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155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docx

五上第7单元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走进经典,学习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属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由《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等组成,从体裁上看,有小说、唐诗、宋词、“文包诗”;从内容上看,涉及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从作者上看,包括李白、孟浩然、辛弃疾、施耐庵等,名篇、名人汇聚一起,于是,单元学习主题明确为“走进经典名篇”。

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欣赏经典名篇成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理解本单元34个生字、新词,并正确、美观抄写,做到1分钟书写10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和诗词。

3.学习阅读名著和诗词,能说出诗词的大意。

能抓住关键词句想象诗词情景。

4.运用“知识树”梳理、归类本单元知识点。

5.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8课时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第三学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学生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读完具有一定表达顺序和内涵的文章,并能根据要求理清课文顺序,领悟表达方法,浅层地抓住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立了“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的方法为主线,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经过调查了解,五年级的学生正是对经典文化感兴趣的年龄,但是阅读时更多的是关注故事情节,阅读不深入、不会思考。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经典”,正为五年级的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入阅读名著、名诗、名词等经典书籍、文章的平台。

于是结合学情、单元目标等设计了以“走进经典,学习阅读”为主题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次

基本课型

学习内容

核心能力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1

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25黄鹤楼送别初读》

1.学会整体把握单元学习主题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运用“要素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2.初读课文,说出《黄鹤楼送别》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文”,理解词意说“诗”意。

4.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和古诗。

第2

课时

单元整合课

学习文包诗

1.学习抓住关键字词“烟花三月、送、辞”等想象情景,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会背诵古诗。

2.运用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想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的情景,说说写写。

1.抄写诗句,复习导入

2.默读第2自然段,想象“烟花三月”赏景的画面,学习想象词境理解诗意的方法。

3.合作学习第3段,诗文对照,练习想象“辞”的意境。

4.运用“理解词意、想象词境”的方法,说说并写出《清平乐.村居》的情景。

4.明确自主诗话课活动主题和自主合作要求,为诗话展示做好学习准备(下发小组活动探究方案)。

第3

课时

综合实践课

自主诗话展示课

运用抓住关键词,想像情景,学习吟诵《清平乐.村居》和其他课外送别诗。

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1.课前本期活动策划人(学生)安排好活动展示单、主持词等各项准备工作。

2.各小组或节目组交流各自的活动准备情况

3.在主持人的穿插引领下,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4.师生对本次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5.教师对本次展示情况进行总结。

第4至5课时

能力习得课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三和七自然段,运用“概括小标题”法简要复述。

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详细复述。

2.联系上下文,抓住动作、语言、神态了解林冲的好汉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拓展阅读《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1.聊《水浒传》,初识林冲

2.交流检测,感受文言味

3.概括标题,理清文脉

4.品悟“棒打”,了解好汉林冲,学习方法

5.合作学习,深入了解人物,练习方法

6.拓展阅读《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运用方法。

第6

课时

方法练习课

《24王冕学画》

1.学习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推想“孝敬”“高手”的含义,体会王冕的孝顺、好学。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2.学习围绕“中心词”,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以及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并运用方法写你熟悉的景物和人物。

1.抄写古诗,复习导入(配古筝曲)

2.联系上文,结合关键语句,推想“孝敬”、“高手”的含义

3.运用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熟悉的美景,说说、写写。

第7课时

拓展阅读课

走进名著人物

1.运用练习联系上下文,推想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西游记》片段“五行山下定心猿”。

2.了解略读、浏览等读整本书,精读章节片段的方法,学习制作人物卡片。

1.交流名著,对联导入

2.读书回报,知识抢答

3.交流阅读,了解如何略读、浏览整本书

4.精读片段,赏析人物

课件出示片段,师生共同赏析。

小组合作自选片段赏析。

5.总结拓展,延伸更多名著

制作人物卡片;拓展更多名著

第8

课时

单元回顾课

单元主要教学目标学习梳理以及评价

1.学习运用“知识树”梳理、归类本单元知识点。

2.梳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特色。

3.学会围绕一个词语,一个中心写出自己的所见所谓所想。

1.板块一:

小组讨论,梳理单元知识点

2.板块二:

小组讨论展示,梳理课文重点

3.板块三:

归纳概括,拓展延伸。

 

单元导读课《25黄鹤楼送别》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发现、归纳单元主题:

