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162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docx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

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

【摘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拓宽了港口内涵,拓展了港口与城市互动的范围,丰富了港城互动的形式,同时也决定着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

当前影响宁波港城互动的问题主要有:

港口发展趋缓致使港城互动发展的动力不足;渠道不够顺畅,影响到港城互动的实效;科技创新不足,影响到港城之间深层次良性互动。

文章在最后提出新时期推进港城互动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港城关系宁波

  港口和城市是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极为重要的集聚点,两者关系极其紧密。

一方面,港口对城市发展发挥着先导性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对港口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与腹地。

港城关系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它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港城关系是历史的范畴,在新的时期会有新的内容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城关系经历“以港兴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阶段以后,港城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6100万吨,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箱,继续保持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排名进入前十位。

2008年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对港城关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以宁波为例,分析研究新时期港城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对港城关系重要影响

  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呈现深入发展的态势,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

人均生产总值是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

2008年从国家、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层面分析,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超过3000、6000以及10000美元,再综合考虑到人民币升值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从国家层面分析,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从浙江省、宁波市层面分析,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见表1。

  表12008年全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比表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浙江省、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也得到快速的增长。

  城镇化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

从总体上分析,进入新世纪以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都处于上升态势。

2008年全国、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比率分别达到%、%、%,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状况增强了、、个百分点,其中浙江省上升速度最快。

另一方面,近几年,城镇化增速趋缓。

在2006—2008年三年中,全国、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平均增长、、个百分点,但仍然没有改变城镇化上升的态势,见表2。

  表22000—2008年全国、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变化对比表 

 

   

  市场化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经过30年市场化改革,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经济市场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发布了《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客观地揭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新进展,并运用可比的指数测度体系及方法,得出了2006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指数达到%的结论,较2001年69%相比,提高了个百分比。

目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地位的国家已达77个国家。

从浙江省、宁波市层面分析,市场经济历来比较发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国际化处于加速发展之中,但面临国际风险的考验。

2008年中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和%,与2000年相比,中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比。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进出口增速趋缓,见表3。

  表32000—2008年我国、浙江省和宁波市外贸增长对比表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对港城关系的影响

  进一步拓宽了港口的内涵。

港口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所谓“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重要规律,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拓宽了港口的内涵,为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增强动力。

海港建设深水化、海港设施现代化、海港管理信息化、海港布局一体化和海港经营多元化等,为提升港口城市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拓展港口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品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而现代空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临空产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港的建立与推广,突破了原有资源、空间布局等自然条件局限,大大拓展了港口内涵。

  进一步拓展了港口与城市互动范围。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初期,港城互动主要局限于中心城区,空间范围十分有限,产业链也十分有限,主要是轻纺产业、日用品工业。

以宁波为例,长期处在河口港上游阶段,港口与城区关系密切,主要发展机械、化工、轻纺、日用品等产业,工业规模十分有限,1978年全部工业产值仅为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只有亿元。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拓展了港口与城市互动范围,空间范围扩大,产业链延长,重化工业已经有相当比重。

200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总量居前四位分别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

这一产业结构与1978年以前相比已经发生显着的变化,产业竞争力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临港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宁波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丰富了港城互动的形式。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初期,港城关系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港口与区域的关系、港口与产业的关系、港口与城市的关系。

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充实了港城关系的内涵,形成港口与区域、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港口与环境等几个方面交叉立体互动的格局。

在港口与区域关系上,强调港口必须为区域发展服务;在港口与产业关系上,强调依托港口实现产业的高度化与国际化,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产业发展服务;在港口与城市关系上,强调港口必须为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服务;在港口与环境关系上,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港口与自然协调发展。

世界各国港口城市发展表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决定着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发达国家港城关系经历从临港工业推动的港口、城市一体发展,到工业经济转型期的港口与城市空间的分离及职能的分离,再到上世纪90年代滨水区的再开发,见图1。

  图1西方国家“港-城”关系演变阶段

 

  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整体推进,使后发的中国港口城市有可能避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转而采用新加坡模式,通过创新与网络化,走港城深层次、多渠道融合的道路。

详见图2。

  图2新加坡“港-城”关系的演进阶段

 

  

  二、宁波港城互动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宁波在实现港城良性互动上取得的显着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港城关系的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港口发展趋缓,致使港口城市互动发展动力略显不足

  进入新世纪,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港口吞吐量增速明显放慢。

2008年1月份至2009年2月,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以及集装箱运量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2009年2月,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与青岛、大连等相比,宁波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宁波大海港、小空港格局迟迟没有改变,也影响到产业和城市的发展。

2008年宁波机场货邮吞吐量只有万吨,全国排名第26位;旅客吞吐量万人,全国排名第30位;起降架次万次,全国排名第33位,见表4。

  表42008年以来沿海各港口城市空港营运状况对比表

 

  2、渠道不够顺畅,影响到港城互动的实效

  畅通多种类、多方面互动渠道是实行港城互动的基础性条件。

近几年来,港城互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琏渠道还不够延伸、不够顺畅。

产业琏是港口与城市相联系的基本渠道。

宁波临港工业是飞跃式嵌入,与本地其他产业缺乏联系,这不仅影响到产业的升级,也影响到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近几年来,政府一直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但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另外,临港工业与临港服务业缺乏协调发展。

根据国外的经验,伴随着临港工业的发展,临港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如港口物流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发展趋势十分良好。

相比之下,宁波临港服务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这不仅影响到产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港口功能的发挥。

二是空间琏渠道还不够顺畅。

产业琏是港口与城市相联系的另一基本渠道。

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为:

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

二区即以余姚南部四明山麓前沿至东钱湖、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区。

T轴为杭州湾南岸滨海线与沿海国道等交通干线构成的T字型发展带。

这一空间布局结构并没有考虑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建设等因素,也没有考虑宁波港口内涵不断变化的因素,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与充实。

  3、科技创新不足,影响到港城之间深层次良性互动

  根据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先进城市的经验,重视科技创新、大胆运用科技创新技术与成果,是新加坡、香港避免由港城分离造成城市衰退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宁波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

以专利授权数为例,与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详见表5-6。

  三、推进港城深层次互动的对策建议

  当前推进港城深层次互动的基本思路:

围绕新时期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统筹理念,坚持协调性、科学性、渐进性和人本性的原则,实施港港联动、区港联动、港城联动、港桥海联动,顺势而为,采取多种措施,创新互动模式,拓展互动途径,提升互动质量,切实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此,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调整港口政策,发挥港口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海港是宁波发展最大可利用的资源,当前要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整合宁波、舟山两个港口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加快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码头建设,继续完成港区布局。

要加快发展港口后勤服务产业,进一步引世界级班轮公司进驻。

采取优惠政策,如减免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收费等政策,立足浙江,开辟江苏、江西等外贸货物来源渠道,扩大港口腹地。

依托现有金华、义乌、绍兴、余姚及衢州5个无水港,延伸港口职能,不断扩大港口腹地,实行有水港与无水港的联动发展。

加快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步伐,倡导跨区域、多元化、国际化经营理理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必须加快空港、信息港建设。

启动栎社国际机场平滑配套机坪扩建工程,建议组建宁波机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及旅客提供地面保障服务。

与此同时,还必须从更新技术、加强服务方面着手,加强宁波信息港建设。

  2、调整产业政策,提升产业联动发展水平

  依托海港优势,大力发展带动力较强、产出效益较高的临港制造业与临港服务业。

以重大关键及成套设备、数控装备、船舶修造、汽车及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