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980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docx

1120乐至高级职中9+3省课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四川省“9+3”省级专项课题

“9+3”任务学校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研究

第二阶段

研究报告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课题组

2011年11月20日

一、研究的缘由及课题名称的变化

(一)研究的原始冲动和需解决的问题

从大的方面讲,是为了贯彻省委、省府所提出的要求,完成省教厅、省教科所、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安排的工作。

从小的方面讲,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缘由主要是下面两个原因:

1、对“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现状调查

2010年4月,课题组汇同学校“9+3”办公室对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四个“9+3”班级的160名学生和56名内地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人次达286人次,其中,“9+3”学生230人次、内地班学生56人次。

共收回有效问卷201份,其中,“9+3”学生160份、内地班学生41份。

共座谈学生154人次,其中,“9+3”学生123人次、内地班学生31人次。

调查表明,“9+3”学生的集体生活规则意识非常淡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寝室和就寝规则意识差——认为按不按时就寝、整不整理床铺、洗不洗衣服、叠不叠被子、扫不扫寝室、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都无所谓;二是教室和学习规则意识差——认为“上课做小动作、学不学习、听不听课、上课东倒西歪、逃课旷课、迟到早退、预不预习、做不做学习笔记、完不完成作业、涂刻课桌”很没有什么关系;三是公共规则意识差——认为“就餐排不排队、好吃零食,吸烟、酗酒、赌博、上网、谈情说爱、打架骂人,践踏草坪,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水电随便使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2、对教师“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教育的访谈

2010年4月,课题组汇同学校教导处、学校“9+3”办公室对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四个“9+3”班级的30名教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6份,座谈“9+3”教职工15人次。

通过问卷和座谈,知道了160名“9+3”学生中汉族30名、藏族125名、羌族2名、彝族1名、苗族2名。

其中,男生93人,女生67人。

也知道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则,每位“9+3”学生都有各自的规则意识。

同时,大家对“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的诸多问题也感到比较困惑。

本课题组认为,遵守规则是个体的人要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国际交往中保证平等、诚信、交往成功的基础。

规则意识培养应是人的底线教育。

“9+3”学生在接受中等免费职业教育的时候形成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可受益终身。

不同民族的“9+3”学生与内地学生在同一所学校进行集体学习和集体生活,如果都按自己民族的规则和各自的规则意识行事,肯定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正常秩序,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在尊重不同民族的“规则”和不同民族“9+3”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同时,加强“9+3”学生与内地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9+3”任务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培养“9+3”学生懂得一定的社会规范,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名称的变化与确定

2009年12月17日,由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课题组申报的《“9+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被正式批准为“2009年度资阳市普教科研资助金立项课题”(资教发[2009]204号,编号:

2009-47)。

根据“四川省‘9+3’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培训会”会议和资阳市教育局的要求,结合资阳市教科所刘怀明副所长、程晓玲主任、伍建清老师、刘影平主任等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课题组于2010年2月至3月7日前分别开了三次碰头会,将课题名称由原来的《“9+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调整为《“9+3”藏区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并对《研究方案》修改了三次。

2010年3月8日,课题组开了第四次碰头会,并对《研究方案》作了第四次修改。

2010年3月9日,课题组正式向资阳市教科所申报了四川省“9+3”中职免费教育专项课题申报材料——《“9+3”藏区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申请评审书》和《“9+3”藏区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根据2010年4月7日“四川省‘9+3’专项立项课题第一次指导会”上省教科所周林主任“可以将课题名称改为‘9+3任务学校学生与现代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规则意识培养研究’或者‘9+3任务学校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的指导意见,课题组第五次研讨后,最后将课题名称确定为“9+3任务学校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5月):

责任人

任务

完成时间

李婷曦

杨天智

组织行政领导和教师学习省“9+3”专项课题立项工作会文件,宣传与发动,选派参会人员按时按要求参会。

2010.01.25-2010.01.26

全体成员

学习“9+3”专项课题立项工作会文件内容。

2010.01.26-2010.01.31

杨天智

陈志海

参加省“9+3”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会议,传达会议精神与要求;宣传与发动,初建课题组织机构。

2010.01.28-2010.02.20

陈志海

杨盛目

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确定课题名称,撰写《申请·评审书》和《研究方案》。

2010.02.20-2010.02.28

杨盛目

陈志海

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修改、完善《申请·评审书》和《研究方案》,报送申报材料。

2010.03.01—2010.03.09

2.后期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责任人

任务

完成时间

李婷曦

杨天智

组织与管理,宣传与发动,联系与协调,组建课题组织机构,对课题组织机构人员进行工作分工。

2010.03.07-2010.04.30

全体成员

学习有关理论,听取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2010.03.01—2010.03.8

