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5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doc

XXXX医院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多部门协作,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工作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长,必要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2、时间安排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

3、会议内容

(1)各部门对上半年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工作进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各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

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和环境消毒的监督。

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检验科统计结果。

2)检验科:

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病原学培养结果及药敏报告,对多重耐药菌应做特殊说明;发现耐药菌时书面通知临床科室,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统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查变化情况。

3)药剂科:

及时向检验科通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变化情况,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会诊,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发布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

4)临床科室:

及时、规范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及时上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检验科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检验科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3、诊断与报告:

主要依赖送检标本的病原学培养结果。

临床科室、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治疗、消毒、隔离、上报、监测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1)临床科室

①各科室医师应在患者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微生物学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获得病原学结果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判定系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或污染,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感染及定植患者应及早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②每天早交接内容中增加科内是否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相关内容,以提醒医务人员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主管医师应在病程中记录多重耐药菌检出、抗菌药物使用及采取隔离措施的情况。

③重视对具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高危因素患者的监测,及时采集、送检有关标本,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④临床各科室要关注本院和本科室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并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的总结分析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检验科

①检验科检出多重耐药菌后,应当及时通知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须在检验结果上标注,并填写《多重耐药菌MDRO报告处置表》,并向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当日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②检验科应不断完善细菌耐药的检测水平,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全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

(3)医院感染管理科经常下科室了解检验科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并查阅病历,对属于感染或定植患者,向该临床科室发放《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处置表》、指导科室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情况并进行追踪,一旦发现有传播迹象,比如与患者共居一室的其他患者的标本培养出现同一菌种,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与科室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合作进行更深入的追踪调查,以防流行的发生。

4、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5、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1)临床科室根据耐药菌检出结果,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由科室负责人监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和护士应积极配合。

(2)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在床尾和病历卡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设置隔离病房时,还需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

(3)应尽量减少与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

(7)进行床旁诊断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心电图)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患者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转送患者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患者诊疗时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9)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当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备设施表面,每天清洁和擦拭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6、医疗废物的处理:

锐器放置在锐器盒中,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感染性医疗废物袋中,由医疗废物转运专职人员收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

7、宣教:

(1)医护人员:

通过院、科二级组织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如消毒隔离知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细菌耐药现状及应对、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预防等。

(2)工人:

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3)患者与家属:

医务人员应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MRSA与VRE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MRSA与VRE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一旦科室发生这两种耐药菌的感染,可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流行株有传播医院感染的巨大潜力,MRSA株经常耐多种抗菌药物,仅对万古霉素和1-2种药物敏感。

一旦医院内发生MRSA,传播非常快,因为其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需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1.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在病区内的传播。

立即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MRSA病人隔离于单人间。

如无条件时可做好床边隔离,并以“接触隔离”警示标明。

2.早期检测病例,尤其是从外院转入我院者,筛查高危人群,保证早期检测和恰当的预防控制措施。

3.及时送检做病原学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4.医务人员接触感染或定植病人后要加强洗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

出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在诊疗、护理病人或处理MRSA污染物品时要穿围裙。

5.严格控制探视及加强陪护人员的管理,陪护人员出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6.制订MRSA暴发期间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预案。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肠球菌可以从外科伤口感染、肝和腹腔内脓肿、糖尿病人溃疡脚的创面培养到。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正常人胃肠道的共生菌。

医疗机构内VRE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医务人员手接触VRE病人或其周围环境,通常与不恰当的洗手有关。

VRE的感染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1、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l      2、所有工作人员、访视者或其他人员,在进入病人房间时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接触隔离措施。

l      3、每天进行环境清洁消毒。

l      4、病人的医疗护理物品专用。

任何物品从病人房间移出后,在转至医院的另一区域或用于其他病人前,均必须进行消毒。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图

1、MDRO监测目标包括:

MRSA、VRE、ESBI.S、MDRAB、PDRAB及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等。

2、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清洁消毒;

3、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科室主任通知全科医生

护士长通知全科护士

感染管理科指导、检查临床科室是否做到隔离措施

及时电话报告

感染管理科

院感管理科及时到病人所在科室,通知科室负责人到现场

报告单标注提

示后通知科室

MDRO

药敏试验

其他耐药情况

有菌生长

病人床尾及病历夹表面粘贴接触隔离标识

隔离病房

限制探视和控制人员流动

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床头柜,门把手等)须每天清洁消毒;

病人三次标本送检阴性

(间隔24h/次)

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病房和病

人所用医疗器具

医务人员

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无条件时实施床旁隔离措施)

病房

病人入院或

住院病人

感染或怀疑感染的病人标本送检

微生物室细菌培养(外送)

无菌生长

接触病人前:

手卫生、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接触病人中:

诊疗器械专用

(如体温计,血压计等),需共用的设备作好用后消毒

接触病人后: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如手套、隔离衣等脱下,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认真进行手卫生

诊疗其他病人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