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35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制度 格式.docx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制度格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

入世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为了激活企业人力资源,规范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员工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任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都必须建立在企业所特有的现实基础上。

为此,我们采用开放式问卷、半结构化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总体判断

从所调查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与职能设置及制度建设等来看,目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做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2.所调查的企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政策。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3.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仍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远未完善。

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

4.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无法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

比如,人力资源部无法将公司和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统一结合;受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困难;人事部的实际工作停留在主管层以下,造成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继任计划不完整等问题;公司高级领导层受业务困扰,对人力资源重要性认识不够。

5.国内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是,却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途径。

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完善的工作流程的实践,难以提炼、固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6.员工普遍对薪酬福利现状不满,难以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具体分析

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体验,列举了以下一些问题条目。

如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开发;人才流失严重;薪酬分配不公;考核不合理、不科学;激励不够,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员流动受到一定限制;人、事不匹配;人治现象严重、论资排辈;基本制度不健全,且观念落后;领导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等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

被调查者中有54%的人提到了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开发;50%的人提到了“人才流失严重”;48%的人提到了薪酬分配不公;45%的人提到了“考核不合理、不科学”;40%左右的人提到了激励不够,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单位就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问题对全国1235位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了一次调查,82.64%的经营者认为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足是影响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1999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企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查》显示,对现行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者激励方式的评价,认为有效的仅为29.3%,认为不大有效的占47.9%,认为无效的占29.65%。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完成的以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为对象的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专题调查(2000年度)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高层不满意现行薪酬制度。

调查报告说,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59%认为现行的薪酬制度不足以吸引和激励人才,35%认为目前还可以,但以后不好说,很自信的认为公司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能够吸引和激励人才的仅占6%。

某上市公司对中层管理干部问卷调查显示,49.1%的干部认为现行的激励方式无效,42.3%的人认为不大有效,认为有效的只有15个人。

   北京市社科院、华夏证券公司、北京证券公司和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最近对北京市中关村园区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

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认为能对其产生最大激励的是:

成就感,占样本总数的48.18%;经济待遇,占31.82%;政治地位,占6.36%;社会责任,占5.92%;兴趣爱好,占5.45%。

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报酬方式为:

股权奖励(包括人股权证),占样本总数的43.64%;高额固定工资加浮动工资,占35%;高额浮动工资,占7.27%;高水平福利待遇,占4.55%毛;高额固定工资,占4.09%。

   根据以上不完全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有效地激活人力资源”。

因为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是一种激励人力资源的手段,开发、培训人力资源,提升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等,拓展发展空间,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人力资源的措施。

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是激励人力资源的依据。

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通常是人才缺乏适当激励的一种不良结果。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方向选择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性化的时代,这些耳熟能详的术语,不仅仅是一种时髦,确确实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的变迁。

比如,组织结构需要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组织信息共享普遍化,企业中知识员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由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的中心似乎已经偏向一种非正式的(informal叫)个人导向(indivdidualorientation)。

面对如此趋势变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该如何应对?

(一)程序化解决方案

   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程序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解决方案,关键在于根据企业文化、人员、战略等实际情况“建章立制”。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引人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和做法,即:

各企业在制定、完善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规范时,可以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和做法,使本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规范化、程序标准化。

各种规范化、标准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必须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点,逐步将过去后台式、静态式、边缘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移到前台式、动态式、轴心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来。

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图表等。

(二)人性化解决方案

   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本质是:

认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

认识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基础,尊重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和追求。

只有认识了人,即人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特点,才谈得上尊重人,根据人的特点制定、实施各种管理方式,达到以人为本。

看来“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

   一般来说,“人性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贯彻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公司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来说,应该全面认识员工的特点及其表现,并在其制定的各种制度中予以体现。

   2.就公司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制度的实施者来说,应灵活地、人性化地把握、实践。

3.就公司全体员工来说,应有自由表现自己、不断创新、张扬个性的氛围,同时应该积极地、民主地共同参与企业各种活动的心态和要求。

   目前,诸如通用公司、摩托罗拉等许多企业经常举行“解决会议”、“解决计划”、“员工大会”等活动。

旨在征求所有员工的意见,并尊重所有员工的思想、心理需求、行为等特点,制定、修改所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形成“人性化”的人员管理制度。

   就具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的形成、实施过程来看,“人性化”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制定时,人性特点是其根据、前提、出发点。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执行时,人性特点要求制度的执行具有一定的情景性、灵活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修订时,其依据是来自人性的反抗、人性的不适等。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内涵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较为认可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开发等几个方面。

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组织中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

具体关系见下图

(1):

1.人力资源的吸引

   吸引包含的活动有:

(1)确认组织中的工作要求;

(2)决定做这些工作的人数及技术;(3)对有资格的工作申请人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

2.人力资源的录用

   录用就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最合格人选的过程。

3.人力资源的保持

   保持由以下活动组成:

(1)保持职员有效工作的积极性;

(2)保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4.人力资源的发展

   发展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理职能活动,是以职员的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ies)及其他特性(OtherCharacteristics)的开发、提高,从而保持和提升职员工作中的竞争性为其目的。

5.人力资源的评价

   评价就是对工作、工作表现以及人事政策的服从情况等作出观察和鉴定。

6.人力资源的调整

   调整就是试图让职员保持所要求达到的技能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以上这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能活动皆可以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单位(女日部门)中进行。

当然,有时这些职能是由组织提出来的(如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管理发展规划等),而有时却是由个人和群体提出来的(如辞职、工作条件改进方案等)。

   在这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中,只要改变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的相应改变。

这一系统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利于建构整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

当然,在建构整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同时,有必要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企业组织经营战略以及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情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关心的是“人的管理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尊重人,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境界。

在一个组织中,围绕人,主要关心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

   因此,我们认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工作:

(1)工作分析和人员分析等基础工作;

(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成本核算、政策法规与管理环境等宏观层面;(3)人力资源的选聘录用、培育开发、绩效考评、薪酬分配、福利保障、职业管理等微观层面。

(二)激活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理解

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涵,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坚持程序化与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向,以激活人力资源为预期目标,以工资分配这一直接的激励源作为切入点,适合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逻辑关系。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