李婷曦

陈志海

学习课题《申请评审书》和《研究方案》,参加省“9+3”中职教育专项课题立项指导会,研讨课题研究有关事宜和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向省反馈是否要进行研究。

2010.04.01-2010.04.18

全体成员

传达省“9+3”专项课题立项指导会精神,学习《申请·评审书》、《研究方案》和立项通知。

交流学习体会。

2010.04.20—2010.04.30

(二)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2年5月)

1.第一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

责任人

任务

完成时间

李婷曦

杨天智

组织与管理,宣传与发动,联系与协调,调整课题组织机构,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分工。

2010.04.10—2010.04.30

杨天智

陈志海

对教师的“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010.05.01—2010.06.30

陈志海

杨天智

对“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010.05.01—2010.06.30

陈志海

杨盛目

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省教科所指导会意见修改《研究方案》。

2010.07.01—2010.07.30

全体成员

学习交流心得,开展“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研究,写研究日志和论文,参加评奖活动。

向课题组报送各自在第一阶段研究的研究材料。

2010.08.01—2010.12.31

陈志海

杨盛目

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学习省教科所关于报送省级“9+3”专项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报告的通知,撰写《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2011.01.01—2011.01.06

全体成员

学习课题组《第一阶段研究报告》,改进研究方法与措施,进行研究小结。

2011.01.07—2011.01.31

2.第二研究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2月)

责任人

任务

完成时间

李婷曦

杨天智

联系、协调相关工作,组织课题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学习相关文件和课题管理知识,研究讨论并落实第二阶段的课题领导工作。

2011.02.01—2011.02.31

杨天智

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知识,研究讨论并落实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2011.03.01—2011.03.20

全体成员

继续学习相关文件和课题研究知识,开展课题研究,交流心得,撰写案例、论文等,参加评奖活动。

向课题组报送各自在第二阶段研究的研究材料。

2011.03.21—2011.11.10

陈志海

收集、整理第二阶段课题研究资料,并分类归档。

2011.10.01—2011.11.10

陈志海

杨盛目

总结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学习省教科所关于报送省级“9+3”专项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报告的通知,撰写《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2011.11.11—2011.11.20

李婷曦

杨天智

组织课题组人员参加省教科所召开的“省级‘9+3’专项课题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指导会议”,并传达落实其精神。

召开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会议。

2011.11.14—2011.11.30

全体成员

学习课题组《第二阶段研究报告》,听取省上专家的指导意见,改进研究方法与措施,进行研究小结。

2011.12.01—2011.12.31

四、改革措施暨研究成果(第二阶段)

课题组在了解“9+3”学生现有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基础上,以活动为载体,注重营造“讲规则、学规则、用规则”的良好氛围,在“讲规则、学规则、用规则”中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规则意识。

(一)培养“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教育原则:

1.开放性原则。

“9+3”学生与内地学生一样,都有理想和抱负,都有各自的规则和规则意识。

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既要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将来;既要立足于学校,又要着眼于社会;既要立足于学习与生活,又要着眼于就业与发展。

2.差异性原则。

“9+3”学生来自汉族、藏族、羌族、彝族、苗族等五个民族,其人数、年龄结构、社会阅历、文化层次、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性都比较大。

年龄相差10岁,多数都有外出务工经历,有的从没有走出过大山,有的不会汉语,有的不会书写汉字,有的只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文化水平。

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既要看到个体差异,又要看到整体差异;既要看到汉、藏民族的差异,又要看到羌、彝、苗民族的差异;既要看到今天和昨天的差异,又要看到今天与明天的差距。

3.活动性原则。

针对“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现状,依托陈毅故里、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通过开展“讲规则、学规则、用规则”和“人人用规则,时时守规则”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培养“9+3”学生的集体生活规则意识,使集体生活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伴侣。

4.平等性原则。

尽管“9+3”学生中藏族人数最多125人,其次是汉族30人,而羌族、彝族和苗族的同学只有1—2人。

但在“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坚持平等性原则,既要看到个体,又要看到全体;既要看到多数,又要看到少数;既要看个性,又要看到共性。

(二)“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途径:

1.在“讲规则”活动中培养“9+3”学生的集体生活规则意识

创设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讲规则”。

乐至县地处四川中部,是陈毅元帅故里,这里有“陈毅旧居”、“陈毅故居陈列馆”、“陈毅纪念馆”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课题组依托陈毅故里的教育资源,通过踏故里、唱红歌、讲故事、谈体会等形式,邀请学校领导、公安干警、社区领导到校、到班为“9+3”学生作“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养成教育”专题报告,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中培养“9+3”学生的集体生活规则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