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27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doc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0-70min,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48h,术中出血量为20-50ml,住院时间为5-8d。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例I度脱垂,3例患者术后3d出现腹壁切口轻微牵拉痛,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脱垂症状、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脱垂;腹腔镜;子宫悬吊术;临床疗效

子宫脱垂指子宫从正常位置向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脱出坐骨棘平面以下,甚至脱出阴道之外。

子宫脱垂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其发生机制为分娩损伤、卵巢功能减退等,经产妇患病的概率较高[1]。

子宫脱垂一般可采用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脱垂程度等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保证患者无后期并发症及早日康复是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

传统观念认为切除子宫是治疗子宫脱垂的首选方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保留子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临床实践及多项分析结果认为,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可有效保留患者子宫,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2-3]。

为进一步探究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我院对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伴有阴道膨出、下腹坠胀等现象。

年龄分布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8.4±4.5)岁。

根据美国Bump教授提出的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4],患者可分为26例II度子宫脱垂,24例III度子宫脱垂。

9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16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术前对患者行阴道双合诊检查及阴道B超检查,排除子宫体本身存在肿瘤病变的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取膀胱结石为,对腹部术野、外阴、阴道及宫颈进行常规消毒,从脐孔切入Trocar管,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后将腹腔镜置入。

在两侧下腹部反麦氏点及麦氏点分别置入10mm及5mmTrocar管,置入举宫器后将子宫平行举起,将膀胱打开后反折腹膜,将膀胱向下推,把子宫前壁暴露后,经10mm套管部位将补片放入腹腔。

补片中点采用普里灵不可吸收线进行8字缝合后固定在宫颈近峡部。

将左下腹Trocar管取出后,把分离钳从穿刺口退出,将腹膜及穿刺孔之间的间隙进行钝性分离,从腹膜外通道到同侧膀胱将腹膜切口反折,并把该侧补片游离端从腹膜外通道移至腹壁外后固定,对侧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

补片两侧可分别缝合在同侧圆韧带上,部分圆韧带松弛且较长的患者可在同时进行圆韧带缩短手术[5]。

采用1.0可吸收线将子宫反折腹膜切口进行缝合。

把举宫器取出后将气腹排空。

向上提拉补片两侧,使子宫恢复至正常位置,用7号线将补片两端缝扎固定在两侧腹壁筋膜上,将多余补片剪去后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进行记录,术后对患者进行1-12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性生活情况。

2.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40-70min,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48h,术中出血量为20-50ml,住院时间为5-8d。

阴道膨出、下腹胀痛等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1例I度脱垂,无腹壁感染病例,3例患者术后3d出现腹壁切口轻微牵拉痛,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

38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规律性生活,均对子宫脱垂治疗效果满意,主观认为手术前后性生活无明显区别。

3.讨论

子宫脱垂是已婚已育妇女常见疾病,越来越多子宫脱垂患者希望保留子宫,在避免手术创伤的同时尽最大能力保护性功能。

临床实践表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治疗需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多采用解剖重建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6]。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盆腔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视。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盆腔解剖视野,较易确定盆底缺陷。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对子宫脱垂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简单,解剖视野良好,操作均在前盆腔完成,有效避开了盆底血管及神经结构,手术安全性较高[7-8]。

本组研究中,患者手术时间为40-70min,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48h,术中出血量为20-50ml,住院时间为5-8d。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将补片缝合在宫颈,两端固定在前腹壁筋膜上,吊带将子宫悬吊在腹壁上,缓解子宫脱垂的症状。

术前必须对患者宫颈长度进行评价,如宫颈过长,术后宫颈在阴道内可出现阴道异物感,降低了手术效果,这是该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关研究表明,宫颈长度超过5厘米的患者需经常规宫颈截除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9-10]。

本组研究中,未出现宫颈过长病例,患者术后子宫脱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性生活未产生任何影响。

该术式只对传统阴道前后壁进行简单修补,保留以阴道组织,未进行广泛的阴道粘膜分离,大大减少了阴道异物感[11]。

在随访中,未出现性交疼痛病例,因此,该术式适合年轻及性活跃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明显,适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

该术式并发症较少,本组研究中,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未出现感染病例。

3例患者在术后3d主诉腹壁牵拉疼痛,均为轻微疼痛,未服用止痛药缓解,术后1个月自行消失。

另外,吊带面积较小,术后如出现复发需切除子宫也不会对操作产生影响,吊带较易被清除[12]。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脱垂症状、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极佳。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可保留患者子宫,同时适合有生育需要的女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舒.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20):

69-70.

[2]韩晓晖,郑锦萍,赵娜.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骶骨前端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

30-30.

[3]田荣.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01):

185-186.

[4]王玉玲,柳晓春,谢庆煌,等.腹腔镜下高危宫底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年轻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使用妇产科杂志,2014,30(04):

273-277.

[5]王晶.腹腔镜联合经阴道子宫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

222-223.

[6]胡秀红,尹胜,曾晶.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3,16(02):

204-206.

[7]李莉.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9例临床体会[J].健康之路,2013,12(10):

45.

[8]雷蕾,吴大保,胡卫平,等.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阴道残端脱垂10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01):

67-68.

[9]SeracchioliR,HourcabieJA,VianelloF,eta1.Laparoscopictreatmentofpelvicfloordefectsinwomenofreproductiveage[J].JAmAssocGynecolLaparosc,2004,11:

332—335.

[10]RosenblattPL,ChelmowD,FerzandiTR.Lapamscopicsacrocervicopexyforthetreatmentofuterineprolapse:

aretrospectivecaseseriesreport[J].JMinimInvasiveGynecol,2008,15:

268—272.

[11]王云,刘建平,闫晓青.腹腔镜下子宫颈骶骨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5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07):

922-924.

[12]刘桃,金凤斌.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中盆腔缺陷14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

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