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420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docx

中国远洋渔业投资价值分析

中国远洋渔业行业

投资价值分析

2013-9-6

1.远洋渔业释义

远洋渔业是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品生产业。

远洋渔业主要分为过洋性渔业和大洋性渔业。

过洋性渔业指在外国的近海与专属经济区渔场作业,对所在国依赖性较大,限制因素较多;大洋性渔业指在公海渔场作业,限制因素相对较少。

1.1远洋渔业重要性

Ø涉及粮食安全问题,属于资源战略型产业

远洋渔业与能源业一样,属于资源型战略产业。

水域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种类的三分之二以上,是解决人类粮食危机问题的重要潜在资源,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以及缓解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简称FAO)发出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2)》报告指出,未来十年,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总量将超过牛肉、猪肉和禽肉产量,其中海洋捕捞是最重要的提供渠道。

资料来源:

FAO

海洋捕捞又分为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

近年来,“近海无鱼”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过度开发令近海捕捞演变成资源约束性产业,相对比,远洋鱼类仍有相当部分是未开发或未完全开发品种,远洋渔业已经成为各国食品掠夺战争中的主战场。

Ø远洋渔业直接关系国家海洋权益和争取发展空间

发展远洋渔业,有利于国家走向深海,拓展国际空间,获取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多的权益,远洋渔业涉及国际合作,开展远洋渔业都要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谈判协商后得以进行,通常需要多国间的合作。

一个国家的远洋渔业越发达,得到的海洋资源就越多,获取的国际发展空间就越大。

各个国家将远洋渔业看成是国家海洋链的延伸,加大对行业的扶持力度。

Ø远洋渔业具有较强的实体产业带动效应

远洋渔业是一个以远洋渔业捕捞为核心的涉及多个行业的产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远洋捕捞,围绕其海上捕捞船作业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

远洋渔业涉及捕捞船只及相关渔具渔机的建造、维修和更新,涉及渔业码头、加工厂、冷库等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产,还涉及水产品的加工、贸易、储运和物流等多个环节,跨越第一、二、三产业,这些环节链接形成了远洋渔业生产的完整链条,发展了新型加工业,更能促进全省渔业转型,有效促进修、造船等周边行业的兴盛。

1.2远洋渔业的影响因素

远洋渔业受到成本、技术、政策、可捕捞鱼类资源可持续性等因素影响。

Ø成本

远洋渔业是集资金密集型、人力密集型为一体。

资金密集:

由于远洋捕捞船舶的专业性,其建造成本远高于同等吨位的普通商船价格,比如1000吨级的围网船造价约1500万美元/艘,8000吨级的拖网加工船造价约3500万美元/艘,对相关捕捞企业的资本投入要求非常高。

劳动力密集:

捕捞船航行、渔具操作等仍需要较多人手来完成,一般拖网渔船单船配备约120人/船,围网渔船单船配备约30人/船。

除了造价成本及人力成本,作业成本也是关键因素。

在远洋捕捞中,燃料成本占比30%-40%,其次为渔用器材、折旧大修。

销售费用是另外一项重要成本,销售费用中运输费占比约77%,而燃料价格是影响运输费用的关键因素,因此燃料价格的变化对行业的利润影响较大,远洋渔业在国际上被称为“石油渔业”。

Ø技术

除了造船技术,远洋渔业涉及深海探测技术、深海装备工程技术、高端渔业捕捞装备技术等多个领域,包括专业捕捞设备、诱鱼专用灯具、通信导航设备、探鱼仪、声呐、钓机、网具、冷冻和液压设备等均需要先进技术支撑。

如缺乏相应支持,将难以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公海资源,降低鱼群定位、捕捞效率、增大燃料浪费风险。

Ø政策

干预政策和扶持政策是影响远洋渔业发展的重点,具体体现在捕捞许可制度和各国对行业的扶持政策。

远洋渔业许可证制度

远洋捕捞许可证是行业最大的进入壁垒。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沿海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宣告了200海里自由捕鱼时代的结束。

