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4883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docx

经济管理复习提纲

绪论

●第一节经济管理概览

1.主流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国富论》(原名〈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的问世,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开始有了很大的深入。

2.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学中,表述: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

3.稀缺资源就是不可以随随便便得到、随随便便消费的资源。

4.自然资源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获取的资源。

5.经济资源是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的,人们的需求相比数量总是有限的。

6.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生产都要涉及三个基本问题:

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7.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过程:

一是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信贷利率机制;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

8.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原理进行划分,可分为:

一是动力机制;(利益机制、竞争机制)

二是平衡机制: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调节机制)

9.按市场机制不同的作用方式可分为:

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10.市场机制的特点:

自调节、自平衡、动态相关性。

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

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

11.组织: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

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目的。

12.四种经济资源——管理、土地、劳动、资本。

五大生产要素——管理、人力、物力、财力、信息。

13.把效率和效果有机的组合起来,把管理的目标体现在效率和效果之中,就构成了绩效。

14.管理的本质,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15.美国的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在他的《权变管理理论:

走出丛林之路》和《管理导论:

一种权变学说》等论著中,对权变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把权变管理思想归纳为管理理论方法和环境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节经济学简史与研究方法

1.西方最早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的第一部论著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所写的《经济论》。

2.亚当·斯密为经济学之父,他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为标志。

3.现代西方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组成。

4.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有英国的威廉·配弟、法国的布阿吉尔布尔以及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

5.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

他于1890年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一书,他集效用价值论和早期的生产费用价值论之大成,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6.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分析都以完全竞争为立论前提。

7.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于1899年出版的《财富与分配》一书,最先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边际生产力理论。

8.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所著《垄断竞争理论》。

9.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所著《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0.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思所著《价值与资本》一书出版,对效用的研究提出了“无差异曲线”的序数效用分析,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

11.凯恩斯经济学的登场及其宏观动态方面的发展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12.1936年凯恩斯所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该书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也就因此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13.凯恩斯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里都有与新古典学派不同观点和理论,但最本质的差别有两点:

一是他承认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二是他认为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14.凯恩斯经济学的出现,标志着政府干预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15.萨谬尔森首创“新古典综合”一词,用以表示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结合。

其著作有《经济学》。

16.实证分析法是描述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它一般通过对经济事实的观察和描述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7.规范分析法一般根据伦理或价值判断对分析研究的经济问题作一评价或提供规范。

回答“应该怎么样”、“是否合理”这样一些价值判断的问题。

●第三节管理学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1.管理实践起源于劳动分工。

2.管理学的特征:

【1】综合性和边缘性【2】复杂性和实践性【3】科学性与社会性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的方法【2】比较研究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4】归纳演绎法

4.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因此也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从其所应用的方法上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理论: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

5.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以契约交易费用分析为基点,探讨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开创了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的先河。

第一章供求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需求理论

1.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4】其他商品的价格【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3.需求规律: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但是有例外:

(1)炫耀性消费的商品

(2)吉芬商品—价格提高需求增加的劣质商品(3)心理因素作用引起对商品需求的不规则变动。

4.价格本身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

1.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3.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正向依存关系。

供给规律也有例外:

①短缺的商品;②一些原来以单件手工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时虽然价格下降,厂商仍然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③劳动的供给;④心理因素作用导致的不规则变动。

4.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市场价格

1.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数量。

3.供求规律:

(1)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2)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第四节供求弹性

1.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

2.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用Ed表示:

Ed=dQ/Dp*P/Q

3.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1)Ed=0需求完全无弹性

(2)Ed=无穷大需求有完全弹性(3)Ed=1需求的单位弹性(4)0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2】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程度【4】消费者的收入【5】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用Em表示:

Em=dQ/Dy*Y/Q

6.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7.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

可用下式表示:

Exy=X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Exy>0的商品是互替商品。

Exy=0,表明两种商品无交叉关系。

Exy<0的商品是互补商品。

8.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用Es表示:

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第五节蛛网理论

1.蛛网理论是运用弹性理论来分析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以解释不连续生产的商品价格与产量是怎样波动的,由于描述的价格与产量周期波动的图形好像蛛网,所以叫蛛网理论。

2.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1】从开始生产到生产出产品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

【2】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

【3】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3.蛛网的三种情况:

【1】供求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收敛型蛛网。

【2】供求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发散型蛛网。

【3】供求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封闭型蛛网。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理论

1.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物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

2.效用的分析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数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减少)的数量。

用MUx表示:

MUx=dTUx/dX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是,超过某一范围时,总效用反而会下降。

