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517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x

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课堂我做主——说出我的精彩

博兴县实验中学    曹倩倩    2012年8月2日09:

14

邢春红于12-8-211:

19推荐曹老师的这篇文章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总结,有反思。

课堂需要精彩,课后需要总结,让我们一起走一步,再走一步!

王修卫于12-8-212:

29推荐并加10分无推荐理由!

我的课堂我做主——说出我的精彩

 音乐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措施,它能表现出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有怡情健身之功能,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更显现出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特别是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呢?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调动所有的审美因素,以学生美感的发声与发展贯穿于整个审美过程,进而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一、创设审美情境,发掘美育因素

美以情动人。

从音乐作品的主题看,每首作品都具有美的形象,都能展示一幅美的图画,给人以听觉美和思想美。

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含蓄,为此,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一个和谐的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并得到陶冶和提高审美能力。

如七年级下册在教学《国歌》时,我首先以不同色彩的词语和富有情感的语调,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以及《国歌》被确定时的情景,利用录像让学生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创设情景,在悲壮有力富有节奏的乐曲中,激发起学生对国旗的尊敬与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强烈的形象感染,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完全融入歌曲中,在共鸣中潜移默化,在情境中得到陶冶,学生的思想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运用音乐要素,塑造美的形象

在唱歌和音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审美化教学,学生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自己就能很有效的指导自己的音乐实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如果说审美是一种评价,一种体验的话,那么对音乐美的体验的最好形式莫过于音乐欣赏,而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必须在感受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主观参与意识。

优秀的音乐作品都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变化等音乐要素塑造美的艺术形象,创设和谐的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随着音乐首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充分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接着通过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使学生感受到作曲家伟大的人格,认识到作品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洗礼。

三、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修养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用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和结构美来滋养、浸润心灵,从而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贝多芬说过: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这种精神包括人的品质、意志和道德。

因此,完美的音乐教学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美辅德,引导学生领略歌曲的内涵,对歌曲表现的精神、意志、品质的赞美,使学生在思想上是到启迪、心灵上是到净化、感情上是到升华,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在教《幸福在哪里》这首歌时,我先用甜美的歌声唱一遍,抒发了对生活的赞美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思想主题,加上合理优美的伴奏烘托出了音乐美,使学生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围绕“幸福要靠劳动创造”这一思想主题,我采用了逐步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

“同学们希不希望过幸福上的生活呢?

”“当然希望”“幸福生活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不会”“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呢?

”“要靠辛勤的劳动”。

最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要学会以优美的歌声歌唱幸福的生活,还要学会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希望,深入浅出的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审美能力,获得了美的正确认识。

音乐作品的美表现在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与声美等。

我认为只要经过长期音乐审美的启发,这些音乐的美就以强烈的力量沁入学生心灵深处,就会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就能把更多的学生引入美妙的音乐殿堂,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净化他们的灵魂。

四、引进器乐教学,用实践表现美

“器乐教学”的兴起,势必形成一个音乐素质教育的网络体系,也将音乐教学内容极大丰富,它将使音乐素质教育质量和学生音乐素质的更快提高成为可能。

“器乐进课堂”更能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几年来的音乐教学我深深的意识到: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更能训练学生灵敏的听觉、良好的节奏感与乐感,更能表现出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观表演的淋漓尽致,提高了审美情趣。

如在学习竖笛《十送红军》时,我先用竖笛以宽广热情的情调吹奏一遍,通过节奏的快慢、曲调的抑扬、旋律的变化、力度的强弱,感受乐曲主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动作、表情及各类表现手段正确地把乐曲吹奏出来。

这种练习,不仅使学生知、技、情、趣得到了统一,而且将更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音乐实践。

教学实践证明: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我们在音乐素质培养中一定要发挥音乐教育优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虽然它不能涵盖音乐教学的全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但它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塑造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浏览:

104评论:

18专家浏览1指导教师浏览9

抽丝剥茧,与时俱新

博兴县实验中学    鲍永军    2012年7月30日18:

22

牛成举于12-7-3019:

51推荐抽丝剥茧,说明注重了过程,也表现出了老师的细腻;与时俱新,说明注重了理念,也为教学提出了目标。

加上有鲍永军老师的事例,使得这篇作业更有实际意义。

孔祥龙于12-7-3019:

59推荐并加20分鲍老师让学生搜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例和实物,以及扩展性的调查和收集信息,这些做法,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

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因师制宜的开发适合的课程,是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

杜静于12-7-3108:

23推荐对课标前后变化分析透彻,特别是教学策略,注重实效而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是份不错的作业。

 抽丝剥茧,与时俱新

 博兴县实验中学  鲍永军

剥丝抽茧,日臻完美。

从课标(实验稿)到2011版新课标的对比尽显完善之美。

一、前后对比

修改之前的实验稿课标对物质属性内容的规定:

(二)物质的属性

  1.内容标准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例1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的弹性、硬度。

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

例2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讨论是否任何物体都具有导电性。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

注意:

应该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5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的。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6从学校数据库或因特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注意:

《标准》提倡尽可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视野。

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以便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例7调查市场上的服装面料或炊具,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物理属性。

注意: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标准》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

应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

2.活动建议

(1)利用一块磁铁和几根缝衣针,制作指南针,并验证同极相斥。

异性相吸的现象。

(2)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如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

教师应向学生进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指导。

修改后的2011版课标对物质属性内容的规定:

1.2物质的属性

内容要求

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例1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

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例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不同。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5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研究的信息。

活动建议

(l)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品的密度。

(2)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二、修订意图

1、细化了条目,内容更加确切精准易操作

比如在过去物质的属性是以大框题出现的,而现在修订后的课标是以1.2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属性的,从专家的视频讲解中我深刻体会到廖伯琴教授和黄恕伯教授对三个阿拉伯数字的具体含义,从中也不难看出条目的细致化、有序化。

其次,我发现过去的内容标准用现在的第三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为内容要求,这也是一个变化。

2、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实验稿“要求1”是“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其中“一些属性”描述过于宽泛;修订之后为“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增加了“通过实验”,说明了了解的方式,另外增加属性的具体实例,“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像描述物质的属性”,过去只是让与生活联系,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要求太大太宽,学生很难下手,而现在,学生具体会知道通过图表或图像或语言或文字去描述物质属性,使得物理知识有了横向的联系和学科的渗透,学生的知识会更加系统多元,另外,学生对现在科学的外延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在节能社会,对半导体的了解,关心科技发展,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通过大量的探究性实验或研究性学习以实现学生的超越发展!

教师的评价也不会拘泥于过去的简单重复性语言,更具有挑战性与多元性!

3、适当增减内容,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落实课程目标。

有时降低要求正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初中学生在长度的测量里面,虽然看到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但是初中生是很难掌握的,这里面学生不知道仪器的工作原理,更难掌握仪器的使用规则,只有在高中才能学到,他不同于简单的计算,它也有离于课标对初中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内容要求;适当增加探究,比如对密度的要求,从过去的“尝试”到现在课标要求的“会”,实质强调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验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够创新性的利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一些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另外,有些内容降低要求不见得就简单的没有过程,我注意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