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352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l-35.5,K-39

1、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ml酒精相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2、(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状态B、物质的总质量C、原子数目D、分子种类

 

4、关于2CO+O2点燃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5、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O2B、NO2C、NH3D、N2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H2O通电2H2↑+O2↑

B.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2NaOH+CuSO4===Na2SO4+Cu(OH)2

C.硫在空气中燃烧:

S+O2点燃SO2↑

D.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H2O2H2+O2↑

7、发射“嫦娥二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N2O4===3N2+2CO2+4H2O,X的化学式为()

A.H2B.CH4C.C2H8N2D.C2H8N

8、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园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填空题:

(共34分)

11、(4分)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微粒。

A.

B.

C.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12分)阅读有关消毒剂的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84消毒液”是由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混合配制的消毒剂,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广泛用于公共场所和家庭卫生消毒,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腐蚀性,将其稀释成0.2%~0.5%,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

①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使用“84消毒液”清洗衣服后要漂洗干净,其原因是。

(2)阅读下表,回答其它消毒剂相关问题:

消毒剂

化学式

性质和用途

注意事项

过氧乙酸溶液

CH3COOOH

过氧乙酸易挥发、易分解,其分解产物为醋酸和氧气。

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菌、细菌等

对皮肤有

腐蚀作用

双氧水

H2O2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为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容易分解,其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

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需低温

避光保存

对生活中不慎产生的外伤伤口进行消毒时,选用的合适消毒剂是,原因是。

(3)水是生命之源。

为了保障我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自来水必需进行消毒处理。

①自来水厂处理水的过程中一般可先加入,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而沉降;

在一些偏远农村一般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是Ca(ClO)2。

次氯酸钙很不稳定,能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生成CaCO3和次氯酸(HClO),后者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并放出氧气,因而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请写出次氯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许多自来水厂采用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消毒。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ClO2读作,它属于(选填“单质”、“氧化物”或“混合物”)。

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

13、(8分)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的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小红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红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和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②。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

 

14、(6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若弹簧夹未夹紧,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偏。

(2)若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

现进入集气瓶

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推测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推测二】

【查阅资料】

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为         

15、(4分)如图所示为用加热后的玻璃棒点燃白磷,来测定白磷燃烧

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时,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

导致瓶塞被冲开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你能将实验作如何的改进?

③实验时,用加热后的玻璃棒点燃白磷,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点燃瓶内的白磷吗?

 

3、计算题:

(本题6分)

16、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答案】D。

【考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

化学变化,不适合物理变化,而A、B、C都是物理变化,所以A、B、C都是不符合质量守恒的。

2.【答案】B。

【考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3.【答案】D。

【考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与微观解释。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可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原子数目一定不变,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择D。

4.【答案】B。

【考点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宏观与微观两种,宏观是: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所以B正确。

微观是: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可以生成二个二氧化碳分子,C错误。

5.【答案】B。

【考点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析】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可能生成SO2和NH3因为反应物中没有S元素和H元素。

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也不符合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求,故选择B。

6.【答案】A。

【考点分析】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

【解析】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写”、“配”、“等”、“注”四步一步都不能少,B中Cu(OH)2旁边少了“↓”,C中SO2旁边多了“↑”,D中生成物是水而不是氢气,同样也没有配平。

只有A正确。

7.【答案】C。

【考点分析】化学方程式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相等。

【解析】根据化学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氮原子个数为4个,反应后氮原子个数为6个,相差2个,即X中有2个氮原子。

反应前碳原子个数为0个,反应后碳原子个数为2个,相差2个,即X中有2个碳原子。

反应前氢原子个数为0个,反应后氢原子个数为8个,相差8个,即X中有8个氢原子。

所以选择C。

8.【答案】D。

【考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含义。

【解析】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相等,B错误。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个数不变,所以A、C错误,D正确。

9.【答案】C。

【考点分析】化学反应中微观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

【解析】反应后

是单质,A正确。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B正确。

生成物中

是单质,所以C是错误的。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不是3:

2,因为反应后还剩1个分子。

10.【答案】A。

【考点分析】通过微观示意图所给的信息得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解析】由图可知: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都是正确的,④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