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491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docx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

考试题型:

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

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

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

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

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

(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

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和大地高h表示。

地心经纬度:

地心经度同大地经度l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我国沿用了两个大地坐标系,即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地图投影(定义):

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或平面极坐标(,)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函数关系。

2.投影变形

1)投影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2)变形椭圆

3.地图投影分类

1)按变形性质分类:

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投影:

●等角投影的条件为:

w=sin(w/2)=(a-b)/(a+b)=0a=b,m=n

●等角投影在同一点任何方向的长度比都相等,但在不同地点长度比是不同的。

●多用于编制航海图、洋流图、风向图等地图。

等积投影:

●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Vp=p―1=0p=1因为p=ab所以a=1/b或b=1/a

●由于这类投影可以保持面积没有变形,故有利于在图上进行面积对比。

一般用于绘制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经济地图。

任意投影:

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但又都不大。

任意投影中,有一种等距投影。

它不是没有长度变形,只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

等距投影的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

多用于一般参考用图和教学地图。

三种变形的关系:

(1)在等积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特性,在等角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特性。

(2)等积投影的形状变形比较大,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比较大。

(3)在任意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和等积的特性

2)按构成方法分类:

几何投影、非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分类:

(1)方位投影

(2)圆柱投影(3)圆锥投影

非几何投影:

方位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桑逊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4.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的特点是:

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绘制地图时,总是希望地图上的变形尽可能小,而且分布比较均匀。

一般要求等变形线最好与制图区域轮廓一致。

因此,方位投影适合绘制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从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来说,两极地区和南、北半球图采用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地区和东、西半球图采用横轴方位投影;其他地区和水、陆半球图采用斜轴方位投影。

5.圆柱投影

1)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

特点:

赤道投影为正长;

纬线投影成和赤道等长的平行线段,即离赤道越远,纬线投影的长度比也越大;

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如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

2)高斯-克吕格投影:

投影特点:

(1)中央经线和赤道被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而且是投影的对称轴;

(2)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离开中经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赤道上。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

▪6°分带法:

从格林尼治零度经线起,每6°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

▪3°分带法:

从东经1°30′算起,每3°为一个投影带,将全球划为120个投影带。

墨卡托投影应用:

1.广泛应用于航海和航空方面。

2.还用于编制赤道附近等国家和地区的地图。

3.作世界时区图和卫星轨迹图。

6.圆锥投影(经线为放射性直线)

1)切圆锥投影

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一条纬线投影后是不变形的线,叫做标准纬线。

它符合主比例尺,这条纬线通常位于制图区域的中间部位。

从切线向南向北,变形逐渐增大。

1)圆锥投影面展开成扇形2)纬线是以圆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弧

3)经线为由圆锥顶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经线间的夹角与相应的经差成正比,比实地经差小。

2)割圆锥投影

3)等角圆锥投影

投影条件:

地图上没有角度变形,w=0;每一点上经线长度比与纬线长度比相等,m=n。

4)等积圆锥投影

投影条件:

投影后面积没有变形,即P=ab=1。

等积圆锥投影常用以编制行政区划图,人口密度图及社会经济地图或某些自然图。

它是绘制我国地图时常采用投影之一,其他国家出版的许多图集也采用该投影。

5)等距圆锥投影

投影条件:

经线投影后保持正长,即经线方向上的长度比为1。

在标准纬线上也无变形,除此以外其他纬线均有变形。

7.地图投影的选择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影响

决定投影的种类,在极地,应选正轴方位;在赤道,应选横轴方位、正轴圆柱;在中纬,应选正轴圆锥或斜轴方位。

2)形状的影响

中纬地区:

沿纬线延伸,应选正轴圆锥;沿经线延伸,应选多圆锥投影;呈圆形,则应选斜轴方位。

低纬地区:

沿赤道延伸,应选正轴圆柱;如呈圆形,选横轴方位为宜

3)地图内容对投影选择的影响

主题和内容影响投影选择:

如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军用地形图等多采用等角投影;

自然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等一般采用等积投影。

世界时区图,为使时区的表现得清楚,只能选择经线投影成直线的正轴圆柱投影。

中国政区图,为能完整连续地表示,应选用斜轴方位。

教学用图,选择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如等距投影。

8.地图比例尺

大比例尺:

1:

10万及大于1:

10万中比例尺:

介于1:

10万到1:

100万之间

小比例尺:

1:

100万及小于1:

100万

(1)小比例尺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2)大、中比例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主比例尺

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投影

1)比例尺系列(小)1:

100万

(中)1:

50万、1:

25万(1:

20万)

(大)1:

10万、1:

5万、1:

2.5万、1:

1万、1:

5千

第三章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概念

也称制图综合,就是依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制图区域地理特征,对地图上的各要素和内在联系加以分析研究,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段,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2.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根据地理信息的不同,在集合成类的过程中,既有归并,也有拆分。

分类:

地物的属性分级:

根据数量划分同类地物的级别

2、简化——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弃不重要的细部。

地理信息的取舍:

1)比例尺概括;2)目的概括

1数量特征的简化

2.质量特征的简化。

3图形特征的简化

(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

(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3、夸张——为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夸张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夸大,没有夸张就不成为地图符号。

地图概括时夸张的方法包括:

1、局部夸大2、位移

它与编图的目的和用途密切相关,并充分体现在地图设计过程中。

地图从设计图例开始便采用了夸张的方法。

4、符号化——将空间数据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指定成各种图形。

3.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主导因素)2)比例尺3)地图区域地理特征4)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5)制图者

地图符号

3.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

形状——视觉上能够区别开来的几何单体。

尺寸——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

方向——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

颜色(色相、亮度、彩度)

网纹(排列、纹理)——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使用。

注意:

线和面的形状变量指它们的构成元素的形状、而非线、面的轮廓

4.色彩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

1)色彩能提高地图的视觉效果2)色彩具有使要素简化和清晰的功能

3)色彩可诱导人对地图的主观反应4)提高地图内容表现的科学性

5)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

5.色彩的基本属性:

颜色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6.地图色彩设计的一般要求

1)与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

地形图清爽明快;旅游图活泼华丽;教学挂图清晰易读;儿童地图活泼生动

2)与地图的内容相一致:

表示内容的主次之分

3)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

4)和谐美观、形成特色

7.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1)定名量表

最简单的一种量表系统,用数字、字母、名称或任何记号对不同现象加以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定性的区分。

在这一量表水平上,无法对两类现象之间进行任何数学处理,只能确认类别。

定名量表的应用

按固有特征区分时,采用定名量表。

  即定性区分(而不定量区分)制图现象

2)顺序量表

把对象按某种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但既无单位也无起始点,只是一个相对次序。

在这类量表

顺序量表的应用

(1)顺序量表的点状符号用于表示地图信息的强度。

(2)顺序量表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将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

不必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所以通常只取三项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