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820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docx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new

导言

1980年代后期,海口的城市发展采取了一种“超常规”模式1,城市建设空间迅速扩展,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并且,由于1990年代的“大规模造城”运动,使得建设空间基础与可用空间资源,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海口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此外,由于海口与琼山两市建设区的扩张,两地实际上已经连在一起。

2002年,海口市与琼山市合并,成立了“新海口”。

区划调整后的海口市域面积为2304.8km2,常住总人口158万2。

根据海南省“一省两地3”的产业战略,“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全国人民的度假村”这一品牌定位,海口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突出沿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

显然,1990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新海口”的发展要求,海口亟需新的发展构想及“空间蓝图”。

作为海口市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将重点回答:

(1)新海口“两地一中心”的目标内涵如何深化;

(2)“突出沿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的思路如何在空间上落实;(3)城市空间战略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如何在时序上互为支撑。

作为建设海南大特区的“超常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缓解“起点低-目标高”这一矛盾,即:

“利用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在创造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吸引国内外资金,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

参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

总说明书》,pp16.2

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琼山市与海口市成立新的海口市。

区划调整后的面积为2304.8平方公里,考虑“城市-区域”发展的需要,东起文昌木兰湾,西至澄迈马村,亦可列为新规划范围。

3

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9

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文本

第一章自然、历史与现状综述

1.1自然地理

海口坐落于海南省北部,琼州海峡南岸,南渡江出海口西侧,与大陆雷州半岛的海安镇隔海相望。

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为热带岛屿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台风多,终年无霜雪。

市域地貌以滨海台阶地为主,热作物产、海洋资源丰富。

1.2城市发展历程

解放前,海南基本上处于“移民拓荒”式的自然经济状态。

由于邻近大陆的“海岛区位”,使海口担当了某种“转口贸易中枢”的功能。

但这种“转口贸易”未能有效带动“本地经济的商品化发展”,进而也未能“内生”出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动力。

在1950~1978年的高度计划经济下,地处南疆的海南仍属于一个“新拓荒”年代,海口有计划的城市产业发展并非为了“促进城市化”,而是为“新拓荒”服务,因此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都很有限。

改革开放后,国家先后对海南与海口提供了若干“开放政策”,但这些政策尚未能有效促使“本岛内生资源”的商品化;而且在“开放沿海”的情势下,这些政策也非“稀缺资源”,未能有效促进产业资本的持续流入。

国际产业资本更倾向于流入“产业基础好、有广阔腹地与市场区位”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沿海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已使海南及海口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内生环境资源”的“绝对比较优势”。

1.3历史经验的启示

回顾海口城市的发展历程,可得出如下经验启示:

海口的城市发展,需要基于本岛的“内生资源”,并且不断强化其“绝对比较优势”。

这些“内生资源”主要是环境、区位、物产,而且,唯有在“大区域产业结构、社会消费结构有较大提升”时,这些“内生资源”才会体现出强劲的优势。

●当前海口的城市产业,需要强调“与本岛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进本岛经济的高

层次商品化。

即,通过“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新产业,使本岛资源在商品化的过程中获得“高附加值”,并以此带动本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城市化”。

●当前海口的城市建设,需要强调为本岛“内生资源”的商品化转化服务,在建设空

间安排上需要突出与本岛,甚至北部湾的“内生资源”相结合。

1.4城市发展现状与基本判断

海口市的经济发展还未进入有效的“自我积累”阶段,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趋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社会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对外经济发展不足,近中期内仍将主要依赖投资来推动增长。

海口市目前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即整个三次产业的高度不够。

近中期内,“农业产业化”与“以工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发展”将是推动海口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从保持长远的生态环境优势着眼,海口市应力求避免粗放的“工业化积累”;从宏观经济环境、大区域消费需求与本地资源等来看,海口市也有可能跨越“低层次的原始积累阶段”。

对于当前海口的城市发展,无需太看重与其它城市地区的实力比较,而是要注重于挖掘“城市与本岛的潜在优势”,这就是基于“本岛环境、物产资源”的“绿色经济”潜力。

海口与海南本岛如果能保持“绿色经济”的潜力,海口的长远发展也就具备了“财富推动的增长路径”。

也就是说,海口的城市发展将有可能充分利用“大区域的经济财富积累”来实现自身的振兴。

现状海口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偏小,建设空间无序蔓延,中心区建设拥挤,空间结构不舒展,品质不高。

为有效吸引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对海口目前的城市空间形象与环境质量需要加以迅速提升,但这一要求仅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是难以完成的。

海口需要开拓新的城市空间,并需采用“区别于过往”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9

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文本

第二章城市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

2.1地缘经济格局中的城市定位

全球化时代是“单一的地点变得愈来愈不重要的时代”,尽管海口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但并非不可以在大范围内找到替代场所。

因此,海口需要立足自身的地缘经济与文化,从

大区域中寻求自己的定位。

同时,充分利用本岛与区域的要素资源禀赋,融入区域的市场分工,以求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地缘经济格局中,“新海口”的发展机遇正在快速蕴育显现,但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已不是“单一的国家政策优势”,而是与地缘经济发展相协同的“互补和合作优势”。

