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87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docx

赫章县河镇乡五园新村建设规划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五园新村”建设

规划

(2010—2011)

 

说明书

图纸

编制单位:

赫章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赫章县规划设计室

2010年7月

 

说明书部分

 

规划背景

为认真贯彻“毕节地区“五园新村”建设推进会”精神,根据《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毕地党发[2009]40号)和《毕节地区“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毕地新村办字【2010】32号)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

河镇乡海雀村,是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村之一,属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地区领导联系点,位于河镇乡,距乡政府驻地公里,距县城公里,森林覆盖率%。

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民组,户,人,其中有劳动力人,外出打工人,。

二、全村基本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亩,退耕还林地亩,经果林亩,荒山荒地亩,林地亩,森林覆盖率达。

到2009年底,海雀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为元,人均占有粮食公斤。

三、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契机,以抓“五型”,促“五改”、“五建”,实现“五化”为工作思路,从村情出发,狠抓“产业发展”这一核心,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坚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五型”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努力打造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成立了海雀村自力生态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海雀村丰富的林地资源,按照“”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引导农户采取林草间作模式,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和林下养殖业,目前全村黑山羊存栏多头,牛存栏近头;以合作社运作,大力发展半夏种植和种植,目前已经。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的要求,依托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农村危房改建工程,不断加强村庄整治力度。

目前,已完成严格按“黔西北民居”风格亮化房屋幢,建沼气池口,改厕个,改圈个。

四、村建设现状

1、土地利用:

村域范围内坡地少,平缓地较多,建设用地有很大发展空间。

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为主,且大部分房屋已建成“黔西北民居”。

2、用水:

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且由于饮水管道不规范,常常出现有水无水吃的现象。

3、电力:

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

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卫星电视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

维修通村路米,新修通组路公里、农业生产机耕道路公里,硬化通村道路米、通组路米、便道路米,在全村形成“”的交通网络。

6、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现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屋建筑得以改观,但缺乏地方特色,部分农户没有庭院硬化绿化,环境景观较差。

2、村域绿化景观主要以自然林地景观和作物季相景观展现特色,需打造乡间文化风貌,展现当地自然特色。

1.生产机耕道路建设滞后,给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不便;

2.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农产品商品转换率低,小农经济意识是阻碍生态文明建园建设最大的问题;

3.部分群众对生态文明建园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4.部分农户思想意识没有转变,房屋改建了,但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

5.部分农户仍以柴作为燃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森林植被,因此,需制定和完善村内相关规章制度,强化自我约束和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积极保护森林资源。

 

第三章“五园新村”建设总纲

一、开展“五园新村”建设的意义

“五园新村”即“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五园新村”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其建设内容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五型”、“五改”、“五建”、“五化”的丰富拓展和具体化,一脉相承,更加精炼,更加符合毕节地区实际,更能体现毕节试验区的特色,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在毕节试验区的具体体现。

搞好“五园新村”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着力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健康平衡的人口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村寨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五园新村”,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三、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改扩建并举;

2、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3、整合资源,集中建设、设施完善、村容美观;

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强力推进;

5、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展现自然、营造特色。

四、建设目标

2010年底打造成全区“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2011年完成“五园新村”基本建设内容。

五、规划依据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3、《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4、《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5、《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

6、《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毕委办字【2008】181号)

7、《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毕地党发[2009]40号)

8、《毕节地区“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毕地新村办字【2010】32号)

9、其它相关文件与规范

 

第四章致富田园建设规划

深入实施开发扶贫和小康村寨建设,实现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99元以上。

一、主导产业

河镇乡充分利用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春季赏樱桃花,夏季初品‘中国樱桃之乡’佳果;夏季避暑休闲垂钓;秋季品尝河镇江南香米;冬季吃农家杀猪饭”为内容,积极引导农民按照“食、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六要素,成功打造了七星关农家乐、扇子田农家乐、朱记特色农家乐、润德园山庄、悦缘山庄等五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农家乐,推出了七星关河鱼、扇子田农家菜、苗乡回锅肉、酸汤包谷饭、豆花鱼、青椒辣子鸡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河镇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中,以海雀村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品一业一模式”的发展思路(即:

