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818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长春至深圳公路新民至鲁北联络线通辽至鲁北段公路

 

质量管理制度

 

中冶交通通鲁项目第八分部

 

编制人:

审核人:

二零一七年三月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第1条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控制点复测

工区项目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并立即对控制点进行同等精度复测。

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测量的方法进行。

复测时如果发现个别控制点位置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及时请设计院处理。

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固桩和护桩,未经控制点复测的工程不得施工。

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的问题已被妥善处理后,方能同设计单位办理测绘资料交接手续。

(2)、测量资料复核

各级测量人员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其成果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核。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签署是否完善,图表是否齐全。

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

复核的主要内容有:

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3)、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

对结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控制桩。

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用不同方法求得,结果一致后,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并进行自查和互查(换手复核),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

放样数据与检算资料一起,按测量资料由专人统一保管。

(4)、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核定结果报技术负责人。

第2条施工图纸审查制度

(1)、施工图纸审查的目的

为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和结构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各种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施工图纸审查。

通过施工图纸审查可以澄清疑点,消除设计缺陷,统一认识,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施工图纸自审是一项施工准备阶段重要的工作。

(2)、施工图纸审查的程序

2.1施工图纸审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图纸审查前项目经理应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认真、全面地查看施工图,弄清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核对图纸的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是否相符,熟悉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等重要环节。

2.2施工图纸审查

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施工图纸审查,其主要内容是:

2.2.1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

2.2.2掌握设计内容的技术条件,弄清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

2.2.3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气象、岩土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2.2.4核对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等是否准确无误。

2.2.5构造物与管线及其它建筑物的互相干扰情况和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

2.2.6对地质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2.2.7施工方法、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2.8施工图纸审查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报设计和业主,然后根据修改设计意见进行施工测量、补充图纸等工作。

(3)、现场核对记录

图纸经过审查后,参加图纸审查者应将自审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需及时解决的建议等做好详细的记录。

图纸审查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主持人及参加审核人员名单等。

对自审提出问题,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请求设计部门尽快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

第3条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总则

1.1、技术交底是指工程(单位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技术人员,或技术员向班组长、操作工人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落实施工的一项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步骤。

1.2、技术交底的目的,一是使参加施工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作业班组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或作业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

二是明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间的责任。

发生工程事故,若属交底人未进行交底或交底不清,交底人负主要责任;若属接受交底人未按交底要求施工,接受交底人负主要责任。

1.3、技术交底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自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技术交底也必须安排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

1.4技术交底的形式以会议形式,并形成书面记录,交底人和接受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

技术交底资料和交接手续是工程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2)、技术交底的内容

2.1、技术交底分为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技术交底两类。

2.2、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应与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一并进行。

2.3、技术交底按技术责任制的分工、分级进行。

2.3.1、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的内容:

(1)设计文件的内容;

(2)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等;

(3)主要部位特征、尺寸、工程量、质量标准;

(4)主要预埋件的特征、位置及注意事项;

(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操作工艺、质量要求;

(6)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技术问题;

(7)主要施工机械的安排与配置;

(8)施工应注意的事项说明。

2.3.2、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1)施工图的具体要求;

(2)施工方案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3)明确工艺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要点;

(4)明确工序间检查的内容及标准;

(5)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6)施工中注意事项说明。

(3)、技术交底的实施与要求

3.1、项目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经理主持,项目工程师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的主要依据是经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交底后形成文字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一起作为技术交底的依据。

3.2、单位工程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由项目工程师向施工队队长及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班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切忌照抄照搬。

3.3、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做到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先进,详略得当,结合实际。

3.4、项目工程师必须全面了解各专业施工中的衔接和配合。

因此,要求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如实地将本专业有关技术交底材料及时抄送项目工程师备查,使在纵横向技术管理工作中,把各专业有机地联系起来。

3.5、单位工程的技术交底资料由项目资料员负责汇集整理。

第4条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4.1、必须严格执行厦门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程序,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开工或复工时都要进行报告审批。

4.2、对施工图纸和交底资料要进行现场核对、现场复测,并上报复测成果。

4.3、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填写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4.4、征地拆迁工作要满足施工的需要。

4.5、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和“四通一平”工作要全部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必须签定协议。

4.6、材料、设备、机具、劳动力就位,施工管理人员到位要能满足开工条件。

4.7、安全质量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措施等要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负责地填报各种证明材料。

4.8、未经监理和业主批准同意开工建设的工程,严禁擅自开工,擅自开工者不予验工计价。

4.9、工程技术部必须按规定表式填写开工报告,按时报监理和业主审批。

4.10、对因开工报告及资料证明没有及时上报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部门和个人,将进行严肃处罚。

第5条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5.1、进行质量教育,积极开展“一学、四严、一追查”(一学:

学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四严:

严守设计标准,严格操作规程,严用合格产品,严格履行合同。

一查:

追查责任者)活动。

5.2、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工程质量。

5.3、项目部建立项目劳务用工台帐,全面掌握现场工作的所有劳务用工情况,适时进行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严明纪律,严格考核。

5.4、进场劳务用工必须具备工种作所要求的身体、技能条件;与施工队依法建立劳动合同用工关系;接受劳动安全知识、企业和项目部规章制度、专业技术知识等培训,严禁未经培训上岗作业。

5.5、施工队要把各外部劳务用工纳入标准化管理。

外部劳务队要执行施工队制定的管理办法,规范施工行为。

按规范、规程、操作标准、工艺标准施工,积极开展“三检”活动。

5.6、劳务用工纠纷解决程序:

班组长组织协商→项目经理组织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委仲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7、用工纠纷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解决,严禁任何一方采取违法手段解决纠纷。

第6条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意识,不断增加和充实全员的安全质量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质量基础工作,实现安全质量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可控有序。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6.1、岗前教育培训:

作业人员(包括劳务工)进入岗位或者施工现场前,应当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

未经教育培训或者培训教育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2、专项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新的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

6.3、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特殊作业的工种必须针对本工种的特殊情况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并按期进行复审。

6.4、对钢筋工培训:

细化钢筋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6.5、混凝土振捣工技术培训:

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到位,不出现漏振或过振,不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观和强度质量。

6.6、模板工进行技术培训:

做到模板拼缝平整光滑,严实不漏浆。

6.7、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

结合施工生产的实际,对不同性质的工种进行相应的教育,起到培训的效果。

第7条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

7.1、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进场,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首先点清数量,核对规格型号,视外观合格后方可卸车。

其次卸车后,立即取样作试验,合格后才准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7.2、对水泥的验收,每进一批都必须按规定要求抽样做试验;钢材也必须是每进一批都要按规范要求及时抽检试验。

7.3、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一定要勤检查,勤保养,尽可能地提高机械利用率。

7.4、水泥堆放必须入库,库房四周封闭,排水通畅,严禁露天堆放。

入库水泥不得超过一个月,以免降低水泥强度,影响工程质量。

水泥码高不得超过15袋。

7.5、钢材堆放位置四周排水通畅,做到上苫下垫,严禁露天堆放,以减少锈蚀造成的损失。

各种规格型号由小到大,排成一条线,堆放整齐,严禁规格型号混淆不清堆放。

7.6、工程施工物资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倒卖或拉到项目部以外使用。

若有违犯者,将予以严重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7.7、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造成工程材料丢失,被盗,腐烂,变质,将视情节予以不同处罚。

对管理不到位,不按规范管理,被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检查时的一切罚款,由各责任人自己承担,造成负面影响的还将追究相应责任。

第8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检查是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及时查出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