走进经典名著,结合单元预习单自学课文。

2正确认读8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生字“暮”,抄写本课诗句,行款整齐,规范美观,有一定速度。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要素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联系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推想“送、辞”的含义,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

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想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的情景,说说写写。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目标导向学习单,自己找时间和同学交流,老师调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以学定教。

另外,学生准备一本“课堂生活手记”笔记本,以备随时记录课堂收获。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做好课前学习准备:

一书,一笔,一本(五年级课堂生活手记),一单(目标导向学习单)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浏览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题目和课文出处

(学情预设:

《23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24王冕学画》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25黄鹤楼送别》是根据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别》改写的文包诗;《26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辛弃疾的词。

2.说说你对这些书籍、诗词、名人的了解。

3.快速默读本单元课文,说说编者把这几篇课文归为一个单元的理由。

(学情预设:

这一单元课文都与名著、名小说、名诗、名词有关,编者归为一个单元就是想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典文化、教我们阅读中国的经典文化。

4.教师总结:

学习一个单元,首先要做的就是“浏览单元整体,明确单元学习主题”。

(板书:

本单元主题:

走进经典,学习阅读),这节课,我们先来阅读名诗《25黄鹤楼送别》。

(板书课题)

(二)初读《黄鹤楼送别》,说出内容

1.这是一篇文包诗,打开书本,我们读读课文。

(在读书中随机指导读流利)

第一段

书要读,更要思考,这一段写出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随机学习“暮”:

(1)出示古体暮字

,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傍晚。

篆书时

又加上日,更突出了时间已晚。

后引申为“晚,将尽”的意思。

(2)春天将尽是——暮春。

冬天将尽是?

(暮冬)人的一生将尽是?

(暮年)

(3)范写,注意强调关键笔画是“大”,一撇一捺要舒展,字像人一样要站稳,两个日上大下小,表示越来越晚。

(4)学生描红一个,范写一个。

写后师生围绕指导重点点评。

随机理解: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并仿照繁花似锦说词,如四季如春、健壮如牛、温暖如春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思、写、更少不得记,请(学生)把所得记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在书上标注。

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1)多元理解难点词语: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饯行等词语。

如,结合生活中的景象理解“俯临长江”,说说你观景时曾经俯临的景点;结合课文中的画面和自身生活观察理解“飞檐凌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按捺不住”等。

再如,通过梳理月字旁的字以及换词法理解“脍炙人口”等。

(2)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板书:

送别)

以话送,以酒送,以目送,以诗送,概括为一个字,送的就是?

(情)

怎样一种情?

(依依惜别之情)(一生板书)

2.长文读短,把一篇长课文说成一句话。

(学情预设:

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上依依惜别地为大诗人孟浩然送别。

3.总结:

同学们说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题目意思。

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联系上“文”,结合关键语句,说说“诗”意

1.文包诗的特色是“诗文对应”,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诗意的语句。

预设:

第一段: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践行。

对应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第四段: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再读古诗,哪个词语你不明白,到文中找出相应的解释。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找到“烟花三月”——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唯见”——只见等。

3.教师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感理解“烟花三月”。

(1)欣赏烟花三月的美景图。

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感。

(2)总结方法:

这就是把诗改成文的第一步“理解词意说诗意”。

(板书:

理解词意)

4.自己试着读懂一个个词意,然后连起来向作者一样,你也来说说诗意。

(学情预设: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学生只要能有自己的理解就给予肯定。

例说:

阳春三月(晚春三月),长江边开满了美丽的鲜花,远远望去,像烟,像雾,还像锦缎,吸引了很多游人,热闹非凡。

这时候,我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摆酒送行。

因为我的老友要辞别黄鹤楼顺着长江向东而行,前去扬州。

孤单的一只白帆在江风的吹动下,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长时间的的站立在江边,不肯走,他凝视着远方,只看到满江的春水正滚滚东流,流向天边。

(四)识写生字

(五)总结方法、自主评价

1.梳理本课学习要点。

2.结合“目标导向学习单”进行自主评价。

3.推荐作业:

(1)继续完成目标导向学习单;

(2)抄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名人

名著

名诗

名词

走进经典

学习阅读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暮

理解词意说诗意

 

(枣师附小谷立明)

单元整合课“学写文包诗”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把文包诗的结构图补充完整,阅读《黄鹤楼送别》,想象画面,说出文包诗的写法。

2.运用写法,完成文包词《村居》。

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