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04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物技术实践.docx

三年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

1.(2019北京卷·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

C(mm)

透明圈直径:

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分析】该选择培养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淀粉后,会产生透明圈。

【详解】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H/C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2.(2019江苏卷·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分析】

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3.(2019江苏卷·1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

B.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

C.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答案】A

【分析】DNA粗提取选材的标准:

DNA含量高,并且材料易得.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采用哺乳动物的血液。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

3、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提取不到DNA,而鸡属于鸟类,其红细胞内含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DNA含量较多,A错误;DNA分子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且除去蛋白后是非常容易断裂的,如果太过剧烈的搅拌,DNA链可能会被破环,因此轻柔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B正确;在冷的95%酒精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的沉淀量最大。

如果用热的95%酒精会提高DNA的溶解度,不能完全使DNA沉淀,C正确;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呈现蓝色,D正确。

4.(2019江苏卷·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

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

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

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

【答案】A

【分析】

加酶洗衣粉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详解】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正确。

故选A。

5.(2019江苏卷·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答案】A

【分析】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详解】应该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存活,A错误;木材、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故可以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B正确;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后,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正确;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提高饲用价值,D正确。

故选A。

6.(2019江苏卷·20)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30%蔗糖溶液中

B.过程②需提高生长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

C.过程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细胞壁再生

D.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分析】

由图可知,①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的过程;②③再分化。

【详解】原生质体在30%的蔗糖溶液中会失水皱缩,A错误;②诱导芽分化时,需要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B错误;③可以表示诱导根的分化形成幼苗,此时细胞壁已经形成,C错误;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但由于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故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处理的不同处理: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升高,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降低,利于芽的分化。

7.(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正确。

8.(2018江苏卷·8)花药离体培养是重要的育种手段。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花药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30min

B.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以利于根的分化

C.过程③逐步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D.过程④应将炼苗后的植株移栽到含有蔗糖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基质上

【答案】C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应该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10min,以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比值适中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利于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过程③得到的植株是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的,因此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C正确;过程④获得的植株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了,因此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蔗糖,D错误。

9.(2018江苏卷·14)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答案】D

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A错误;将混合液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错误;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与液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D正确。

10.(2018江苏卷·16)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答案】B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正确;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分解过程中不需要通入空气,B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但是没有消耗氧气,因此发酵罐中的气压不会低于大气压,C正确;葡萄酒发酵的原料是糖类,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正确。

11.(2018江苏卷·17)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

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

【答案】D

甘蔗茎的组织样液富含蔗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大豆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摇匀后,液体由蓝色变为紫色,B错误;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纸上的粘稠物,留下滤液,C错误;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正确。

12.(2018江苏卷·21)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

B.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

C.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

D.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答案】BCD

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酶多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其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A正确;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