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35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   蓦(mî)地  泥泞(nìng) 猝(cù)然   抽噎(yē) 愠(yùn)怒     焦灼(zhuï)    湿漉漉(lū)   蓬(pãng)勃  帐篷(pãng)    精粹(cuì)     蔫(niān)巴 

二、成语 

调虎离山、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万籁俱寂、千锤百炼、苛捐杂税 

 三、背诵内容 

《七律 · 长征》毛泽东  《老山界》  陆定一 

四、诗词理解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 五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五、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1) 口语交际中“开场白”“ 串联词”“ 结束语”的写法 开场白 

1、内容要紧扣主题。

2、语言要亲切而富有激情。

 

3、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诗文、典故、相声、谜语、赞词„„ 4、主持人体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串联词 

1、能紧扣节目内容,在相邻的两个节目之间起过渡作用。

 

2、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

3、语言精练,不冗长。

4、生动风趣。

 结束语:

 点题   祝愿   说再见  ;精彩节目  多人登场  高声朗诵 2)“青春第一步”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和“结束”语示例 例一 

开场白:

青春是一首悠扬的歌,我们用快乐谱写她;青春是一首奇丽的诗,我们用感动吟诵她;青春是一盏明亮的灯,我们用真诚点亮她。

十四岁的我们宛若绽放的花朵,在阳光下展现我们的活力与激情!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本次班会,一起来感悟青春,迈出青春的第一步!

 

结束语:

有太多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而迈向青春的第一步是如此坚定,因为那每一部都寄托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今天我们迈出了青春的第一步,因为我们想要追逐那发光的青春。

明天我们要迈好青春的每一步,因为我们想成为被青春追逐的光点!

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例二 

开场白:

告别童年,那个如史如诗,亦梦亦幻的14岁已经向我们走来,从此生命开始精彩。

怀着憧憬,踏着青春的脚步我们走到了这个班会。

 

结尾:

14岁伴随着喜怒哀乐。

14岁. 伴随着我们成长.14岁.迎来我们的青春.愿大家能在14岁体会着自己的成熟。

自己的青涩。

14岁犹如花儿迎着我们的成长。

这次的班会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单元

一、字音 

贫瘠(jí)    募(mù)集    卫戍(shù)区   戊戌(wù xū)变法   凋(diāo)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ã)持   惩(chã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ãng)发   诬(wū)陷    月笼l?

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ã)强

 二、成语 

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据理力争、无言以对、壁垒森严、 安居乐业、镜花水月、灰飞烟灭、民怨沸腾、无与伦比

 三、课文知识 

1、《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2、《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4、《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

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5、《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四、背诵内容 

《春望》  杜甫、《泊秦淮》 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晏子使楚》 

五、古文、诗词理解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

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 首句写景。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 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 “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

但是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 “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 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晏子使楚》 

 

(一)字词解释 

1、晏子将使楚 使:

出使2、谓左右曰谓„„曰:

对„„说 左右:

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 习:

熟练辞:

言辞4、今方来 方:

将要5、何坐 坐:

犯罪6、坐盗 盗:

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捆绑 诣: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齐人固善盗乎固:

本来 

9、叶徒相似 徒:

只统10、其实味不同实:

果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

才德极高的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

辱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离开座位 

(二)内容理解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3、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 晏子外交特点:

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

)的羞辱。

 

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

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六、专题 长城 

1、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长城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长城长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2、谚语、歇后语、成语:

(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不到长城非好汉。

(3)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3、楹联:

(1)玉门关联:

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2)嘉峪关联:

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一些问题 

1、《长城万里行》的作者刘雨田为什么说长城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答案】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亲身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修造长城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力量有更深的认识;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还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人文资料,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总之,长城这部教科书教人怎样做人,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

 

2、翦伯赞在《赵长城(节选)》中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认为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答案】秦始皇从统一后的中国的人力物力造长城,却引起民怨沸腾,赵武灵王以一个小国的力量完成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挨骂。

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归人民群众。

 

3、《万里长城断想》一文中,吴祖光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

他列举了秦始皇的哪些暴政?

你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答案】作者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

冀求长生不老,万世一系,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

 

秦始皇有功也有过:

秦始皇统一中国,有历史功绩,修建长城,也确实起到保护人民免受匈奴侵扰的作用,但他的筑长城的主观意图是保住自己的基业,而且他大兴土木,修造长城、阿旁宫等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这种暴政是应该否认的。

 

4、吴祖光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答案】例如:

长城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造成的,奇迹是人民创造的,又如可以使人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再如人民有建造长城的伟大力量,也有推翻暴政的巨大力量,等等。

 

5、《长城与都江堰(节选)》的作者余秋雨认为都江堰比长城伟大,事实上都江堰确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结合本文内容及所学地理知识,列举你对这一伟大工程的了解。

(诸如修建人、修建时间、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