近年来,沿海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不断提高渔业合作门槛。

2010年2月,南太平洋8个岛国(简称PNA,占全世界金枪鱼资源的四分之一)发表《科罗宣言》,宣布如果外国企业不对该地区投资,就不给予捕捞权,并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停止发放围网渔船捕捞许可证。

为加强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2001年,联合国要求各国合作设立区域渔业组织。

目前,全球已经成立了12个渔业组织,包括南极在内的所有海域几乎全被纳入国际渔业组织管理。

以金枪鱼为例,全球五个金枪鱼管理组织中,南方蓝鳍金枪鱼保护委员会、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保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均规定了作业渔船数量和捕捞配额。

以“许可证”为核心的配额管理,是渔业组织生产管理的主要形式。

在实行配额管理的海域内,要得到捕捞许可需要别的船东退出时才能进入,具有资产稀缺性。

渔业配额申请难度逐年增加,行业内多通过并购具有许可证资格的渔船或公司获得相关资源,但也提高了门槛投资成本。

国家扶持政策

据国际渔业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渔业补贴总值为150亿至540亿美元,即使按最保守的全球渔业补贴总量估计,也达100亿-150亿美元,占全球渔获码头交货额的15%-20%。

可以说,发展远洋渔业既是不少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少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争夺海洋渔业资源,多采用政府出面、企业运作的办法,通过外交谈判,由政府统一出资为企业取得入渔权。

欧盟每年以渔业预算的1/3(约2.52亿美元),为远洋渔业企业支付到他国专属经济区捕鱼的入渔费。

日本、欧盟等还以设立渔业参赞、渔业使团方式,利用外交优势,为其渔业企业维持已有的竞争优势。

国家

部分扶持、保护政策

日本

保险制度:

《渔船保险法》,推动行业互助保险制度;财政补贴:

保费补贴、人员培训补贴及设备投入补贴等;税收优惠:

减免包括所得税、法人税、事业税、固定资产税等各个税种

韩国

保险制度:

《水产业协同组合共济规则》强制推行“渔民保险”和“渔船保险”;财政补贴:

国库承担保费支出、燃料补贴等;税收优惠:

减免各项税费。

法国

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法》强制农渔业参与保险制度;财政补贴:

低费率高补贴政策,包括保费补贴、直接财政投放等;

中国

财政补贴:

远洋渔船、渔具建造资金补助;燃料补助等;

税收优惠:

增值税、关税、所得税优惠等。

资料来源:

互联网

Ø远洋鱼类资源的可持续性

远洋渔业归根到底是对深海鱼群的追逐,鱼类资源的变动趋势对远洋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远洋渔业主要捕捞资源包括:

金枪鱼、秋刀鱼、竹荚鱼、鱿鱼、南极磷虾等品种。

世界主要渔场分布资料来源:

FAO、投资部

随着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无论是近海渔业资源还是远洋渔业资源都呈现恶化趋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调查结果,海洋鱼类未开发比例逐渐下降至10%左右,而过度开发品种超过30%,过去几年全球海洋渔获量持续下降,对远洋渔业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

FAO

尽管全球海洋捕捞业面临的形势令人担忧,但一些地区已经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在降低开发强度和恢复过度开发的水产品种群及海洋生态系统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在美国,67%的种群目前已得到可持续捕捞,只有17%仍遭到过度捕捞。

在新西兰,69%的种群已成功完成了强制性恢复计划。

同样,澳大利亚报告称,2009年只有12%的种群仍遭到过度捕捞。

未来形成鱼类资源的可持续捕捞是远洋渔业的必经之路。

1.3远洋渔业产业链

远洋渔业不是单纯捕捞概念,产业包括上游船舶制造、渔具装备装配,下游贸易、深加工、冷链运输等环节。

远洋渔业产业链资料来源:

投资部

上游:

渔具装备

渔具装备主要是围绕渔船作业方式来匹配。

渔船作业主要包括:

拖网、围网、流网、张网、鱿钓等作业方式,其中执行远洋渔业的大型渔船多是拖网和围网作业,而钓船的钓捕设备多是自动钓具。

目前,国际上注重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淘汰具有掠夺性捕捞的渔具渔法,优先发展选择性捕捞。