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

●第二节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剩余

1.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的收入制约了消费者消费商品数量的多少,即消费者只能在收入的数量内选择消费商品的数量。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购买某种商品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满足。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4.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表达式:

MUx/Px=MUy/Py或MUx/MUy=Px/Py

5.当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时,每一种消费数量的组合构成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一个点,把效用相同的组合对应的点连接成一条直线,这条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

6.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图上的许多无差异曲线中,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

【2】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凸向坐标原点,且向右下方倾斜。

7.两种极端的无差曲线:

【1】完全替代品。

完全替代品是指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的组合形式。

【2】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是指无差异曲线为直角的两种物品的组合形式。

8.当消费者的总效用保持不变时,增加(或减少)一种物品的消费数量必然会减少(或增加)另一种物品的消费数量,即增加一种物品的效用必然会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效用。

用数学方法表示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替代率,记作(MRSXY=-dy/dx=MUx/MUy)。

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切线的斜率。

9.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形式。

1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购买一种商品支付的货币效用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效用之间的差额。

●第三节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1.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将增加相对跌价商品的购买量,减少相对涨价商品的购买量的现象。

2.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动时,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量发生相对改变的现象。

3.总效应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时,消费者消费组合和获得的总效用将同时发生改变,即总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净效应,或称为价格效应。

4.价格效应与商品的性质:

正常商品是指当商品价格改变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发生同方向变化,而与价格的改变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

劣档物品是指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但是在大多数场合,替代效应总是大于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是指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第三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生产理论概述

1.生产函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状况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是总产量的增加值。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与生产要素的比值,即单位生产要素的产量。

3.能够引起总产量改变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

4.当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以后,在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反而会引起总产量减少,即边际产量成为负值。

这种现象称为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5.生产区域的划分:

第一阶段为生产从零开始到平均产量取得最大值的部分;第二阶段为平均产量最大值到边际产量为零的部分;第三阶段为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部分。

理性的厂商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

6.等产量曲线是指由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任何组合生产出来的,产量相等的点构成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是相等的,也称为等生产线。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固定不变前提下,等产量线上资本与劳动之间相互替代的比率。

际技术替代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MRTSLK=-dk/dL=MPPk/MPPL

8.等成本线是指当资本与劳动的价格是确定的,厂商投入某一固定数量的总成本所购买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形式。

9.生产者均衡有两种情形:

一是在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厂商花费的总成本最少;二是在总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厂商获得的产量最大。

10.扩展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每一条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交点(一个生产均衡点)的连线。

11.规模报酬递增的必要前提是生产要素不可无限细分。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1】专业化利益【2】要素的不可分割性【3】广告、研发费用、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投入也会带来可观的规模效益。

●第二节成本理论

1.生产成本是指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或牺牲)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的生产。

根据这个定义,生产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费的成本,也称为替代成本。

2.显明成本是指作为成本项目计入厂商的会计账目中的费用,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水,支付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各项费用,以及借人资本的利息。

也称为会计成本。

3.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对应的费用。

隐含成本又称为正常利润,并且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内。

4.固定成本是指即使厂商暂时停止生产也会承担费用。

5.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6.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会计帐目的成本+隐含成本

=显明成本+折旧+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7.短期是指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设备所限定的生产规模的时期。

8.长期是指在该时期内,包括固定成本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投入数量都是可以变动的。

9.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若干条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是它与每一特定规模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

10.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做过的投资形式的资源现在不能再用于其它任何目的。

第四章市场理论

●第一节完全竞争的含义和特点

1.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2.完全竞争市场也称纯粹竞争是指市场中不存在丝毫垄断因素。

3.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市场存在众多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2】产品是同质的。

【3】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4】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4.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总收入曲线、平均收入曲线是同一条线,即所谓的“三线合一”,这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5.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1】能够赚取利润的均衡产量。

(边际产量等于边际成本)

7.超额利润为零的均衡产量。

(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7.厂商亏损,但可以收回可变成本。

(边际收入与边际本曲线的交点,且介于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

【4】厂商亏损,总收入恰好弥补可变成。

(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并且是边际收入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的切点)

【5】厂商亏损,停止生产。

(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且位于可变成本曲线之下)

6.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厂商在不同市场价格下愿意提供的产量,这个产量由该厂商边际成本曲线中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来表示;或者可以用边际成本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7.完全竞争下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

P=MC=SAC=LAC即厂商选择的产量,对应长期平均成本位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

1.当某一个行业提供的某种产品只有一家厂商,不存在丝毫竞争因素,这种市场结构称为完全垄断。

2.垄断产生的原因:

【1】某些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要素,规模经济十分显著,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

【2】法律赋予某产品生产的专利权,以保障其免于其他商品的竞争。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

