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77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docx

有效的课设堂练习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面对新的要求,巧妙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好的练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兴奋剂。

犹如画龙点睛,虎头凤尾。

好的练习不是学习的大结局而恰恰是一次洗礼的开始。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呢?

策略一:

联系生活,注重应用性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样,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就可以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

依靠课本,注重基础性 

  在课堂练习上善于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依靠教材,只能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加强基础训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复习,设计的一组练习:

  1、梨有120吨,                          苹果有多少吨?

  

(1)   梨比苹果多20%,                                   

  

(2)   苹果比梨多20%,                                     

  (3)   梨是苹果的20%,                                       

  (4)   苹果是梨的20%,                                        

  (5)   梨比苹果少20%,                                       

  (6)   苹果比梨少20%,                                     

  2、工地运来800包水泥,第一周用去40%,第二周用去37.5%。

  

(1)   第一周用去多少包?

                                       

  

(2)   第二周用去多少包?

                                        

  (3)   两周共用去多少包?

                                         

  (4)   第二周比第一周少用去多少包?

                               

  (5)   还剩下水泥多少包?

                                        

  3、学校运来一批煤,第一个月用去25%,第二个月用去35%,                    ,这批煤有多少千克?

  

(1)   第二个月用去了1050千克。

                                             

  

(2)   两个月共用去了3000千克。

                                           

  (3)   还剩下4000千克。

                                                   

  (4)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用去200千克。

                    

  通过这组练习,加强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才能充分理解“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策略三:

抓住重点,注重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

这使得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在练习设计时,我就根据这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判断

  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  )

  三角形内任意一条底乘以任意一条高再除以2,就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 )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米,高是4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

学生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就能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真正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设计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又如:

如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可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 )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

  ④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  )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  )

策略四:

循序渐进,注重层次性

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差异的。

在《数学课程标准》就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次作业就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目的就是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教学时尊重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在适应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会。

分层次作业一般都是将学生按好、中、差适当的分为A、B、C组,将作业习题分为起点题——由学困生(A组)完成,一般题——由中等生(B组)完成,思考题——由优等生(C组)完成。

我在班级中实行分层次作业时,一开始也是按照这个模子,试行一段时间以后,感觉并不成功。

这种设计方法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这样做,的确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但也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对于学生,分层次作业设计是能够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但也给一些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我是学困生,你是优等生”,慢慢会造成学困生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失去竞争意识。

中等生则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挺好的;有些优等生总觉得“你是学困生,我是优等生”,骄傲起来,失了前进的动力。

其次对于老师呢,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教双科,如果都留分层次作业对于教师的备课量、批改强度、分层辅导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精力体力双透支。

我经过不断反思得出:

分层次布置作业这种教育理念是对的,但不能按一个模子照搬,要适合班情,校情,国情。

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作业,爱上作业。

例如:

在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基本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30米,宽15米。

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一个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5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必做题:

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4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30米宽15米。

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选做题:

妈妈买回一块长方形花布,从上面剪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一台压路机,每分钟行驶60米,压路的宽度是4米。

压路机行驶9分钟,能压多大的路面?

学困生做基本题,只要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就能很容易的做出来,量又不多,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完成了,所以他们“愿意做”,如果全部做对了,及时给予鼓励“今天又进步了”“细心些,你准行”“书写再认真些,就更完美了”,并给予奖励他们平时只看别人得,而自己从来都得不到的“小红花”,让他们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基本题”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

其他的孩子必须完成必做题,由于既有基础,又有点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他们“乐意做”。

“必做题”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而“选做题”部分优等生能尝试完成,可喜的是还有一些中等生在完成必做题后,也选择了做选做题,并能做对一道两道,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再努努力,你会更棒的”“近阶段,你真的有了很大进步”,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你是一个很有数学才能的学生!

”“老师相信,你每天都会有一个新的超越!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

 

  第一层次:

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基本题,与例题相仿)

  55+346+45    36+25+64+75

  第二层次:

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

  92+38+62+8   135+46+65+154

  第三层次:

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

  (92+58)+(142+108)(96+49)+157   (68+76)+32+24

  第四层次:

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发展题,知识的灵活运用)

  999+99+9+3        11+13+15+……+25+27+29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同时,学生的素质和基础不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作业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锻炼学生富有挑战性的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点亮他们思维的火光,给学生一片思考、欢乐的空间。

  又如拓展练习:

某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8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30%。

我校209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

第一层次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所建立起的“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的“编题练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来揭示和解释生活原型;

第三层次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应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策略五:

动手操作,注重实践性

  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通过实践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例如:

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如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等; 

策略六:

思想教育,注重思想性

  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地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

  例如:

学习“百分数的认识”后,可设计这样一道习题:

当你发现学校地板上有一些垃圾时,你会捡起了75%,留(  )%在原地不捡。

如“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练习:

(1)地球上的总水量是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的水是海水,淡水有多少亿立方千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淡水中的99.7%是以冰的形式或者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于在球上,不能直接饮用,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