如有些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拖网作业,大力发展围网船和钓捕船进行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

在渔具装备制造上,日本、美国是主要的技术研发和制造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中国台湾也是重要的产出地区。

下游:

海产品贸易

由于海产品极易变质,90%的贸易量(活重当量)为加工产品,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以冷冻形式贸易(2010年占贸易总量39%,而1980年为25%)。

食品加工及包装业的技术快速发展,令消费者偏好和加工业及整个渔业行业中出现了长期变化,加工业正日益趋向于集约化、地域集中化、纵向联合,并与全球供应链紧密联系。

这些变化反映出渔业价值链的日益全球化趋势。

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上,越来越多的加工外包趋势已十分明显,但进一步将生产活动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受到难以达到卫生要求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限。

2.全球远洋渔业行业现状

1.1远洋渔业景气周期

Ø全球海洋捕捞渔获量逐年下滑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世界范围内渔业资源出现逐步萎缩的趋势,各国近海渔场衰退普遍严重,公海深海鱼类过度开发,目前仅公海中上层鱼类仍存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从海洋渔业捕捞量来看,自从2004年全球达到8385万吨的阶段高位后,便一路下滑,至2009年已经跌破8000万吨至7859万吨,实现了全球捕捞量连续5年的负增长。

海洋捕捞渔业产量内陆河捕捞渔业产量来源:

FAO

相比较,淡水捕捞产量呈上升趋势,但规模不足以替代海洋产品。

Ø捕捞渔业从业者比例下滑

尽管高精尖装备对海洋捕捞至关重要,但海洋渔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者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同步指标。

在2005–2010年期间,渔业领域的就业增长(每年2.1%)快于世界人口增长(每年1.2%)以及传统农业领域的增长(每年0.5%)。

2010年5480万捕捞渔民和养殖渔民占经济上活跃在广泛农业领域的世界13亿人的4.2%,1990年为2.7%。

但是,在渔业从业者结构上,从事捕捞渔业的从业者比例从1990年87%下降到2010年的70%,而从事水产养殖业的人员比例从13%增加到30%。

捕捞从业比例下降主要是海洋捕捞成本增加及配额管制。

资料来源:

FAO

从国别上看,在资本密集性的经济体,捕捞就业下降,特别在多数欧洲和北美洲国家以及日本,例如:

1990年–2010年期间,英国从事海洋捕捞的人数减少53%,日本减少45%,挪威减少40%以及冰岛减少28%。

相反,较不发达地区的从业增长率呈正向发展,例如:

非洲(5.9%)、亚洲(4.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区域(2.6%)

Ø捕捞船队规模总体见顶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资料,2010年海洋捕捞船只规模约在323万艘,与前几年一致。

针对渔业捕捞产能过剩问题,2004年世界粮农组织推行《捕捞能力管理国际行动计划》敦促各国制定压缩国家捕捞船队过度能力的目标。

为实现目标,包括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国家的船队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但某些地区数据显示船队规模在扩大,包括柬埔寨、印尼、中国等有所增加。

从长期来看,控制捕捞能力是大势所趋,未来捕捞船队总量规模有望保持下行。

通过渔获量、从业规模等指标的变动趋势来分析,海洋渔业已经退出上升周期。

多年的发展令产业进入成熟阶段,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引发的渔业组织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全球海洋捕捞产业短期内有所衰退。

2.2远洋渔业市场供求情况

全球渔业贸易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1976–2008年期间,世界鱼和渔业产品贸易值显著增长,从80亿美元增加到10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8.3%。

2009年,由于主要市场总体经济收缩影响消费者信心的结果,与2008年相比贸易值下降6%,但2011年受价格上涨及需求增加的刺激,渔业贸易再创新高,全球渔业贸易出口产值超过1250亿美元。

渔业贸易与宏观经济运行联系紧密,此外可能影响渔业贸易可持续性和增长的因素是生产和运输成本以及渔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