【3】一家厂商控制了其产品的基本原料来源。

3.垄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LMC=SMC。

4.垄断的后果

(1).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2).产品的生产成本。

(3).垄断利润。

(4).技术进步和创新。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

1.垄断竞争厂商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最大利润:

一是调整价格;二是改变产品的“质量”;三是通过刊登广告或其他形式的推销活动来扩大销售量。

2.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并不意味着每个厂商都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厂商是否能够获得利润,是否获得超额利润还是正常利润,主要取决于均衡状态下,该厂商的平均成本与实际销售价格的差额。

3.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条件是:

市场上所有厂商的单个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4.寡头垄断是指一个行业或产品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垄断厂商,同时包含垄断因素与竞争因素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5.寡头垄断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假设寡头垄断厂商之间不存在相互协作或勾结的理论,其代表理论是双垄断理论和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二是假设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存在非正式的勾结的理论,其代表理论是价格领导模型;三是假设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存在正式的勾结理论,其代表理论是卡特尔模型。

6.价格领导模型是指某一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是由某一厂商率先确定,其他厂商跟随其后确定自己的产品价格。

7.卡特尔模型是指某一产品市场上的厂商针对产品的价格、产量、销售范围和利润分配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正式协议的一种合作形式。

第五章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边际生产力

1.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2.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四种资源: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3.生产要素市场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主体不同于一般商品;

【2】生产要素的需求属于派生需求;

【3】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购买一般只是获得它们的使用权;

【4】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

4.“边际生产力”这一术语是19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先在《财富的分配:

一种关于工资、利息和利润的学说》提出的。

5.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MRP=MP*MR

6.利润最大化的两个条件:

利润最大化的第一个条件表示为:

MRP=W

利润最大化的第二个条件为:

MR=MC

●第二节市场要素均衡与收入分配

1.边际产品价值(VMP):

VMP=MP*P

2.市场需求曲线就是指整个产业对某种生产要素的总需求曲线。

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整个市场对该要素的总需求曲线,就是个别厂商左移后的需求曲线的总和。

3.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避免贫富过分悬殊,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横轴表示人口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

4.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凸向横轴的曲线。

5.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第三节工资、利息和租金与利润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企业产品的价格、其他生产资源的价格以及技术。

2.土地供给曲线在某一位置上垂直。

如果考虑土地的自用价值,则土地的供给曲线将略微向右上方倾斜。

3.地租产生的(技术)原因:

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不能增加。

4.这种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

5.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出,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6.经济租金是一种由资源所有者所得到的高于该所有者提供资源所要求的数量的收入。

7.资本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第二,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第三,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8.资本本身具有一个市场价格,即所谓资本价值。

9.利润主要有三个来源:

创新、风险和垄断。

10.利润的特点:

【1】企业家才能无所谓“边际”和边际生产力,因此利润无法像其他要素价格那样由边际生产力决定。

【2】利润是一种可以变动的余额,不像其他要素价格都是事先议定的。

【3】利润不仅可大可小,而且可正可负,不像其他要素价格均为正值。

11.利润的功能:

利润不仅是厂商从事生产经营的动机,也是厂商评价生产经营的标准,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

第六章市场缺陷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

1.一般均衡分析假定如下:

【1】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每个家庭既是产品需求者也是要素供给者:

收入来自要素供给并全部用于消费,在收入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3】每个家庭的效用函数连续、既定不变,且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4】每个企业既是要素的需求者也是产品供给者:

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5】每个企业的生产函数既定不变,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6】不考虑中间产品的生产和交换;

【7】不存在外部性。

2.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于1874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于1939年在他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作了拓展。

3.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假设条件如下:

【1】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消费者偏好、技术状况和要素供给均固定不变;

【3】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4.希克斯一般均衡模型特征如下:

【1】首先用局部均衡方法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将两种均衡理论联系起来;

【2】分析工具为埃奇沃思箱形图和契约曲线;

【3】2*2*2模型:

两种产品X和Y,两种要素L和K,要素供给者和产品需求者A和B;

5.三种一般均衡:

交换的一般均衡、生产的一般均衡、交换和生产同时均衡;

6.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任意两种产品对消费这些产品的消费者而言边际替代率MRS是相等的。

7.在埃奇沃思箱形图中,A和B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都是交换的均衡点,在这些切点上,两个人的MRS相等,没有继续交换的动机。

我们将两个人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称为“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交换均衡点。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它探讨增进社会福利的各种途径,是政府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

由庇古完成的古典福利经济学,以基数效用为理论基础,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及其分配。

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以序数效用为理论基础,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庇古被称为“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