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846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docx

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福州理工学院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

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通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荐单位: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2014.2

一、教学成果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通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项目试点专业:

通信大类专业

项目起止时间:

2010.6-2014.2

推荐单位: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概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中央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做出的战略部署。

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与职业教育界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主动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脉科技)独资举办的民办高校。

作为国内通信外包服务企业的领跑者,国脉科技拥有完整的通信服务产业链,我院通信专业(大类)正是依托这个有利条件,探索、实践通信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材的编写和产学研项目的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从事移动通信、通信网络维护、通信运维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教学成果主要内容

(一)产教融合的分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四共同”:

即校企合作调研人才需求,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共同开发课程和编写教材;实施校企“双挂”工程,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实施校企“双基”工程,共同组建实训基地。

在全面推行“四共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通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经过到相关企业的生产现场考察和对相关主管人员的调研,结合高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1.75+0.5+0.75”分段式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即1.75年在学校学习,完成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和训练;0.5年在实际生产岗位学习与实践,0.75年顶岗实习的模式。

(见附件1)。

并首先在2009级移动通信专业试行0.5年的教学环节(二年级下学期),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在对试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规范的基础上,立即在通信大类各个专业推广,同时密切关注运行情况,及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整改和优化。

经过三年的实践,该培养模式已比较成熟,其关键环节在于0.5年在实际生产岗位的学习,这种将将课堂延伸到企业生产现场、采用由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在岗位现场进行授课及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来,我院移动通信、通信网络与设备和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三个专业与国脉科技通信维护事业部和咨询设计事业部紧密合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接入维护》、《无线基站维护》、《油机使用与维护》等核心课程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岗位现场进行授课如图1所示,课程实践内容如下表所列。

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较扎实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学好本专业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际生产岗位学习阶段的项目:

无线专业勘察与设计实例教学实践

5个月

现场授课

传输专业勘察与设计实例教学实践

5个月

现场授课

线路专业勘察与设计实例教学实践

5个月

现场授课

交换专业勘察与设计实例教学实践

5个月

现场授课

数据专业勘察与设计实例教学实践

5个月

现场授课

各专业实践教学结果测试

1场

图1学院通信专业大类实际生产岗位学习现场照片

(二)支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为充分反映福建省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需要,学院联合行业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工作,对通信专业大类的主要工作岗位及各主要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循着“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归纳→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的思路如图2所示,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见附件1)。

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面向行业需求、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强调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落实该课程体系的关键是建设系列“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强调通信设计、维护技术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并逐步形成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技术岗位实践为主要内容,实验课程、项目课程和专业技术岗位实践等课程有机衔接的实践培养教育体系。

图2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大类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2.融入行业工程技术的教材建设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主办企业国脉科技生产一线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丰富的工程经验,以目前通信领域主流产品和技术为素材,与学院专任教师共同编写实用性更强的融入行业工程技术的专业教材,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扎实基础。

目前已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规划教材有《通信技术项目课程》、《通信电源》、《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等如图3所示,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基站维护》、《通信勘察》、《通信工程概预算》等6套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已经应用于企业现场教学中三届,如图4所示(见附件2)。

图3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与国脉科技合作出版教材

图4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与国脉科技合作出版教材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全面实施了校企“双挂”工程,即企业符合条件的工程师加入专业教师队伍,学院专业教师分批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具体做法如下:

(1)在主办企业国脉科技的支持下,学院组织具有较高学历、经验丰富的通信技术工程师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选拔符合资格的工程师加入到专职教师队伍中。

(2)在不影响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每年选派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的相关生产岗位挂职,在实际生产岗位中学习新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工程经验。

要求参加挂职的教师通过相关考核,并将获得工程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挂职期间的工作考核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派出到企业挂职教师十人次,培养了一批兼具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兼顾教学和科研的双师型教师。

(3)聘请部分著名高校和企业资深人员到学院兼职任教,不定期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举办专业技术讲座,扩展专业教师的视野、提升学术水平、丰富工程经验,同时让学生获得通信行业技术的最新信息、感受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对职业角色的要求,促进学生完善职业定位、正确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实施校企“双挂”工程,通信专业(大类)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3人,占专业教师人数79.3%,已形成一支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见附件3)。

5.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已建设了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环境,可开设包括电子技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网络、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电信设备、组网技术等全部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

目前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有: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微机接口实验室、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软件仿真实验室、电工技术工程实训室(图5)、通信原理实验室、交换技术实验室(图5)、网络优化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信息技术)等。

本专业利用“国脉科技”等企业生产一线强大而先进的真实生产环境,并在校内建立多个与实际研发生产服务环境相同的实训基地。

比如TMT电信研究院下设的光网络、数据通讯、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等(图5),将通信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其中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被评为2013年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并获得中央财政180万元资助(整个项目36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上述实验室全部采用通信行业一流厂家的主流产品,按照现有网络运行的规范和标准建设,使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完成实际生产岗位基本技术和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先进的实验室极具特色,在福建高校(包括本科层次的院校)中也屈指可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理想的实验、实训基地。

图5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大类实验实训基地

为保证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我院还与多个通信技术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福建泰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国脉中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福州联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元达通信有限公司等,主要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企业现场培训实习等实践教学。

经过7年发展,目前已有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个,还将逐渐扩展到省内外几十家企业。

6.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中,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可以进一步强化高校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功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

为保证产学研合作教学的顺利实施,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以“TMT”研究院以及学院主办的省级“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为基础,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研讨,针对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进行合理化更新。

进一步建立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主动请企业技术人员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参加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育质量监控、就业指导和教材编写等,实现从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合作。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与国脉科技、慧翰微电子、圣桥科技等省内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研项目横向合作。

通过建设“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为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二个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的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GPRS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优化研究”、“TD-SCDMA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研究”等5个省教育厅A类科技项目。

图6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对接

四、成效与反响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大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并获得显著成果。

2010年通信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获得福建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同年“移动通信”获得福建省高校省级精品课程(高职高专);2011年“校企联合培养通信类专业高技能人才”获得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研究”获得福建省职业教学学会研究课题。

此外骨干教师还承担来自企业和政府的科研课题,对促进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通信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近5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65篇,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6项,横向课题51项,横向科研经费880万元。

通信类专业学生毕业时全部获得了通信运维上岗资格证书和通信勘查设计上岗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2012年对口就业率达到100%。

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2013年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工作”获得通信类专业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同年通信类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教学改革的特色和成绩也得到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的认可与支持,先后批准在学院成立了福建省(通信)软件人才重点培训基地、福建省高等学校移动通信和物联网工程应用技术中心。

2012年在省厅高教处的积极支持下,学院与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运维专业委员会在学院成立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