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

由此可见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27.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

这说明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D.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8.1941年初,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粮价暴涨,各大消费城市出现米荒。

6月16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定自1941年下半年起,各省田赋战时一律征收实物。

这一决定旨在

A.增加政府的收入

B.保证战争的优先供应

C.抑制粮价的暴涨

D.大力提高粮食的产量

29.近代江苏某书记载:

“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

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

”从实质上反映了

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

B.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

30.下列选项,对表格的正确解读是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与群众性的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有关

31.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为此,国家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其解读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34.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德,历史上,曾出现的与此理念相悖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5.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产品的平均分配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3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材料分析题

37.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请各举两例。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C项正确;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犁牛耕,商周时期的是石犁而非铁犁,故B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由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A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B不正确。

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丝、毛、麻等作为纺织原料在中国古代较早就出现了,毛较昂贵,普通百姓使用不普遍,排除A项;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已较为发达,诸葛亮以“布衣”自称,“布”应是麻,排除B项;丝较昂贵,普通百姓使用不普遍,排除C项。

棉花在北宋时引入,明代时全国普及,D项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4.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故C项正确;宋代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加强,故A项排除;宋代城市人口没有缩减,故B项排除;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无关,故D排除。

【点睛】

“到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是关键信息。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相对混乱时期;材料显示货币不一与政治混乱关系密切。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加强金银收藏,排除;C项,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而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代实现的,排除。

【点睛】

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

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

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

6.B

【解析】

【详解】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说明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故B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A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C错误;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7.C

【详解】

帝王作为“经济人”,受特定资源环境制约,为追求效用最大化,需要根据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理性地选择其政策,按照这一逻辑来解释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它就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C项正确;追求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是古代帝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不是结果,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政策逐渐影响了社会进步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大化,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属于明智选择,并非始终正确,B项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没有用到材料逻辑,D项错误。

8.A

【解析】

【详解】

首先排除C和D,C项不是特点,D项阐述的是古代封建政府的传统经济政策,同样不是题干所述生产结构的特点。

A和B都是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但联系题干材料,主要是在说明它“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这是因为它是小农个体经营,规模小,容易再生,而B和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A.

9.C

【详解】

材料“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这体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没有体现合作经营,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

材料是小农经济,主要是男耕女织,不是集体劳动,故B项错误。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府在土地买卖契约上加盖官印主要是对土地买卖契约及其内容的认证及保护,这实际是对田主土地所有权的认可,故D项正确。

官府通过加盖官印的方式来控制土地买卖,这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C项错误。

土地买卖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的土地法令,而不是官府的官印,故B项错误。

11.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的“向外猛冲”即开辟新航路,而“推动力”即为新航路开辟原因与条件,“宗教动力”即传播基督教的狂热,“思想骚动”即为“寻金热”和人文主义中的冒险精神,“经济活力”即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即为其新航路开辟的两大条件。

故A正确。

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与材料中“宗教动力、思想骚动”无关,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近代科技发展的问题,故C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西欧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而不是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故D错误。

12.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商业革命,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结构,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新航路开辟对全球化的影响,故未体现全球史观,排除A。

题干未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B。

材料未提及西欧对美洲带来的消极影响,故不能体现辩证分析,故排除D。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可以看出这是蒸汽机,瓦特对改进蒸汽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选D。

A项是经典力学的创立者;B项是发明家,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C项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考点:

蒸汽机与工业革命

点评:

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等交通工具,工厂纷纷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炭使用量的增加。

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14.C

【解析】

“1851年……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反映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当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英国农业快速发展,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圈地运动和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故D错误。

故选C。

15.A

【解析】

【详解】

概括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一批身份低微的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是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故C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错误。

16.B

【解析】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

17.B

【解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因此“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

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中的现象与欧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秩序不公平无关,排除A、C项;当时美国还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排除D项。

18.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荷兰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荷兰殖民扩张的内容特征和,近代早期列强殖民扩张的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具备对外殖民扩张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所以,他们会提倡海上自由,主要是为自己在海上进行殖民扩张和贸易运输服务,这就为荷兰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正确答案为A。

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应该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B错误。

使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的直接因素,是荷兰海上商业贸易发达,不符合题意,C错误。

17世纪初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海上的殖民霸权,D错误。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