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278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docx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

1993年

1月7日至8日,省政府副省长杜宜瑾、省教委副主任金辉一行5人,在原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六、教委主任杨长文,滁州市(县级市)副市长朱仁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扬子办事处、清流办事处、乌衣镇及黄圩乡的13所中小学。

5月,地改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属滁州市(县级)管辖的二、三、四、五、六、七中学,实验小学和凤凰路小学上划市教委直接管理。

5月、6月,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农科教工作,决定独立设置农科教办公室,10个编制,正县级机构,归属政府办口。

9月,凤阳县教委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称号。

9月,滁州市第一个专门招收“弱智儿童”的“培智班”在琅琊区工交小学开办,填补了本市特殊教育史上的一项空白。

“培智班”的开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热情赞助。

11月14日至16日,市教委举办了地改市后的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天长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南谯、全椒代表队获团体总分二、三名。

11月,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在全市捐款兴建的5幢教学楼近1.1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受捐赠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2月,凤阳,嘉山两县的实验中心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至此,全市实现了实验中心网络化。

12月,凤阳县扫盲工作经省政府验收合格。

至此,滁州市所属各县(市区)全部通过了省政府原定基本扫除文盲标准的验收。

12月,全椒县、琅琊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并经省政府批准率先实现“两基”工作,也成为全市率先实现“两基”的县(区)。

12月,滁州市为空军招飞输送25名学员(全省57人),成为全省输送学员最多的地市。

录取总数和比例为全省第一,受到南京军区空军和省招办的通报表彰。

至93年底,全市校办产业纯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的校办企业已达5个:

分别是嘉山中学玻璃厂;天长二中交通器材厂;来安中学华丽建材公司;天长三中校办厂;定远实小铝箔厂。

1994年

2月25日,受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委托,林业精副市长带领市教委主任吴千里等一行赴马鞍山学习、考察该市如何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实施“两基”的情况。

4月8日,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滁州市中小学教育奖励基金会”。

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热情捐助,企事业单位募捐,不到半年就筹款170多万元。

4月18日,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定》,确立了教育经费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体制。

6月,国家教委将滁州市列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联系点,要求全市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先一步、高一步。

为此市教委制定了《滁州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初步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措施。

6月8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市教委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

会议针对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状况,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7月,南谯区、天长市的“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至此全市已有4个县市区通过“两基”验收。

7月,琅琊区、南谯区和天长市完成了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建设任务,市直部分中小学开始配置计算机和语音设备。

8月1日,市长陈天庚签发了第2号政府令,即《滁州市人民教育基金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对教育基金筹集的范围、对象、办法、使用、奖励、处罚、监督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8月,经市编委批准,教委机关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撤销秘书科,分别设立办公室、计财科;撤销幼教科,将工作并入小教科;仪器站与电教馆合并为仪器电教装备站;设立滁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8月,全市招飞工作的录取比例和录取数均居全省第一,再次受到南京军区空军和省招生办的表彰。

8月,滁州市教委与市侨务办公室一道,协调安排香港爱国人士沈炳麟先生捐资建校工作。

定远县二龙乡民族小学、明光市涝口中心小学、来安县杨郢中心小学等三个贫困乡的中心小学分别建起了统一命名的“恩美教学楼”一幢,使得这三个贫困乡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9月,市教委组织了全市中学生文艺调演;举办了中小学生书画展;召开了全市第二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9月14日,市委发出认真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10月29日,为适应地改市后滁城人口急剧增长,缓解中小学生就学矛盾,市教委研究制定了1994—1998年《滁城中小学发展规划》,正式向市政府报告。

经市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逐步实施。

11月,为提高教师师德工作水平,市教委邀请北京市优秀班主任范淑娟到滁城、全椒、来安、天长、凤阳等地做报告,与教师代表座谈,介绍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全市4000多名教师和师范生聆听了范老师的报告。

11月24日,滁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

会议听取了林业精副市长关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贯彻意见的汇报。

会议对提前一年实现“两基”;整合城区现有的职教资源;理顺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民办教师工资以县为单位实行统筹;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住宅小区统一规划并将费用纳入商品房成本等项工作作出决议。

会议提出适当时候召开由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11月28日,杜宜瑾副省长在副市长林业精、市教委主任吴千里和天长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天长市工商职业高级中学。

12月,省教委批准并公布了首批达到县级示范高级职业中学的学校。

滁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南谯区施集高级职业中学、明光市高级职业中学、全椒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为完全达标学校;定远县高级职业中学、天长市工商职业高级中学为基本达标学校。

12月,通过国家文化部验收,琅琊区紫薇幼儿园成为全国第一批7个农村儿童文化园之一。

12月,安徽省教委副主任金辉在副市长林业精、市教委主任吴千里和南谯区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滁州市乌衣中学,并为该校题词:

“团结奋斗、勤俭办学、全面发展、争创一流”。

12月,滁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兴滁”战略扩展为“科教兴滁”战略。

1995年

1月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两基”工作专题会议,市委副书记陈兆均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市长林业精作了《增强紧迫感,加快两基进程》的报告,进一步部署全市“两基”工作。

1月16日,文化部在北京为琅琊区紫薇幼儿园授牌赠车。

同年6月1日,“紫薇幼儿园儿童艺术团”应邀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农村儿童文化园进京演出,并到中南海怀仁堂作客,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月25日,中共滁州市教委直属机关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教委直属机关委员会,李文华当选为书记。

4月,安徽省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在天长市召开。

省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陈贤忠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全省各地市参加会议的代表参观了天长市的校办企业。

4月,市教委组队参加安徽省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两块金牌、四块银牌、三块铜牌,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滁州市有二名运动员代表省队参赛,其中滁州二中郑敏荣一举夺得标枪冠军。

5月12日,市委召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市委副书记陈兆钧、滁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于建新、市委宣传部部长吴国武出席会议并讲话。

6月下旬,市教委组织滁城小学校长赴芜湖市镜湖区学习考察素质教育。

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属琅琊区管理的滁东中学、琅琊中学收归市教委管理,并分别更名为滁州市第九中学和滁州市第八中学。

7月25日,市政府印发《滁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暂行规定》。

8月9日至10日,陈天庚市长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而奋斗》的报告。

明确了为此必须认真实施“十大教育工程”:

即⑴“两基”工程;⑵职教工程;⑶窗口学校工程;⑷教育投入工程;⑸硬件设施工程;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⑺素质教育工程;⑻民师工程;⑼教师安居工程;⑽校办产业工程。

市委书记吴天栋作了《依法治教,深化改革,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总结讲话。

8月15日,滁州市首届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在来安县聋哑学校举办。

来自全市各地试点乡镇的34名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市教委副主任张华勤专程到培训班作动员讲话。

培训班主要是为全市各地农村聋哑儿童能够随班就读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随后,全市聋哑儿童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9月10日,在安徽省第一个《教育法》宣传月和庆祝第十一个教师节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

市直暨琅琊区在滁州剧院设立主会场,其他县市区设立分会场,3000余人参加大会。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和军分区在滁领导,市直各主管局负责人出席大会。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钱进宣读滁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和获奖人员名单。

市委书记吴天栋作重要讲话。

10月,安徽省城市重点小学校长联谊会第八届年会在滁举办,滁州实小与原滁师一附小、二附小联合承办。

省教委初教处处长钱业荣与来自全省各地的58位校长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围绕“如何发挥城市重点小学示范幅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滁州市委副书记陈兆钧到会祝贺并讲话。

10月,市人民政府滁政(1995)60号文件转发了省政府皖政(1994)81号《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定》,并提出三条意见:

其中对全市境内的宾馆、旅社、饭店、招待所一律按10%征收教育费附加。

这一举措大大缓解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

10月,市长陈天庚签发了市人民政府第七号令,即《滁州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办法》。

明确了教育费附加由乡镇征、县(市、区)管、乡镇用的管理体制。

10月,市教委下发《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试行)》,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总体目标、方法步骤、实施要求、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11月6日至10日,全市“两基”工作现场会分别在凤阳、定远、明光三县(市)召开。

分管副市长林业精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12月,全椒县被评为全省扫除文盲先进县。

12月,全市校办产业再上新台阶,开展勤工俭学的单位普及率已达87.5%,排在全省前列。

1996年

自3月起,市教委先后8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对70个乡镇,200多所中、小学的“两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帮助基层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以加快“两基”工作步伐。

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两基工作实用手册》。

4月19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意见》。

5月,市教委聘请全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华南师大教授秦兆年来滁讲学。

7月14日至8月9日,在省教委及爱德基金会的支持协助下,市教委首次聘请4位美国自愿来华的教师来滁授课,来自全市各地的76名中小学英语教师接受了培训。

8月10日,《中国教育报》第二版整版刊登了滁州市的“两基”工作情况和副市长林业精撰写的《加大力度,确保提前实现“两基”》的文章。

9月,滁城小学开始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招生办法。

通过宣传教育,改革后的招生办法,比较好地遏制了超级大校、超级大班的择校势头。

11月,琅琊区工交小学“培智班”学生孙长娟(年仅11岁),在有15个国家选手参加的上海亚太地区特奥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儿童组100米跑比赛金牌。

在50米短跑和投掷垒球两项比赛中,取得了两项第四名的好成绩。

11月,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市教委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读百篇爱国主义作品;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活动。

在全省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中,滁州三中的江捷同学获全省第二名。

11月,市教委组织有各县(市、区)初教科长、实验小学校长和滁城小学校长参加的学习考察团,赴蚌埠市学习考察小学“活动课程”建设的经验。

之后,市教委结合实际,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