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411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创建文明、生态、园林、环保城市为目标,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各项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高标准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一)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构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由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2005年4月份获省政府批准。

八县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全部通过专家评审,先后进入报批、批复和成果备案阶段。

市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一系列突出景观塑造的整治改造项目规划。

先后编制完成了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东火车站综合服务区、雷泽湖风景区等18项标志性地段的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永丰路、人民路等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和农贸市场摊点群、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等一批城市详细规划与专业规划。

力争今年年底市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县城达到70%以上。

完成了24个中心镇、45个一般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明年全面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

  

(二)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全市各县区普遍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城市交通主干道,实施了一批环境重点项目建设。

市区按照“构筑框架、逐步配套、形成系统”的思路,完成了牡丹路、黄河路、西安路、人民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强弱电全部入地,供排水、绿化、亮化配套建设,项目投资3.2亿元。

同时还实施了大学路、太湖路、郑州路等道路新建改建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工程和防汛工程、引黄水库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等,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三)大规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塑造优美的城市园林形象。

按照高标准、大绿量、多栽树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以“花城、水邑、林海”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风貌,重点实施了环城林带、骨干河道堤防绿化、街头绿地、社会绿化等工程建设,以京九、新石铁路和日东高速公路等为基本框架,先后建设长108公里、宽500米的环城生态林带;狠抓了赵王河、洙赵新河、东渔河等骨干河道堤防全线绿化,营造了300公里绿色长廊,城市绿色屏障初步形成;以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面积不超过30亩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市、区、办事处配合联动,完成87处街头绿地建设,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58万平方米,提升原有绿地230万平方米,植树25万棵(大树11万棵),实施了118个单位拆墙透绿工程,完成投资近亿元;成功举办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苗木洽谈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绿化和苗木基地建设的发展。

  (四)加强夜景亮化工程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市城区重点实施了城市路灯和城市夜景亮化工程。

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54条主次干道和老城区、背街巷路灯安装,共安装路灯19500盏,城区路灯总数由2002年的近5000盏达到目前的24500盏,安装量为历年安装总和的4倍,实现了所有大街有路灯、背街小巷全部亮起来的目标;投资500多万元,创造性地实施了夜景亮化工程建设,完成了中华路、人民路、牡丹路两侧57个单体建筑、4处广场、17处街头绿地夜景灯光亮化建设。

各县区大力实施了亮化工程建设,城市夜景品位有了显著提高。

  (五)建设两河公园,城市景观带和生态走廊初步形成。

环城河和赵王河因年久失修,变成臭水沟,居民有意见,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6.6亿元开发建设两河公园。

环城公园全长6公里,建设成为一条环城绿带、两个文化聚落、三大广场、十大景点和108处游乐点,组合成巨大“回”字形开放式公园,“碧水环城”的景观效果已经形成。

赵王河公园是集文化、娱乐、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景观带和生态走廊,公园南起万福河,北至日东高速,全长23公里,共分3段,是*城区最具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的开放式公园。

现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六)大力度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政府组织、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面实施市、区、县旧城改造工程,市区完成8万平方米牡丹商业步行街建设、3.8万平方米的九州商城扩建工程,开发建设了花都商埠、农业科技、鲁西南建材等一大批市场;加快安康居住工程建设步伐,2005年以来,全市共开工建设中低档普通商品住宅小区5个,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34万平方米;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工程12个,规划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

市规划区西部的环翠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已竣工,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即将交付使用。

东部的花城经济适用住房小区一期、二期工程都已开始施工,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两个小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1992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坚持全方位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我市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组织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对城乡脏乱差进行全方位治理。

  

(一)治理市容市貌,美化城市环境。

自2003年开始,按照“一年治脏、三到五年治乱”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了户外广告、乱贴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窗口单位周边环境治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共整治广告牌匾9000块,规范街道87条;清除野广告3万余处,粉刷墙体46万平方米,关停办假证电话370部,抓获不法分子26人,捣毁制假窝点7处,有力地遏制了乱贴乱画行为;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了600余处;规范各类维修点80余处;拆除板房、棚厦3000余处;分流迁移菜市场9处;查处违法建设320件,20万平方米,拆除280件,17万平方米。

