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324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企业文化起来.docx

让企业文化起来

一诺千金讲信用

一个企业最长远的资本就是企业的信誉,以诚相待是商场交际中最重要的筹码,也是创业者最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

大多数矛盾都可以用诚信的方法来解决。

只要能以诚待人,赢得良好的声誉,获得他人的信任,就是获得一大笔无形资产,会让企业和个人终身受益。

王永庆做生意时,十分讲究信用。

台塑公司在1973年办理的现金增资案,最能表现他的诚实守信。

1973年时,台塑为了扩大规模,再次办理现金增资。

当时有很多人前来购买股票,台塑就提出按增资股权乘以每股244元的价位办理。

但是,不久就碰上石油危机,世界金融受到影响,台湾的股市也大跌。

所以,在1974年初进行承销抽签时,台塑的股价已经跌到238元,比原来的价格少了6元,因此股市投资人个个人心惶惶。

很多被套牢的股民都四处喊冤。

  台塑公司马上就召开股东大会,而那些被套牢的股民代表,要求王永庆补偿承销价和市场价的差额。

王永庆当着众多股民的面宣布,在6月30日以前,如果增资股的市价没能超过244元的承销价,台塑公司就以6月30日的收盘价作为弥补承销价和市场价的基准。

股市到最后依然大跌,6月30日的收盘价仅为202元,很多股民也更加失望了。

但王永庆此时仍按照约定,每股退回了42元来补偿差价。

台塑这一次用来补偿差价的金额就达到4000万。

  其实,如果那些股东真的去打官司,未必可以赢过台塑,但是王永庆还是本着信守承诺的原则补偿他们。

尽管这让台塑伤得很重,但是王永庆一诺千金的美名却远扬海外,至今还被很多投资人津津乐道,而且后来确实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王永庆此举让股民对他本人和台塑都产生了莫大的信赖。

金融危机过后,股市恢复正常,台塑的市值迅速上涨,还顺利完成了增资的任务。

  曾经担任过经济部部长的江丙坤,曾在许多场合公开表扬过王永庆诚实纳税的事情。

他说:

“台塑1993年的销售额为12000亿台币,纯利润大约有1600亿台币。

台塑的12万股东得到了利益,拥有9%股权的王董事长也取得相应的收益,但是他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就高达1160亿台币。

 

让企业文化起来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既向社会提供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同时又组织着社会主体人群,承担着确定基本社会关系、塑造主导社会精神的任务。

因此,企业状况决定社会形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企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成为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内容。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远起作用的推动力。

企业的发展构建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基础之上,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

哲学家尼采说过:

“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头脑”。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是引导企业前进的方向;它明确企业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客户,怎样正确回报股东,怎样正确激励员工,怎样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怎样正确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怎样协调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企业文化无影无形,却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浸润着企业的每一个细胞,让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

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是增强合作意识,锻造团队精神的利器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成功的第一要义。

表现在企业的运作上,“人和”即为团队精神。

“人和”环境来自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战略的灵魂和主旋律,其基本内涵是:

人是企业活动的中心、企业治理的中心,企业治理应当着眼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企业的任务是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治理实践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通过先进文化塑造人,挖掘人的文化潜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调动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冷冰冰的机器的组合,而是布满人文气息的团体。

员工不再是工业社会之初死板的机器人,也不再是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单纯的行为人。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员工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活跃的价值取向的思想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要员工富有活力的思维来保障。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远起作用的推动力。

企业的发展构建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基础之上,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

哲学家尼采说过:

“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头脑”。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是引导企业前进的方向;它明确企业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客户,怎样正确回报股东,怎样正确激励员工,怎样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怎样正确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怎样协调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企业文化无影无形,却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浸润着企业的每一个细胞,让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

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是增强合作意识,锻造团队精神的利器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成功的第一要义。

表现在企业的运作上,“人和”即为团队精神。

“人和”环境来自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战略的灵魂和主旋律,其基本内涵是:

人是企业活动的中心、企业治理的中心,企业治理应当着眼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企业的任务是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治理实践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通过先进文化塑造人,挖掘人的文化潜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调动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冷冰冰的机器的组合,而是布满人文气息的团体。

员工不再是工业社会之初死板的机器人,也不再是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单纯的行为人。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员工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活跃的价值取向的思想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要员工富有活力的思维来保障。

 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流价值取向,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点和根本目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立身基础。

企业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渗透着并主导着企业文化各子系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

 

入世十年证明:

中国企业不怕竞争怕保护

有人称入世为“与狼共舞”,入世十年的历史证明,狼确实来了,但那些脱离了行政保护和关税壁垒呵护的产业,并没有被狼吃掉,反而是在自由竞争中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顽强地生存并壮大了起来。

十年的入世经历证明,中国那些看似弱小的产业,真正惧怕的并不是自由的竞争,而是以往过度的行政管制。

竞争是促进生产力提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自由竞争就像经济社会的阳光,只要没有过度管制的遮挡,植物就能找到它的生存空间。

  与这些在自由竞争中成长和提高的行业相比,一些与政府收入直接相关的行业,依然生活在各种名目的行政保护之下,形形色色的行政保护措施并没有保护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相反却开了市场经济的倒车。

过度的保护和监管不仅不能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计划经济的嫌疑反而招来了世贸组织内部成员越来越多的诉讼和纠纷。

入世十年,我们已经证明,我们不怕竞争。

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继续改革开放,强力竞争,未来才会更美好。

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

国内外的许多企业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上,都探索出一套与众不同、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企业安全文化。

美国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危险性极高的化工产品为主的企业,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却有着享誉全球的非凡记录。

据统计,其属下的370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50%的工厂没有工业伤害记录,有20%的工厂超过10年没有安全伤害记录。

这一切数据都要归功于杜邦公司早期火药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和生产中曾发生过的多次严重安全事故,使杜邦公司的高层领导意识到,安全是当时公司继续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建立安全制度的必要性。

杜邦在安全管理发展历史上有几个重要标志:

1912年开始安全数据统计;1926年成立安全与防火体系;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20世纪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直至现在提出的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

杜邦公司成立200年来,在安全管理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即:

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其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位职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

这种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信念为指导原则,企业上下一致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

杜邦所设定的“零目标”就是让职工知道任何事故都是不能接受的,一旦接受了一个事故,更多的事故便会接踵而来。

杜邦还把安全作为招聘职工的条件,如果职工在工作中不注意安全或者不认同杜邦的安全文化,他就无法在杜邦谋到职位。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明显成效。

 

对构建和谐企业进行初步探析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既向社会提供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同时又组织着社会主体人群,承担着确定基本社会关系、塑造主导社会精神的任务。

因此,企业状况决定社会形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企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成为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内容。

  

  一、和谐应成为我国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细胞,担负着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物质生活资料的任务,履行社会的经济功能。

因此,企业的管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

  首先,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就是为社会生产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产品。

但产品质量取决于企业的管理。

有效的管理可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减少、消除内耗与冲突,使企业内部的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员工因此也会自觉地本着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重视产品的质量。

其次,企业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社会组织,为人们提供着就业的机会,既解决了人们的生计问题,也为人们提供了学以致用之地,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对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企业为了完成目标和任务,需要追求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和谐一致。

强调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一致性下的发展。

这样就会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也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良好氛围。

而这一切都要有赖于企业文化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被视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领导者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