打造万亩中药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庭院经济),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

决定在海雀村建立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合作社来带动全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全村百姓的经济收入。

三、技术培训

准备从2010年到2011年,根据农业和产业开发需要,利用科技下乡活动和县、镇业务主管部门技术服务体系,对全村劳动力分批进行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科技示范户活动,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达到农村劳动力人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0%以上。

四、“万元田”建设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70%以上农户有1亩以上的万元田。

五、特色种养业

海雀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加大对土地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努力把该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县中药产业的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真正发挥其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是计划于2010年9月在宣传动员和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示范基地建设,每个组选择400-500亩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示范基地建设区域。

二是在示范基地区域内彻底消灭小麦、小杂粮等低产低收入农作物的种植。

三是建设区域内组织农户按照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要求统一种植续断。

六、经纪人队伍

从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挑选人选,建立一支20人以上从事营销服务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七、乡村旅游

河镇乡充分利用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春季赏樱桃花,夏季初品‘中国樱桃之乡’佳果;夏季避暑休闲垂钓;秋季品尝河镇江南香米;冬季吃农家杀猪饭”为内容,积极引导农民按照“食、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六要素,成功打造了七星关农家乐、扇子田农家乐、朱记特色农家乐、润德园山庄、悦缘山庄等五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农家乐,推出了七星关河鱼、扇子田农家菜、苗乡回锅肉、酸汤包谷饭、豆花鱼、青椒辣子鸡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深受外来顾客的喜爱。

目前,建设的乡村农家乐有2家,投资300万的赫章县旅游接待中心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该村正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果林和休闲观光等。

八、农产企业

中药村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建立1个以上中药村加工企业或加工小作坊。

九、商品经营

积极引导农户建立2个以上的乡村超市或5个以上小商店。

十、农田建设

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确保人均拥有0.5亩以上旱涝保收农田。

 

第五章生态庭园建设规划

一、山头绿化

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的方针,开展山体整治复绿和保护,动员农户在四旁(路、沟、渠、宅)植树,走多元化整治之路,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督促整治,对无证非法开采行为一定要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防止青山“白化”,确保山体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二、水源净化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沟渠、管网、水池等设施建设,使家家户户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使饮水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三、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达到每户房前屋后种有10株以上果树、四季有花草,实现村庄民居周围绿树成荫,果实累累,花草飘香。

(1)点式绿化:

点式绿化指集中的公共绿地。

规划在组中心广场内设置1处公共绿地,总面积200m2;

(2)线式绿化:

通村道路两侧进行行道树绿化,采用经果绿化模式,把绿化美化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植物种植以核桃、樱桃、柿子树种为主;(3)面式绿化:

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同时结合公共绿地和道路河岸两侧的绿化,形成有机体系。

四、一池三改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在组内引导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和秸秆利用技术,为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断创造条件。

(一)适建沼气池农户覆盖率达100%,沼液利用率达100%。

每户饲养3~5头猪的粪便作为发酵原料,便可正常发酵运行8m3的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400m3,可解决农民一年中8个月的做饭和照明问题,可节省燃料费、电费、农药化肥支出,总计下来年均节支增收在1200~15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把改圈、改厕和改厨结合起来,配套沼气池建设对厕所、养殖圈舍和厨房进行规范化改建,改圈、改厕、改厨覆盖率达80%以上。

五、垃圾、污水处理

抓好排污沟建设、垃圾中转和公厕建设。

(1)在广场和村公所分别设置水冲式公厕;

(2)沿主要道路每隔150米设一个垃圾箱,在村内设垃圾收集点二个;(3)排污设施和管网:

污水量以总用水量的85%计,则日产生污水量为96.9吨/日。

本次排污规划分近远期实施,近期采用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经过处理净化达到标准后就近排入水沟。

远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置小型污水处理厂,统一净化处理。

雨水规划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