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二)实施畅通工程,优化交通秩序。

不断强化交通安全法规宣传,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增设600面限速、禁行标志,增设8000余片高标准隔离设施,高标准改造14处交通信号灯。

建立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大交通违法治理和事故预防工作力度。

完善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建立公安、医疗、消防、救援等联动机制,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市政府专门聘请同济大学教授规划我市城市公共交通。

对公交站亭、站牌,全部进行了改造,设置了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的不锈钢站亭、站牌,对新开辟线路也在积极筹备建设豪华不锈钢站亭。

  (三)搞好污染治理,净化大气和水体。

实施“碧水工程”,加强点源治理,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要求限期治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河流断面的监控,进一步优化河流断面监测点位,东渔河、万福河、洙赵新河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好转。

加大重点污染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部分不合格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城区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督查,严惩排污,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同志带队,对全市40余家企业多次进行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企业分别进行了警告、停产整顿等处理;对全市2003年9月以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30家违法企业分别进行了相应处罚;统筹兼顾,推进生态市建设,制定了《*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实施河道走廊修复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一批代表*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较高水平的企业参加了山东省首届建设节约型社会成果展暨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

  (四)狠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鲁苏边界村镇建设、道路状况、环境绿化等做了详细调查,制定了治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开展全市新农村优秀住宅设计方案竞赛活动;加快了村镇规划编制步伐,完成村庄建设规划6个及5个商贸区和4个工业园区详细规划;进一步强化了规划实施管理;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2.4亿元,新建一批村镇道路、自来水厂、供排水管网、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和住宅,村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农村改厕工作当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目前,全市“改厕改环境,建设新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已完成了3万多座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建设。

各县区以农村改厕为契机,建设近2000个沼气池并改圈改灶,大大改善了农民的能源结构和环境卫生状况;在全面加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对国道、省道沿线乡镇、办事处驻地及周边村庄的容貌和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清除卫生死角3636处,清理“三大堆”8000个;取缔沿国道、省道马路市场、占路摊点1300处;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筑物墙体进行维修粉刷,拆除残墙断壁和违章建筑;组织开展了以植树为主的村镇绿化活动,完成绿化投资214.6万元。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

  

(一)实施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环境卫生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城区的环境卫生原来由环卫、市政、园林、公路、社区等多头管理,城区脏的现象比较严重。

2003年,市委、市政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环卫工作推向市场,建立健全了比较科学的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全城覆盖、全日保洁、全员竞争、全民参与”的总体目标,城区内56条主干道、314条背街巷、1000多亩坑塘全部达到全日保洁,城区环境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先后有10余个省、150余个城市参观考察。

去年,我们又把城区环卫体制改革的经验向县、乡镇推广,各县环卫管理体制运转良好。

  

(二)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形成运转高效的管理网络。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思路,我市将执法大队、中队派驻到区和城区各办事处,实行执法进社区;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管理任务层层分解、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强化管理、错时上班、昼夜巡查,使管理工作实现了全城覆盖、无缝隙管理的目标;按照《城市管理分级负责办法》和《城市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指导各办事处成立了城市管理老年协管队、夜间巡逻队和“门前三包”管理队,形成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管理网络,实现了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纵到底、横到边的管理目标。

  (三)制定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使城管工作有章可循。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规范管理执法工作,先后组织完成城市管理、城市绿化、环卫、市政公用事业、城管执法等课题研究,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区环卫体制改革的意见》、《*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市环城公园和赵王河公园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性文件,为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

  (四)坚持依法行政,实施“阳光执法”。

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对查处的违法行为,及时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或《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认真填写《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审批表》,对一般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整理后归档备案,还建立了《行政处罚案件会审制度》,定期召开会审会,分析案情,集体讨论研究较大案件的处罚意见并公开执行。

坚持对办案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二是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制度。

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热情接受群众对不良执法行为的监督,对群众投诉的不良执法行为及时予以处理。

三是建立多种信息沟通渠道。

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城管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栏目,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处罚标准、执法纪律、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等内容,以增加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设立投诉受理中心。

建立信访投诉首问负责制,设立了建设事业公益服务平台,开通12319服务热线和市长热线电话,及时处理市民投诉,确保投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五是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亲民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