这就需要:

●依托本岛的“优势物产资源”,吸纳“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北部湾”的同类资源4,

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新海口”成为“具有较高分工水平”的“专业化经济城市”。

●依托国际资本,日益成熟的国内民营资本,特别是“珠三角”的外溢工业资本5,

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东南亚市场,甚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

●依托本岛的“人居环境资源”,加强与“北部湾”其它地区和城市的协作,打造具

有“整体集群优势”的北部湾“旅游度假经济板块”。

●吸纳、利用“东南亚(包括港澳)”的旅游资本与运作管理技术,促进“新海口”

成为北部湾,甚至东南亚的“旅游集散中心”之一。

●强化与“华南经济圈”的“通道”建设,在“华南经济圈”的持续发展与消费结构

提升过程中,促进“新海口”成为“华南经济圈”的“庭院”。

4海南可以考虑与东盟有关国家进行合作,发展海洋产业,改变大陆型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随着中国从2004年起,向老挝、柬埔寨、缅甸大部分对华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和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成,东南亚的热带产品将大批涌入中国市场,海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热带高效农业资源,建设专业化物流中心与加工业基地。

5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已经具有较高的“工业资本积累”,在发展阶段上正进

入一个新的经济转型期,若干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起来的“工业资本”正在寻求新的投资领域。

2.2海南省域发展中的城市定位

海南省已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全国人民的度假村”的目标,海口的城市发展定位需要与省域发展目标相衔接。

在海南“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海口和三亚分据“海南本岛”的两端,是省域经济增长的两台“发动机”。

从发展点轴来看,海口是“海南本岛”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水-陆”门户。

从发展梯度来看,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工业和服务产业已有相当基础,在本岛的发展中可以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海口需要:

●依托省会城市的地位,提升技术开发、研发与产业服务功能。

整合本岛“短而分散”

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延伸、结成网络,进而形成强大的本岛“产业集群”。

●与三亚市联手共建“旅游强省”,联结双方的优势,提升本岛的城市化水平与质量。

挖掘本岛“两翼与中部”的旅游资源,并将这些旅游资源转换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通过岛内的分工,做大、做强本岛的“旅游经济”。

●海口依托现有的城市基础,以及省会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着眼于做强“旅游集散”、

“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与“中长时段的城市度假”;三亚依托自然山海风光,着眼于做精“旅游观光”及“中短时段的自然度假”。

2.3海口市域发展中的城市目标定位

海口城市空间的发展,既需要有建成区的优化调整,更需要有“高规划建设标准”的新拓展。

而且,这两者又是为不同城市发展目标服务的,并最终形成新海口“本省中心城市”与“第二居住地”的“双重城市属性”。

从海口城市建成区的现状看,那些历史形成的存量空间,不可能主要依赖外部市场来消费,而应该是以本地城市化动力来撬动“内生市场需求”;同时,对于“国内外居民理想的第二居住地”,现有的建成空间也不能支撑这一目标,必须要通过“满足第二居住偏好”的新城市空间拓展来实现。

这就需要: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9

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文本

●以“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推进产业的空间集聚。

通过对城乡土地空间资源的统

一调控,推动关联产业及企业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发展,进而带动本地居民的城市化,以消化现有的若干建设存量。

●将“旅游度假发展”提高到“人居环境建设”的高度,以“社区战略”来组织“度

假生活”的空间形态。

基于省会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高稀缺性”的人居环境资源,推行规模化的、综合配套型的“第二居住”房地产开发。

●以“绿色生态”的战略来安排开敞空间体系。

使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地方经济发展,

以及本地城市化之间实现良性均衡。

2.4城市发展的综合战略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海口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海口市是东南亚重要的“专业化经济”城市;环北部湾的重要经济城市;国内外知名的热带滨海城市;具有“本地中心城市”与“第二居住地”双重属性的省会城市。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海口城市综合发展目标

确立“五个中心”的综合发展目标,分别为东南亚的专业化产业中心6、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多重“区域维度”的商务服务中心、“北部湾”区域性物流中心、“北部湾”的旅游集散中心。

3.2城市性质

将海口的城市性质定为:

绿色加工业与现代制造业城市,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海南省省会城市。

“绿色加工业与现代制造业”表达了海口城市产业的专业化取向;“热带滨海旅游”表达了海口城市的形象特色及“第二居住地”的人居环境魅力;“省会城市”表达了海口在区域中的政治、文化地位;这些内容又表达了海口具有“不同区域维度的商务服务职能”。

3.3海口城市的功能选择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转化:

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依托外部研发力量,不断将高新技

术应用于现有产业,进而提升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并形成地区的创新产业特色。

●促进“产业结构提升与产业创新”的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空间重组”,扩大资源

配置的空间,增强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将信息技术注入制造业和产品,使传统制造业的产品更为多样化、个性化,从而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并衍生新的关联配套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推进地区企业的产权重组、形成规范的产权市场与要素市场。

6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许多商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不同阶段,形成跨区域、跨国的生产组织网络。

专业化产业中

心就是在某种、某类商品的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